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济学研究者薛兆丰最近可谓是怪论频发,大放厥词。他先是表达了对基尼系数的不屑,招来无数臭鸡蛋、烂番茄之后,又重整旗鼓,企图自圆其说。他的“新”观点是,不能把基尼系数作为推行他所谓的劫富济贫的依据。薛先生对数据分析的鄙视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学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日前,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有关“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谈话,又一次把中国经济学家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4.
“记住,要找最牛的经济学家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粤海关监督是晚清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要角色。笔者通过对道光、咸丰朝各个粤海关监督的考察发现:粤海关监督的任期长短不一,或近五年,或不足一年;从现有资料看,监督们多出身于内务府包衣;他们的陋规所得并非无限,且粤海关关税额与外贸波动多有相符之处,相比于一些榷关则更为诚实。笔者的考证纠正了自马士的论述以来对粤海关监督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6.
先讲一个笑话。话说爱因斯坦死后升‘天,上帝安排了三位天使前去为他接风。爱因斯坦很是高兴,在路上打开了话匣子,与天使们谈笑风生。,他问第一位天使:“你的IQ多高?”天使回答道:“201。”爱因斯坦眼前一亮,“这么高!以后我肯定不会寂寞,因为你可与我谈相对论了。”又问第二位天使:“你的IQ多高?”天使回答道:“150。”爱因斯坦说:“也不错,以后我们可以煮咖啡论天下。”又问第三位天使:“你又如何?”天使说:“75。”爱因斯坦沉思半晌后问:“阁下对世界经济前景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7.
边琳 《特区经济》2011,(3):128-130
国企改革历经曲折三十年,经济学家与企业共同进步。经济学家为改革决策者提供了充足的理论选择空间和相关操作模式说明,为政策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未来,经济学家希望能和其他学科学者携手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面对高企的房价和扑朔迷离的股市,你决定买房子还是买股票?你开车时系上安全带,就更加安全了吗?为什么说税收不见得是个好东西呢?我们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文盲?为什么电影院里的爆米花卖得更贵一些呢?  相似文献   

9.
面对高企的房价和扑朔迷离的股市,你决定买房子还是买股票?你开车时系上安全带,就更加安全了吗?为什么说税收不见得是个好东西呢?我们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文盲?为什么电影院里的爆米花卖得更贵一些呢?  相似文献   

10.
谁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B 《北方经济》2000,(9):11-12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不同利益集团的力量大致均衡,这样就不会出现损公自肥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建立社会的制衡与监督机制,让不同利益集团的声音和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制度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13.
边晓辉 《魅力中国》2009,(1):106-107
中国的经济学起步很晚,大致说来应该是从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以后才开始出现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积极促进经济学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有些经济学家明明知道事实真相,却对公众发表一些不一样的论断。要么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少数精英的思路,要么是受利益集团的驱使,故意将注定失败的理论裹上伪科学的外衣。  相似文献   

15.
由于北美与西欧的社会环境不同,为经济学家提供的市场条件不同,因而,对经济科学的看法不同,研究的方式不同,经济学家所起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异。相对而言,北美的经济学家更热衷纯理论研究,他们专攻理论,直至成名成家。西欧的经济学家则更重视当地问题的研究。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北美经济学家占绝大多数。西欧经济学家则多在政治舞台大振拳脚,他们有的出任部长,有的出任总理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与“数据革命”时代,属于那些掌握数据资源、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三栖物种”,经济学家的“技术”工作不再是不可替代,未来注定属于“信息化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7.
一些经济学家关于城镇化的观点,与城镇化的本质没什么关系,都是宏观领域的改革,都是政府所要进行的改革,而且很多都是早就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学家都爱认死理儿。争论中双方各自坚持自已的观点,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谁也无法说服谁,于是就打赌,正确者赢错误者输。这次打赌的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一位是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朱利安·西蒙,另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里奇。在关于人类前途的问题上,埃尔里奇是悲观派  相似文献   

19.
罗畅 《中国城市经济》2011,(20):235-238
本文通过对当下关于道光萧条争论的梳理,并整理了生活在道光朝的人们对道光萧条的看法。笔者分析了道光朝全国各地的粮价走势,发现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认为道光萧条确实存在。在道光朝,中国的人口到达了4.5亿的峰值,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国内白银产量急剧下降,同时出现了白银外流,遂导致银贵和货币的供给不足。这就是道光萧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45年出生于昆明的徐滇庆,从自动控制转到经济学研究的时候已经36岁了,却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斐然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