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叙事: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契合了道德学习的“情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叙事有利于良好德性的生成;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养成中情感性和模仿性的特点。学校道德教育中要注意选择美德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叙事代替传统的说教,引导儿童自己叙事。  相似文献   

2.
道德应用的路径和方法问题是道德教育最大的问题,价值观的应用又是道德应用中最大的问题.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之一.公民道德审美教育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缺乏审美性道德建构活动的传统公民道德教育模式、官德形象审美价值缺失、新媒介呈现的芜杂道德局面及“托底”制度的缺失是公民道德审美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需要从建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官德之美”建设、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及制度设计等各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抽象、道德理论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道德知识与大学生的道德能力“两张皮”的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找到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的结合点。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和践履,它作为行为规范和准则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礼仪的学习和实践,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道德品质,提升道德境界。因此,礼仪是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发生诸多变化,如新旧道德观念交错并存,道德标准和评价的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等。道德领域的新变化,势必会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加大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难度,据此我们必须建构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提高个体的道德自主选择能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个体的理性判断能力,以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高校道德教育实效不高原由很多,忽视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帮助大学生建构道德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6.
活动德育教育就是指把活动作为个体道德发生、发展以及道德的个体意义实现的源泉理解并作为促进道德发展的手段加以运用。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以活动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年基础道德教育,指在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侧重和偏向于教育基础目标和道德基础内容的引导和教化。它从属于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是青年道德教育工作的延伸和发展,在操作方法中要注重道德自我的构建,角色道德的普及及“正当”道德标准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转化为道德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在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个体的道德能力是其道德实践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以大学生群体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培养途径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以期对强化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青年基础道德教育,指在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侧重和偏向于德育基础目标和道德基础内容的引导和教化。它从属于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是青年道德教育工作的延伸和发展。在操作方法中要注重道德自我的构建、角色道德的普及及“正当”道德标准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灌输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 ,必然会涉及到“道德灌输”这样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不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际工作者 ,反对者有之 ,赞成者亦有之。究竟何谓“灌输” ?道德教育要不要灌输 ?如果需要的话 ,应当如何灌输 ?对此的不同认识 ,不仅是关系道德教育科学定位的重大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影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必要的探讨。一“灌输”俄语直译为“充实” ,汉语解释为输送思想、知识等。所谓道德灌输 ,是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向教育者传授道德理论、道德原则等知识的活动。因此 ,它必然包含着这样几个特征 :以教育主体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与价值准则为前提 ;是一种从外部向个体内部的“注入” ;强调教育客体的接受与遵循。正是基于这些特性 ,许多学者对道德教育中的灌输是持否定的态度。反灌输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一种共同倾向。在西方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尤其是19世纪末杜威“新教育运动”或“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对传统道德教育的灌输进行了彻底的反省和批判。杜威把灌输看做是一种来自上面和外部的注入 ,指出 :“我将把思想灌输理解为系统地运用一...  相似文献   

11.
鲁洁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道德教育观是他思想的重要方面。他认为,道德教育目的观的核心在于“成人”,道德教育的本质乃是超越,道德教育具有六大功能,分别是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认知功能、自然性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等。他秉持的超越论教育观、所具有的开阔视野、恰当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对于教育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依托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道德的母体,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价值理性建构功能和德育功能:精神文化为道德和价值观念提供思想资源,物质文化为道德合理性提供依据并创设“场”环境,制度文化为道德的选择、维系与规范提供保证。应当在高校文化背景下构建高校道德“场”,寻找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文化的提升、传承、创新、展现等方面来加强道德教育的文化建构,进而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一道德情感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具有强大的激发力量和推动力量。其作用为:1.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有一种动机激发作用。道德情感促使一个人积极地接受某种道德教育,努力地掌握有关的道德知识,有力地推动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的这种激发作用常常是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2.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有一种引导作用。个体在接受道德概念或准则之前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促使个体…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生活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在建构完整生活的同时获得德性的完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不仅有助于学生德性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助于道德教育走出困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更是为了创造更可能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道德冷漠是指道德主体在面对道德矛盾时道德判断上的不思考或道德行为上的麻木。现如今社会危而不扶、难而不帮、险而不救的事例屡见不鲜,道德冷漠形势日益严峻。道德冷漠症的形成与现代的生活模式、诚信缺失现象、道德赏罚体系的不完善及道德主体责任感的缺失息息相关。对此,应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诚信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全道德赏罚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道德主体应加强道德教育,强化自身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塑造学生道德品行的任务,因此教师的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市场化、价值多元化等影响,导致了现实社会中部分教师道德失范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教师道德权威弱化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探析当前我国教师道德权威弱化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本文指出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最基本资源、最直接方式和唯一的检验标准。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生活是需要道德渗透的生活。认为回归生活是大学德育的前提、过程和目的,是务实的、科学的大学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坚持集体主义、公正平等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市场的商品交换需要“互利”的道德规范。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确立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原则,加强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教育,还要重视奖惩机制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学校道德教育为促进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无庸讳言,学校道德教育存在实效低下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教育和生活世界的分离。本文对传统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的运作构想:生长起点是生命教育,前提是自由教育,环境氛围是隐性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公务道德作为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可以划分为强制性公务道德和非强制性公务道德。在我国公务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公务道德教育强调形式而忽视实效、公务道德建设依赖道德自律而忽视制度他律、公务道德规范重视制定而轻视执行等三重困境。为了寻求破解困境的密码,需要从合理进行公务道德的价值引导、认真抓好公务道德的教育培训、将公务道德上升为法律法规以及科学构建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