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江  王丹 《商业时代》2012,(26):45-46
全球服务外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中国凭借自身特色优势成为重要的承接地.通过国际比较可知,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相对滞后,基于国际服务外包成效的显现及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瓶颈,在谋划服务外包发展战略时,应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与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创建中国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并出现离岸趋势,这是中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转变的历史机遇。分析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及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中,发达国家是外包业务的主要发包国,其中美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欧盟和日本占三分之一,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承接国,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而印度是亚洲最主要的承接国,其次是中国和东盟;欧洲的主要承接国为爱尔兰和东欧国家;拉美的主要承接国是巴西。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虽然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和全球最大的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印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对中印两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对中国承接服务外包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对外投资的新亮点,并将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为此,商务部启动了“千百十工程”,即在5年内,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建设10个服务业外包基地,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为学习国外关于开展服务外包的经验,推动国家级开发区逐步成为我国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研发和服务外包承接基地,商务部于今年7月组织部分沿海省市商务部门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人员,赴爱尔兰香依开发区、印度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进行学习考察,我局派员参加了这一活动。这两个园区发展服务外包及建设运营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开展服务外包及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黎奔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4):93-94
国际服务外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新现象,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同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国家。比较了两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并做了较为深入的原因分析,对我国提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编者按:承接软件服务外包是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在分析国际软件外包发展趋势和动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发展的现状、承接模式以及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给承接国带来的贡献.在大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抽象出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四种模式,提出中国既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承接软件研发、软件市场开拓等高端环节,也要在大连、西安、成都等城市承接软件编码、测试等中低端环节,形成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完整体系,提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贸发会议研究表明,中国正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同时有条件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在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出口商品退税制度效果和了解中国当前服务外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健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适用的货物和劳务税零税负机制,促进中国服务外包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田秀华 《中国市场》2009,(49):38-39,41
衡量一国服务外包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选择中国与当前全球服务外包优先承接国加拿大、爱尔兰、俄罗斯、印度、菲律宾五国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中国促进服务外包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军  张磊 《华商》2008,(8):1-2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可以说是中国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但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发展国际外包业务与它们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对此,从宏观战略上总体规划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思路"举足轻重。据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加快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意义、不足,提出了快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与中国的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作对比,从中发现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不足,分析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从企业与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建议对策,最后达到促进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继制造业之后,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以高端服务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这就是国际服务外包。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与国际服务外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介绍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制约因素和需要面对的问题,并提出了增强中国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林洁 《消费导刊》2009,(20):72-72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服务外包成为新的重要推动因素。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调整的副产品,同时为那些寻求服务业发展的国家、地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劣势分析,指出浙江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选择的路径,从而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浙江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为我国提升产业结构、克服自然资源、环境容量不足提供新的切入点.企业作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出台鼓励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具备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随着国际服务业转移日益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应找准服务外包业务切入点,发展规模经济,增强企业实力和活力;根据企业优势选择相应的服务外包模式和切入点;重视市场调研,提升企业沟通能力;树立服务品牌,优化企业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发展全球服务业外包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服务外包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式,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虽然吸收了大量的国际制造业转移,但在服务外包市场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大环境出发,对制约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于中国来说,吸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有助于发展该产业,提高本地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力,也有助于开发中国外包市场潜力,甚至有助于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指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利用SWOT法分析我国当前承接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于中国来说,吸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有助于发展该产业,提高本地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力,也有助于开发中国外包市场潜力,甚至有助于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指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利用SWOT法分析我国当前承接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离岸服务外包迅速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国服务外包总体规模占全球比重较低,发展速度较快,承接的服务外包以 ITO为主,企业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规模较小,外包基地开始向二线城市转移.应提高服务业的研发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提高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江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化,国际服务外包正以一种崭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而且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国家商务部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推动实施"千百十工程"。近年来江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势头强劲,应顺势而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建成国际服务外包在中国的重要承接地,促进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贺莹 《致富时代》2010,(8):51-52
选择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路径作为切入视角,分析了影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模型,最后通过与印度对比,分析了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