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项目化教学法在染整工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项目化教学的概念、项目化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基础、评价及成效。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建筑工程概预算》重点课程建设,从课程的设计理念、目标定位、学习情境设计、教学组织安排和课程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何以职业能力需要和现实岗位需求为基础,通过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常州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地带,纺织业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纺织院校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教学方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专业改革与教学管理,通过"产品化项目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与工艺技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职"纺织材料与检测"是纺织类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亦是我院的精品课程。本文从课程改革依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研究。开发出以检测技能为核心,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融于教学内容,构建与企业检测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装饰织物设计与CAD》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本课程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要求融入若干个企业真实教学项目,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学项目全过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训情境为中心的转变,使教与学更接近生产实际。实践证明,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了装饰织物设计的实用技术和技能。  相似文献   

6.
该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所有的项目化任务在学院纺织实训中心实施完成。为了能使课程顺利进行,防范学生受伤害,从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设备安全及操作安全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服装结构》课程为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深入研究,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难点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力机车电器是高职铁道机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随着地区铁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不能满足企业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因此,进行"电力机车电器"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课程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使其真正培养出符合高职铁道机车专业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仪器分析》是我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与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原理抽象、内容枯燥、技术性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兴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专业不断的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模块化、项目化的摸索基础上,正在逐步走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德育"和"智育",在授课过程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挖掘课程内容中德育和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文章选取《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中的小提花织物设计为案例,从思路理念、设计实施、反思总结等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当前职业教育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视野下,对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及它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应用,探索项目教学法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所面对的问题及破解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从职业特征厦工资水平、职业培训、职业保障与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在京流动劳动力的工作特征进行考察,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在京流动劳动力从事的大多为建筑业和城市传统服务业,且“工作类型”升级缓慢;作为雇主、雇员、自营劳动者、家庭帮工等四个工作类型的受访者在工资水平、求职方式、职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流动劳动力进入北京后接受的培训有所增多,工人主动提出培训要求的趋势明显,培训费用职工内部化趋势加强;在京流动劳动力的职业保障令人担忧,政府在为流动劳动力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类、数量及服务质量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任务驱动的《纺织品跟单》项目化教学展开探讨,介绍了典型任务的选择原因、内容及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说明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纺织贸易人才,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纺织贸易工作岗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俞俭 《山东纺织经济》2012,(12):100-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深化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战略决策。文章在分析本科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探讨如何改革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卓越的服装工程师。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所院校的"服装产品开发课程",以六组不同种类的服装产品设计课题通过用远程网络视频教学与互访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网络沟通、调研与设计制作以及最后的中美互访,打破了传统的服装教学界限,这种"低成本高互动"的交流方式,拓宽了国际课程交流渠道,发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服装教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为设计教学院校的国际课程交流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纺织品质量标准》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改革。介绍了"五双"教学法及研究性教学法,并且具体探讨了研究性教学法在《纺织品质量标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one tenet in the alliance literature is that firms learn from prior experience, we posit that any potential learning effects depend on the type of experience. In particular, we hypothesize that alliance exploitation experience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R&D project performance, while alliance exploration experience has negative effects. We further posit that an internal exploration competence allows firms to leverage their external exploitation experience more fully. In contrast, when firms combine internal exploitation experience with external exploration experien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R&D project performance become more pronounced. To test this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we leverage a unique and detailed dataset of 412 R&D projects in biotechnology conducted by larg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between 1980 and 2000. Using a competing risk event history model predicting successful product approval versus project termination, we find support for our theoretical model.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利用FrontPage、PowerPoint、Visual Basic、HTML Help Workshop等软件将教学中的典型知识点制作成《服装材料学》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及过程,同时介绍此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指出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In France, project activities figure predominantly i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general idea behind learning based on project activity is to allow the pupil to get involved in the activity in question, with the pupil tackling real situations rather than ones of an abstract nature. But too often, we notice that the pedagogical strategies used by teachers in project activities are not particularly effective from a learning point of view. What must be done in order to render project work in technology teaching genuinely effective? In this article, we mak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if specific help, based on the pupil’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ivity relating to technologically based problem solving in project work, is made available by the teacher, then project activity can become much more effective from a learning point of view. By using situations highlighting project activities in the technology teaching domain, we analyse the knowledge used by pupils. We then present the specific help used by the teacher as well as the resulting effects upon student activity. We highlight the fact that if specific help conceived as a result of analysing student activity is put in place, the pupil learns more effectually.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针对"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特点,探讨了在印刷工艺、材料,设备等不断变化的形势下,随着印刷品质量检测和控制手段的更新,该课程体系的优化、实验内容的改进、教材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善等内容,突出知识更新和实践性,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教学应与工业生产实践尽可能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