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所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四种途径是模仿、前后向联系、人力资本流动及竞争。本文从投资国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并且在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针对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在中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物化型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已成为承载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通过对FDI技术溢出过程深入剖析和研究,揭示了FDI技术溢出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利用FDI技术溢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有近2/3左右流入制造业的情况下,FDI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行业层面出发,采用"相对差距型"指标将制造业行业按相对技术差距分成3组,通过构建模型检验了技术差距组间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的大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内外资企业相对能力差距较小或中等时,溢出效应才较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也会受到其他国家研发行为的影响,即通过投资或贸易等渠道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的视角,从技术溢出的实现条件、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的实现机制,以及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的途径等角度全面梳理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在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会通过示范效应、链接效应、竞争效应、人员培训效应等途径产生技术溢出;进口贸易活动会通过进口中间品、干中学效应、竞争效应以及技术指导和学习等途径产生技术溢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31个大中城市及国家高新区 2007~2017 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企业研发的溢出效应由企业技术水平和外商投资强度内外两个因素决定。 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城市高新区企业研发, 显著促进了技术能力较强高新区企业研发。 外商直接投资越集中, 投资强度越大, 越有利于高新区企业研发。 加大外资引进力度, 提高外商投资集中度, 重点引进资本密集型外商投资项目,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及高新区人才集聚水平, 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 促进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增长。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的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影响,文章使用中国1985~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组研究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规模效应增加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通过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规制效应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总效应是降低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环境效应是积极的。文章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普通面板回归、空间滞后模型以及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进行比较,探讨科技创新视角下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金融发展的非线性单向影响形态。由结果可知,由于金融资源高度流动性和信息扩张的快速化,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呈现“V”型的三阶段效应。建议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大力投资教育和研发以推动全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利用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我们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市钢铁行业2004~2012年技术效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和FDI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出口和FDI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均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促进钢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制定钢铁行业发展规划、规范钢铁企业生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钢材产品出口;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中国工业行业的市场需求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该行业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工业行业 2003~2014年度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行业市场需求规模促进了FDI的流入,在外资集聚度较高的行业,该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考虑了FDI的动态效应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惯性”,前期FDI的流入会促进新的FDI流入。估计结果在考虑了内生性后,各检验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0.
王君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47-150
本文通过应用Agosin和Mayer提出的投资方程,模拟和验证了上海外商直接投资对其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结果表明,上海FDI对其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十分显著,同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挤入效应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幅员辽阔、省域差异明显的中国,考虑空间因素研究省域环境规制、FDI 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本文构建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面板模型,选取2006~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环境规制、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3)FDI 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作用,但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呈现正“U”型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加强省域间环境规制的空间联动和环境污染监督,提高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门槛”,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 1999~2017 年我国31 个主要省市的面板数据, 在考虑存在区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房价与利率互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 房价上涨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驻, 但影响因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存在差异, 发达地区房价上涨将显著吸引 FDI , 而对于中部欠发达地区则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性; 同时房价与利率二者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利率机制会使房价对 FDI 影响更加敏感。 最后提出, 各地区应合理利用利率调节机制, 因地制宜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 利用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英国Bath大学的两位教授扩展了陈明哲教授“警觉-能力-动机”的动态竞争理论,将其应用到外商直接投资(FDI)中。该研究认为,FDI埘本土企业产生的生产力溢出,例如创新能力增长、管理能力提升等,与本土企业的警觉、能力和动机二项因素相关。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自发达国家的FDI(往往足外贸出口导向)并不会与本土企业产生太多的直接竞争,本土企业对其警觉不强,但会有动机努力向这些外企学习,因此,生产力溢出比较正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 30 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 在构建 FDI 内生化技术进步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 FDI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产业结构和 FDI 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从全国层面看, FDI 引致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向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 分区域来看, 东部、中部地区的 FDI 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 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地区 FDI 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为负, 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 不同的控制变量对不同的区域具有差异影响。基于此,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FDI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山西的面板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经济条件下,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基于1993~2009年的有关数据,本文构建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FDI在整体上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是一种积极影响,并且对三次产业的这种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但囿于FDI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这种正向效应却不是很明显。因此,扩大引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就成为山西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利用FDI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开放型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本文以外商直接投资业绩指数为依据,首先对青岛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纵向的时序分析,然后对十五个副省级城市2004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业绩指数进行横向比较,对当前青岛市利用外资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2):106-113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和FDI的国际技术溢出,并总结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999~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进出口、FDI、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国内技术吸收能力对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和出口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FDI、研发投入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升,但对TFP和规模效应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TFP;国内的技术吸收能力能够提升国际技术溢出效率,但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法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珠三角地区内资制造业技术溢出的不同发生渠道.经研究发现:在水平溢出方面,只有当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处于较低分位水平的时候,溢出效应才显著为正;在垂直溢出方面,前向关联的溢出效应在各个分位水平上均为负,并随着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得到加强,内资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建立后向关联,在大多数分位水平上获得了正向的溢出效应.上述分位回归的结论均在长期效应上得到了相应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对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分析不足;验证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性时忽略了滞后效应;对吸收能力影响溢出效应的分析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