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995年-2008年国内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分析了东部沿海10个省市国内旅游动态发展状况,即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10省区国内旅游发展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性,国内旅游波动周期"同涨同落";依据增长指数和相关系数的差异,将东部沿海10省区划分为两种类型。然而由于政策推进、资源开发、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各省区国内旅游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响应,分两个时段分别统计各省区国内旅游的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的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差异,划分出国内旅游发展的地区响应类型。  相似文献   

2.
运用区位熵指数和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水平情况,运用空间计量的有关模型,基于空间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分布存在区域间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31个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2)中国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对应性;(3)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区分为八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对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东部发展较快,西部居中,中部发展最慢,这种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的实施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对中部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灰色关联动态分析,得出现阶段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消费结构大体上一致的结论,说明中部和东部的消费行为趋于一致,但是从动态的分析中发现两地区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别,特别是两个地区的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差距随着时间的变化还在逐渐扩大.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整体的稳步快速发展,发展中部经济已刻不容缓.应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收入分配管理制定发展战略,提高中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振兴乡村不同阶段的演变,全国及各省的乡村振兴水平增速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区域省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2)全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均显著缩小,而东部不明显;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大于中-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始终是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则均有所上升。(3)全国及中、西部区域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呈明显的σ收敛趋势,东部区域发散;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全国>东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4)全国层面看,乡村振兴增长对邻近省份产生微弱的正向空间溢出;分地区视角下,一省乡村振兴增长因"虹吸效应"显著降低了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增速;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地资源非农化配置,虽然大大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采用面板数据DEA技术,测度我国省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在充分考虑农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后发现,我国目前农地非农化效率普遍较低,且存在东部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的区位效应。实现农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亟需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资源补偿机制,减少土地价格的行政干预等政策。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现有卫生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在卫生资源、基本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快速发展,政府卫生费用支出不断增长。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差、卫生技术人员匮乏、卫生支出不足、新农合的逆向选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国家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卫生人员的培养,提高乡镇和村卫生室人员的补助水平,并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4-2014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法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不同省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推动作用,但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对外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要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除西藏外我国30个省区作为决策单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8年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仍然是粗放式经营,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结合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比较,发现东部大部分省份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高,综合效率也相对较高;中西部大部分省份生产总值低,综合效率也相对较低。针对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1995~2005年的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差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东部、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有较大差异。东部加工贸易发展主要受区位、FDI和政策优惠影响,工业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区位因素不显著,但与工业水平密切相关,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以及FDI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及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强度及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能源强度水平相似省区倾向集聚分布;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对省区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为负向;从溢出效应来看,东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西部省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禀赋均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2.
科技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也是国际环境竞争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逐渐步入经济新常态,发展乡村经济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熵值法分别对我国各省市的科技金融发展以及乡村振兴进行测算,使用系统GMM方法探究科技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信贷投入在科技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农村信贷投入是科技金融发展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渠道;提高农村信贷投入,是科技金融对乡村振兴正向冲击的新引擎,是完成乡村振兴这一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但它有其自身的资源、区位等优势。在新世纪,西部地区应立足自身优势,用足用活国家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以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区域经济,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而走上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基于我国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存在正向的直接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的正向影响呈现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第三,在全国层面和中部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技术创新的双门槛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技术创新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的推进下,作为反映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和社会保障的一项制度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它的发展与完善至关重要。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不仅能够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还适应了积极救助的社会理念,而且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着救助存在被动、救助对象不精准、救助水平不高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还需要有一定的优化进路。  相似文献   

16.
一、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联网的必要性。联合发展,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须趋势。这种趋势,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不例外。我国西南地区(川、黔、滇、桂、藏)是我国沿海、沿边、沿江的"三沿"兼备的经济区域,地缘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从大西南内在的旅游经济联系、资源联系、市场联系和发展趋势出发,加快联合开发,使各省区具有的旅游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整体优势,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联合,既是西南地区本身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又是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李家桥村是我国东部城郊农村的典型。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土地使用率低、缺乏主导产业、农业发展欠缺特色、商贸业发展不足和缺少大型的工业企业等问题。从李家桥村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建立“商业一条街”,并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工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东部城效农村的发展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行业集中度、区位熵、空间集聚指数三项指标测度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得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结论,并针对东中西部提出了如何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飞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金牛湖旅游发展的状况,分析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乡村的整体生活水平,为我国旅游业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发展乡村旅游拥有其他省区不具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优势。开展乡村旅游对于贵州反贫困的意义不在于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在于以此为起点可从根本上提高贵州广大劳动者的智力发展水平,使他们获得彻底摆脱贫困的劳动技能。因此,贵州应以反贫困为目标,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规划;而面向全国的项目宣传、引入高智力进行战略研究以及对全体从业人员开展分类培训,是搞好贵州乡村旅游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