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研究参考》2014,(9):35-43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开放大国"向"开放强国"跃迁上位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渠道也将处于从"贸易投资"向"货币金融"的转换升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投资支付、资产计价交易、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将愈加明显,中国经济对外影响力与人民币外部影响力会愈加匹配。未来30年,人民币国际化应围绕扩展货币职能和扩大货币区域影响,分步实施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的推进战略,近中期应围绕以下重点领域:构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政策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结构合理化,致力于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深化汇率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汇率在外汇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和调节供求的职能;谨慎稳步推进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建设遍布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扩大人民币对外贷款和直接投资规模,加大人民币对国外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职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需高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际环境出现的新情况、新环境,具体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工具应结合实际情况相机抉择和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2.
1.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但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更不是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对外国货币过度依赖,承受极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大量的外汇储备承受极大的贬值损失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利益首先,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减少对外国货币的依赖,减小企业和居民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承受的汇率风险;其次,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最后,随着人民币逐步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4.
彭红利 《生产力研究》2011,(12):14-15,20
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解决贸易大国与金融小国的矛盾,这需要依托于金融的崛起,而金融崛起则要求拥有国际化的货币环境。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是从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收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如何借鉴日元国际化经验,发挥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同时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我国政府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亟需考虑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也不断增加,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人民币充分实现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之前,我们不能忽视了货币国际化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应当全面清醒地认识货币国际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种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以渐进方式稳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铸币税是货币当局发行货币所获得的收益,其外延可以扩展到通货膨胀收入乃至货币政策效果。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决定了铸币税区域延伸存在着逆转风险,并蕴涵着货币市场风险乃至金融经济波动风险。货币国际化的逆转概率取决于对该货币的稳定预期。人民币目前还不具备强势货币内质,但它承担起了稳定亚洲金融与经济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应把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切入点,在人民币国际化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中推行审慎的人民币强势战略,以期规避人民币国际化的逆转风险。  相似文献   

7.
孙红杰 《时代经贸》2013,(16):170-170
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重要战略,而且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红币”在境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流动性,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离国际货币的地位更进一步,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还有很多制度性的障碍,我们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化的进程中会不断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应科学地制定适合我国的货币国际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稳步地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9)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其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就越高,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人民币也开始逐渐走向国际化。文章首先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背景及其进展作了简要分析;再从贸易结算与储备货币功能发挥这两个领域详细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与中国金融改革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视域下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和金融大国的重要战略,而且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自然发育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政府主导并精心规划不断推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过程.笔者把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实现路径总结为人民币国际化"3322"战略: 第一个"3"即人民币国际化的地域"三步走"战略: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具体步骤是:先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及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再区域化,不断提升人民币在东盟国家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逐步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使之成为世界性货币之一.即以我国为圆心,不断扩大人民币信任和使用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