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土地用途管制在保护农地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地保护区域内土地的潜在价值,导致部分利益损失。借鉴国外土地发展权相关理论和国内农村集体流转机制,应用"地票"交易制度和土地发展权还原机理构建出城乡建设用地之间增减挂钩及其供需平台。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下,"地票"交易制度的出现有利于发现偏远农村土地发展权的价值,促进城市资源反哺农村,缩小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
李茂 《特区经济》2011,(2):258-259
本文从实际研究对象出发,对银山塔林景区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随后介绍并引入了土地发展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景区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具体内容,认为农用地用途变化、农村土地置换与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土地征收是未来实现景区土地发展权的可能之处。  相似文献   

3.
周建国 《特区经济》2010,(3):178-179
我国立法缺乏农地发展权及其归属的规定,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土地征收实践中,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被国家无偿占有,有其立法缺失的根本原因。为维护农民集体及其农民的合法权益立法应明确规定农地发展权,并完善土地征收立法,充分保护农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4.
黄寒 《宁波经济》2005,(3):32-34
在城市改造拆迁中,由于地段因素的存在,被拆迁的住宅不仅是居住功能的丧失,还可能伴随土地发展权的丧失而造成其它功能丧失。因此拆迁不仅应对住宅进行补偿,也应对土地发展权补偿,应该把对土地发展权的补偿纳入我国的日常征地补偿内容,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虽然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基于计划管理的固有缺陷,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的土地博弈中,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往往倾向违反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违规圈地占地,使得我国耕地保有量不断下降,土地集约利用无法实现。为了破解土地管理难题,需要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的成本与收益两方面探讨改变其违规用地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应赋予农民更大的土地权利,加大地方政府违规用地的成本,使农地所有者成为制约地方政府的一方主体;另一方面,应引进可转移土地发展权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加大地方政府保有和增加耕地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利用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上的矛盾,导致土地管理制度的困境,形成改革意愿与实际结果的严重偏差。农地非农化和土地开发中利益结构的扭曲是其主要症结,诱使了农地的快速消失和土地的粗放利用。利益结构的调整是消除土地利用管理困境的基本思路,财产税的全面实施与土地发展权的确认是其解决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目前广泛存在的小产权房问题,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土地制度改革的精神,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小产权房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并运用土地发展权原理,通过土地增值收益再分配的方式就小产权房的合法化进行了应用对策的尝试性研究,以期对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对征地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对土地制度改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研究世界征地制度的发展规律,对比不同国家农民土地权益的状况,指出创建土地发展权制度和构建土地税费体系是可借鉴之举。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一直都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命题,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经济制度和财富的积聚形式,更决定着其经济创新和永续发展能力,故而地权的性质及其附属权能的发展,是开放性经济成长的最主要的前提。当今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已先后建立了本国的土地发展权流转机制,使土地的资本化和国际化成为现实,有效地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两种形式,国有土地以及部分集体土地,实行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为了克服现行耕地保护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异地补充耕地"的土地发展权交易改革。文章从制度起源、市场价格变动、市场特点和交易过程等方面分析了"异地补充耕地"市场的兴起、发展与绩效,提出这一制度创新有助于改进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经济效率和新增耕地的整体质量,并建议在总结"异地补充耕地"制度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实行土地发展权的跨省转移与交易。  相似文献   

11.
China' s state planned land use system, including regulations such as setting planned quotas for land use, basic cropland preservation, and pursu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conversion of arable land into non-agricultural use and the supple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land, has substantially constraine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industrial provinc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reforms adopted by Zhejiang Province through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LDR) transfer within a locality and LDR trading across localities. We argue that there is a "Zhejiang model of LDR transferring and trading," which, we believe,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not only for fostering an efficiency-enhancing market for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and agricultural land preservation, but also for optimal use of land and a mor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One important policy issue relating to China's rural land system is that under China' s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farmers are usually under compensated for urban land-taking.  相似文献   

12.
农地产权认知状况与流转行为牵扯:湘省398户农户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福生 《改革》2012,(4):69-73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的制度前提,但农户对产权的认知会影响其农地流转行为尚缺乏经验证据支持。利用湖南省的样本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现阶段农户对农地产权的认知较薄弱,产权制度对农地流转的实际影响与这种认知状况有关,在控制多种农户特征后发现产权认知度对农地流转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明晰农地产权、加强立法保障、加大产权宣传、设立产权交易机构等措施推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3.
张祥林 《特区经济》2012,(1):263-26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利用呈现由平面化向立体化开发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法律对土地使用权出让还仅局限于地面土地使用权,不能满足用地需求和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而土地使用权的"分层设立"为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土地使用权的供求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的效能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对土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土地经营权规范及流转已在全国不少地方试点,发展土地经营权相配套金融服务和抵押贷款成为必然和要求。本文介绍了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办的现实需要以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法律依据,分析了在开办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中操作上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平 《乡镇经济》2009,25(2):9-12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良性增值、有效保障承包方的利益和防止土地的撂荒现象,而且具有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在构建这一制度时,应对受托人的资格、信托登记、受托人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王有强  董红 《特区经济》2008,(12):237-23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政权的滥用和理论上的匮乏,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建议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赋予农村土地所有者法人资格;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区,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动因、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晓红 《特区经济》2010,(10):159-160
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动因的基础上,总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邱蓉  徐坡岭 《改革与战略》2011,27(4):97-10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集体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土地制度下各主体的产权变化,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从阶层和利益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阶层群体及其产权状态,探究土地流转的约束条件。文章认为,在土地流转条件下,土地产权主体发生裂变,各主体的利益和产权状态变化直接决定土地流转的范围、规模和制度走向。要推进土地流转,获取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充分重视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并进行合理的剥离和替代,实现农民产权闭合。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合法性[1],是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流转程序不规范、渠道不畅、农民的权益受损等诸多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福建农村土地流转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及原因,并就如何实现保障农民权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