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波通讯》2006,(10):21-22
家庭既是每个社会成员成长成熟的摇篮,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围绕推进“六大联动”、建设“文化大市”、“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在城乡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和家庭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立足家庭做文章、彰显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社会的变革中,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术界中有一种倾向性的观点,将其视为"婚姻危机"、"家庭危机"。对此,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理论,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当代婚姻家庭问题,辩证地分析婚姻家庭的"危"与"机",对于当前婚姻家庭理论研究及实践,对建设和谐家庭,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区建设》2022,(24):52-55
<正>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位于吉潭圩镇东南面,距圩镇2.5公里。该村共9个村民小组,367户1469人,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红色资源丰富、人民勤劳质朴的客家古村。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过程中,圳下村始终秉承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坚持“以文化人”,推行“联村共治”,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全村从2012年至今无诉无访无案,圳下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镇”。  相似文献   

4.
编制“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规划须着眼于问题,当前的问题主要有,社区服务与居民的需求对接还需进一步完善;物业与居民之间的冲突,存在社会稳定隐患;通过居民自身治理实现社区治理成为新的课题。“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规划应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推进社区自治,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处理好法治和自治、政府与社会、治理与培育的关系,并将其作为推进“十三五”时期社区建设工作的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文章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哪里来”“怎么来”和“到哪里去”,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指导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源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其内涵丰富,蕴含了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和共赢全球观,其演进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据此,文章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五个维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婚姻家庭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揭示了两种生产理论的地位及其对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内核的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对于解决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在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促进当代社会良好的家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冲突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民法律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基础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杨雄 《上海改革》2004,(5):23-26
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为此要建设“法治政府”、应改进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式:建设“阳光政府”,连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有限政府”.选择城市治理与社区自治相融合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1956年民主改革完成以前,彝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充斥了彝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等级内婚”、“同族内婚”、“姑舅表亲先婚、姨表亲不婚”、“转房婚”和家庭“父权制”等一系列婚姻家庭制度,以及彝族婚姻的缔结和解除程序,都对凉山彝族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这种影响作用于婚姻家庭司法实践,我国司法应当坚持合法性原则,同时还应当兼顾彝族固有的婚姻家庭习惯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强调要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因此公民生态法治理念的形成对建设“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顺利推进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要致力于公民生态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建立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捍 《中国城市经济》2010,(7X):229-229
当前因第三者插足而引起的离婚案件为数不少,而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它不仅导致夫妻反目,有的还发展为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妨碍两个文明建设,成为巩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障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念,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我国构建谐社会的理念格格不入。为了更好的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从立法上加强对第三者的处罚,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助推乡风文明进程,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基本途径。近年来,临沂市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积极创新,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移风易俗工作进展加大。但是,工作中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加快推进临沂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需要以重构乡村民众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规范引导基层民间组织为动力,以维护群众利益和畅通民意诉求为突破口,以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加强村居社会规范建设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陈鑫鑫 《中国经贸》2014,(14):48-48
近年来,泗阳县坚持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在全国首创民情民意搜集和矛盾排查化解“两条线”群众工作法,建立运转县乡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推出政务微博群、面对面质询活动、政府门户网专栏、网络民意直通车等四大问政平台,全面倡导居民自治服务,社会秩序始终保持和谐稳定,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首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连续11年荣获江苏省“平安县”。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奢侈浪费、攀比之风造成沉重人情负担的不良风气,旬阳县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法治、德治、自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紧紧抓住村民自治这一根本途径,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着重在“规”上引导,切实在“约”上见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由基层干部唱独角戏向干部群众大合唱转变,全面建设新民风,着力构建大平安.  相似文献   

15.
刘亚 《改革与开放》2016,(12):66-68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建设的保障,以法治的规范性、强制性等来规范生态文明,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现阶段,我国的法治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环境法治体系不健全、人民群众法治生态意识不健全和生态型科技研发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从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鼓励有关生态文明的科技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利用等方面着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丁德昌 《理论观察》2014,(10):85-88
法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核心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精神条件。农民法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内核。村民自治是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的制度平台,是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的制度载体、民主方式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培育农民法治意识,不仅应完善村民自治立法,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还应重塑乡—村法治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治思想在古代就已产生。《管子》中就有“法者,存亡治乱之所以出”、“君臣上下皆从法,此之谓大治”等要求“正法直度”以治理国家的充满法治思想光辉的论述。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社会数千年在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方式上的理性思考与选择。法治...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建设中持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严格实施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断,用制度和法治来建设生态文明等思想,这无疑为建设美丽海西构建了宏伟蓝图。当前,海西肩负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和责任,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同时,也要筑起体现海西价值、潜力、责任的生态高地。然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建设海西生态文明既关乎海西人民福祉,又关乎海西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19.
智慧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先驱,其成效在我国的社会治理当中逐渐呈现。在传统的治理方式难以应对的层面,智慧治理以其灵敏高效、联动融合的特征,从数据化与信息化多个层面推动着我国智慧社会的建设。将智慧化的治理方式运用到乡村治理中,不仅可以助推文明乡风的实现,促进数字乡村、法治乡村的成型,对于打造"自治、法治、德治"并行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智慧治理参与下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城市社区建设有这样的论述:“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