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武亮  杨红强 《生产力研究》2005,(9):103-104,171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经济利益的需求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必然追求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差异,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正受到国际组织的密切关注。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把职业安全与卫生和贸易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多边谈判非关税贸易壁垒,中国在加入WTO能否迅速融入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扣开了自由贸易的大门。然而迎接我们的却是提高关税和设置非关税壁垒的行为,以及愈演愈烈的“反倾销”。特别是针对中国设计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非市场经济和纺织品特殊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三只拦路虎。面对它们,中国应采取适当的商务外交策略,商务部是整个策略实施的基本主体。商务外交是指国家间协调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的外交行为或外交过程。商务外交定义包含这样的含义:(1)商务外交的基本主体是政府,尤其特指商务部;(2)商务外交的行为属性不是商务行为,而是外交行为;(5)主体行为的内容是国际商务,包括处理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非市场经济和纺织品特殊保护等具体问题;(4)行为的方式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和对外交随之增多,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外贸、外经、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其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语用策略角度分析了商务谈判中谈判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问题,阐述了谈判中采用聆听策略的重要性,进而寻求有效适用的国际商务谈判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使得跨文化商务谈判在学术和实践领域都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跨文化谈判随着国际商务合作的增多而越来越频繁。由于中日文化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而东西方跨文化谈判研究主要以日美谈判居多,本文从谈判前准备、信息沟通方式和谈判过程的节奏三个角度回顾和总结了日美谈判的研究成果,归纳出文化差异下东西方谈判风格的区别,进而为中国跨文化谈判研究以及谈判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刍议国际商务谈判的技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加入WTO,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我们要想在对外商务谈判成功每一次,必须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有初步的了解,研究国外商人谈判风格的差异,从文化角度领会国际商务谈判,认真分析国际商务谈判的全过程,掌握世界各国商人的谈判技巧,以不断增强我们应对国际商务谈判的能力,获取更多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丁志明  徐洁  楼靖 《时代经贸》2008,6(5):90-92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和对外交随之增多,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外贸、外经、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其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语用策略角度分析了商务谈判中谈判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问题,阐述了谈判中采用聆听策略的重要性,进而寻求有效适用的国际商务谈判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萌 《当代经济》2016,(18):10-11
TPP协定的本质是一种美国主导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其目的是美国重塑全球贸易规则、调整全球化发展方向的关键性举措.从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有必要加入TPP协定这个区域多边协议,因为TPP协定的要求与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存在一致性;TPP协定的定位与中国贸易强国的战略目标存在关联性;TPP协定的定位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基本取向存在协同性.在短期,TPP协定将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中长期,TPP协定将对中国的国际贸易话语权造成冲击.基于此,我国应该加强中国与环太平洋国家的双边贸易投资协定构建工作,全面推进和深化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综合性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8.
国际气候谈判涉及各国的切身利益,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后京都谈判。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并把气候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之初就表现出负责人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其中。但随着国内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逐渐成为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针对的焦点。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谈判立场逐渐背离在气候谈判之初《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意图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纳入强制减排范围,逃避其历史责任进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南北对立格局一直贯穿气候谈判的始终。面对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压力,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文章主要利用罗伯特·帕特南(Robert.D.Putnam)提出的的双层博弈模式分析框架,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试图打破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9.
国家间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会使国家间的政策互不合作比合作时付出更大的成本。无论模型分析还是博弈论都证明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共同繁荣的理性选择。然而,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保护主义追求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和美国竞争优势的最大限度优化,冲击了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使国际经济治理陷入困境。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出现危机,国际贸易治理面临协调困难;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贸易基本原则正在受到挑战,而新的规则尚未明确,加剧了各国贸易政策的摩擦和利益分化。与此同时,各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意愿降低,世界经济面临协调不力的风险。国际经济治理困境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各种摩擦的累积和发酵的结果,更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各国力量博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WTO新一轮农业谈判 由于全球农业多边贸易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而且WTO《农业协定》第20条规定成员应于1999年底前启动新一轮农业谈判,继续对全球农业贸易体系进行自由化改革。因此,WTO于2000年初启动了新一轮农业谈判,并得到各成员的广泛响应和支持。2001年11月WTO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多哈部长宣言》,进一步明确了农业谈判的任务和方向。多哈会议达成的谈判议程要求,农业谈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中国完成了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漫长的进程.这离多哈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发起仅仅几个星期。三年过去了,在顺利融入多边贸易体系过程中,中国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种杰出的经济成功应该归功于中国政策制定者的远见和他们的专业精神.同时也应归结于贸易和投资的逐步开放。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气候谈判已上升为国际紧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际谈判格局逐渐演变为欧盟、"伞形集团"以及"G77+中国"的三大格局。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国家是由除欧盟国家以外的发达国家组成的气候联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由于利益的共同性表现出一致的协调性,但也有由于集团内部的矛盾形成的差异性,因此,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而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文章试图从伞形集团国家与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各自的立场出发,分析伞形集团国家在谈判中的立场对中国参与气候谈判的影响,以便寻求中国应对国际气候谈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税则谈判与晚清外交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通商税则谈判中,清朝谈判代表与清廷权力中枢之间关于税则和贸易章程的谈判原则的分歧和斗争为人瞩目.清朝谈判代表与清政府之间关于税则谈判原则的交涉过程,体现了宗藩关系体制与近代资本主义外交体制的矛盾,是清政府对于西方列强的认识一步步加深的过程,同时也是清政府开始逐步适应西方列强的外交观念的过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转型的艰辛.  相似文献   

14.
张鹏 《现代经济信息》2011,(24):312-313
多边贸易谈判困难重重,区域经济合作如火如荼,这是看似矛盾的当今世界经济的现状。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积极的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并且取得了较有影响力的成果。本文探讨了入世后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所呈现出的一些新的特点,笔者认为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能够推动多边贸易谈判理想结果的早日达成,促进更大程度上的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中国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经济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就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现并解决中国比较优势所存在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中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制定合理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战略,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现有的比较优势,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FTA实践中的利益选择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双边FTA(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可以为成员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最大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近年来,中国已经在加快FTA实践的步伐。本文通过对中国FTA实践现状的分析,认为虽然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获得的直接经济利益相对有限,但是,中国仍然可以从缓解国内面临的资源压力、赢得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增强多边谈判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实现自己的利益,并对中国的FTA战略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成为多边贸易谈判与贸易磋商机构。WTO的成立,极大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但贸易自由化也引起世界市场竞争的激化,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国家利益与要素收入的重新分配,导致各国间贸易关系的紧张。文章分析WTO成立后国际贸易摩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贸总协定(General Agrement of Tariffs andTrade,简称GATT)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调整各缔约国之间的关税政策和贸易关系的多边协议。我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尚未恢复我国的缔约国地位。中国加入GATT的谈判正在进行之中。如果谈判顺利,我国将于1993年3月重新加入GATT。我国为什么要入GATT?有何利弊?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这个问题需要从政治、战略、经济、贸易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权衡。  相似文献   

19.
徐川  黄希 《当代经济》2007,(15):74-76
本文试图探究2006年我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的失利原因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对国内钢铁生产结构性失衡问题和谈判策略的探讨,我们发现政府的谈判策略容易受限于当前的企业组织形式引发的分配性冲突,进而难以在谈判中获得实惠.而政府试图运用行政、法律、外交力量影响铁矿石谈判进程努力的受挫,暴露了残留的计划经济模式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个矛盾不能妥善解决,将有可能阻碍中国企业战略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更广泛参与全球范围内国际分工和重组的效力.因此,如何界定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将成为解决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棘手问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宋波 《时代经贸》2006,(1):74-86
WTO多哈回合总算避免了在香港崩盘,贸易部长们不至于拂袖而去。对东道主而言,维持外交上的体面便完成任务了。然而,香港会议期间,一些媒体认为本土作战的中国代表团过于保持低调,有甚者更对此提出批评,称这使许多希望中国能担纲发展中国家领导者,带头与发达成员抗衡的发展中成员感到失望。在他们看来,似乎这场可能在2006年底走向失败的多边贸易谈判对中国并非利益攸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