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合法避税的实质避税作为一种普通的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这样一个高度,即经济活动和政府行为要求商品生产者依据一定准则和规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这些规则和准则又很不完善,难以防止和杜绝生产经营者有效地避开这些准则和规则的管制约束,从而使其成功并富有成效地躲避各种应尽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避税的确切含义是指:纳税人利用合法手段和方法,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方法躲避纳税义务,以期达到不纳税的一种经济行为。避税不是违法行为,而是以守法为条件。纳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南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利润总额亏损较少时,福建南纸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予以处置,将计入所有者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释放利润,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在亏损额较大时,福建南纸则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期以后期间予以出售,发挥利润蓄水池的作用以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往学者研究股权激励时,没有细化股权激励种类,没有研究不同的股权激励对企业避税的不同影响。管理层持股作为股权激励最常用的手段,研究管理层持股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将研究角度细化到管理层持股这一层面,以过度自信为中介变量,探寻管理层持股与企业避税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管理层持股可以减少企业避税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增加企业避税行为,同时还进一步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导致管理层持股激励效果弱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的对外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分类主要根据投资的目的、持有期的长短以及公允价值的计量。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一般包括:投资入账、持有期间获取收益、后续计量以及处置。通过对会计处理的辨析,明确不同种类投资业务的重点,区别股权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账务处理的不同,从而掌握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1 企业避税产生的原因企业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及含糊不明之处以貌似合法的手段 ,通过资金转移、成本转移和利润转移等方法躲避纳税义务 ,以达到减少纳税的一种经济行为。其实质是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对现有税法不足之处的利用 ,目的是减轻税负。那么 ,企业得以避税的原因何在呢 ?现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 ,从直接动因来看 ,企业避税是其追求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由于企业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追求经济效益是其经营的基本目的。而企业纳税额与所得额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纳税减少 ,所得必然增加 ,所以 ,许多…  相似文献   

6.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以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层对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本文采用2007年——2014年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横截面财务数据,选择金融上市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成长性、盈利能力、管理层变更等五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二元离散回归,分析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大多数的金融上市公司偏好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7.
在实务工作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持有期间和处置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该差异主要来自于会计及税法上对于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认定的不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会计计量相当复杂,不仅本身的价值变动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准确计量,同时必须结合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对其后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差异进行准确计量。  相似文献   

8.
侯颖 《绿色财会》2010,(7):14-16
一、金融资产减值概述金融资产是指现金、应收款项、贷款等货币债权,股票、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以及由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产生的净债权。新准则按持有和产生的意图,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指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外部集中处置银行不良贷款 我国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4月20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人民币。信达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和处置由建设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这是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其现实意义是明显的。一方面,组建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有利于各商业银行卸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加速发展,从而建立一个稳健发展的银行体系,使国有商业银行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第10期/农村财务会计常言道: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野蛮者抗税,精明者避税。那么,何谓财务避税?即利用会计方法为企业合理避税的方式,就是指纳税义务人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以达到税款缴纳不一致的结果,从而为纳税义务人带来直接的  相似文献   

11.
一年多来,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圆满完成了不良资产的收购工作,并在资产经营管理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企脱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以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重心已转到大规模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和减少损失上来。然而,目前在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的实际工作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职能的发挥。资产管理与处置工作的制约因素、矛盾和问题1、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从国外的情况看,金融资产管理公…  相似文献   

1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4年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提出商业银行贷款减值损失应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原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该准则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为案例研究对象,从纵向和横向二个维度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纵向层次上,基于农行2013-2018年相关年报数据反推其过去年度贷款资产在预期损失模型下的减值计提额,并分析该模型下农行其他财务指标的变化;横向层次上,通过比较分析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的相关指标得出预期损失模型对农行影响的特殊性。最后,论文从制定量化标准、监控识别风险、合理配比资产及金融资产重新定价几方面对农行应用预期损失模型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准则》是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状况和国际惯例制定并颁布的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即为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增设"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以确认与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已成为农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能够办理各种金融资产负债业务的综合性金融企业。为使农业银行顺利地向这一综合性金融企业过渡,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是对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采取专门的方式,进行专项考核。实行目标管理、进行专业处置的一种金融资产经营方式。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大,难盘活,已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新形势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现状与问题 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不统一、方法欠科学 一是上级行没有统一认定的具体标准,对某个企业的不同性质的多笔贷款无法准确认定。目前,对不良资产的认定主要依据是贷款五级分类结果(正常、关注、可凝、次级和损失),即将划为次级、损失类的贷款认定为不良贷款,包…  相似文献   

16.
国际内部转让价格,是指跨国公司管理当局从其总体经营战略目标出发,为谋求公司利润最大化,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购销商品和提供劳务所确定的内部价格。国际转让定价避税是国际间的企业利用各国税法和税率的差异,通过调节内部转让价格以达到避税目的的一种手段。随着经济国际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运用转让定价避税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我国,2004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贡献税收为627.77亿元,不仅与2003年的627.65亿元基本持平,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也从2003年的14家下降到10家。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2…  相似文献   

17.
关于债转股     
债转股是指在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债权转股权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债转股有五个条件,一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符合要求,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工艺装备为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符合环保要求;三是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债权债务清楚,财务行为规范,符合“两则”要求;四是企业领导班子强,董事长、总经理善于经营管理;五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管理层个人利益与企业、地方政府利益的相互作用,盈余管理行为将主要表现为虚增利润。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塑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形象,深层次的动机是提升管理层的预期政治前途、在职消费和福利等隐性报酬。  相似文献   

19.
付丽 《绿色财会》2006,(8):49-50
国际内部转让价格。是指跨国公司管理当局从其总体经营战略目标出发,为谋求公司利润最大化,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购销商品和提供劳务所确定的内部价格。国际转让定价避税是国际间的企业利用各国税法和税率的差异,通过调节内部转让价格以达到避税目的的一种手段。随着经济国际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运用转让定价避税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我国.2004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贡献税收为627.77亿元,不仅与2003年的627.65亿元基本持平。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也从2003年的14家下降到10家。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主要产业集聚区企业外迁现象出发,力图从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的微观角度,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对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进行相应的改造,研究集群状态下产业转移的内在机理,阐明区域产业转移这一宏观问题的微观基础,并利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相关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得出区位优势、企业规模、边际成本对企业产业转移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