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后发优势的实质、特点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论述后发优势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后发优势的实质、特点及其实现机制。认为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广阔空间和强烈的学习动力,即具有学习的优势。后发国家能否把后发优势转换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关键在于后发国家是否向发达国家学习及其学习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后发优势与中国金融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后发优势的角度建立一个分析中国金融发展问题的框架。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是一个向先发国家学习的过程。金融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包括技术性后发优势和制度性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实现要求后发国家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包括外部环境、先天禀赋和学习意愿等。要发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后发优势,需要改善微观经济机制,以激励金融机构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后发优势理论与后发优势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优势是后发地区所具有的潜在优势,为后发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可能。文章首先对后发优势的具体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从物理学、地区生产函数和博弈不同角度对后发地区的后发优势进行探讨,最后对后发优势转化的两个条件进行分析,以免进入后发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促成了后发优势的产生。后发地区可以通过运用资本、技术、人才资源以及制度等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武汉在诸方面的优势,为武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是实现武汉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优化路径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迟缓所形成的有利条件或存在的各种机遇。后发优势主要包括要素性后发优势、技术性后发优势和制度性后发优势。要素性后发优势不是指后发国家要素拥有的绝对量、相对量或要素禀赋条件的好坏优劣方面的优势,而是在于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后开发以及资本相对稀缺而形成的后发优势,这是一种后发性的比较优势。要素性后发优势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劳动成本低和资本相对稀缺。本文将对后发优势的涵义进行阐述,分析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后发国家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市场经济制度上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在选择发展路径的时候,到底是制度先行,还是技术先行,或者是两者协调发展?持后发优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技术落差,优先发展技术;持后发劣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积极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以免为后发国家发展埋下隐患。以制度和技术均处于落后状况的后发国家为逻辑分析起点,分别测度后发国家优先发展制度、优先发展技术和制度的偏离成本,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鲍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73-74,80
通过对技术在经济增长和贸易理论中的作用进行论述证明,对后发地区而言,贸易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更为具体和深刻,因为与贸易相关的技术创新是后发地区展示和发挥其后发优势,继而步入经济起飞和增长阶段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更与贸易密切相关,鉴于此,对后发地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发挥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8.
后发优势理论的实质是后发国家或后发地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在技术、制度、发展经验等方面向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学习的广阔空间和强烈的学习动力。海南地区目前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但也表明海南地区拥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在分析现实经济基础(人均GDP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通信交通基础等设施薄弱)之上,提出了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下,将海南省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本、技术、人口、制度、管理、竞争等方面的后发劣势,拥有技术引进、制度创新、结构变动、规模扩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后发优势和劣势发生变化,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弱化了技术引进和规模扩张的后发优势。中国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才有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怡婷 《时代经贸》2011,(16):10-11
本文旨在后发优势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后发国家后来居上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基础,试图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即以后发优势为基础的战略指导,实现我国竞争优势的持久发挥,提升综合竞争力。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后发优势的理论阐述。通过对后发优势概念的介绍,了解后发优势的定义和具体表现。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后发优势的分析,从资本、技术、制度、劳动力等几个方面具体剖析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结合后发优势理论,对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路径提出相应的发展意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川 《生产力研究》2008,(19):86-87
后发优势本质是后发地区可以利用的重要战略资源。落后不等于后发,落后更不等于拥有后发优势。后发地区拥有后发优势并不等同于拥有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科学衡量后发优势并将其结合后发地区的发展战略及其它核心战略资源进行利用,是将后发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经济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是尝试理解落后国家是否可以以及如何追赶领先国家。本文从落后国家的最优选择以及其所面临的外部约束来考虑经济赶超的机制。主要包括:模仿能力及成本;合适技术的选择;对产权的保护;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储蓄对收敛的影响。文章最后对有关"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进行一个简短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论后发优势对后发国家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优势一直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但对于众多的后发国家而言 ,比较优势理论有诸多不适用之处 ,完全以比较优势作为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发展的目标。后发优势强调学习 ,依靠学习效应来降低发展的初步和缩短发展的时间。把后发优势假说应用于后发国家的对外贸易 ,可以对现有的贸易理论起到丰富和补充的作用 ,弥补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 ,促进后发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在涉及技术扩散的论述中,常提及今后优势即对于相对的落后的追随国来说,新技术能够产生更高的生产率。这样追随国最终将成为领先国,于是具有了后发优势。后发优势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装备,替代有关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开发,使工业的进程大大加快;②学习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经济改革和转型国家加速市场机制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③由于工业化后对经济落后和寻求工业化发展的赶超意识特别强,其功效也就越发显。这种后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模仿成本小于创新成本造成的。技术后进的国家最终成为创新的可能性,依赖于如下假定:初始落后的国家恰当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参数或经济规模参数。一些学认为,由初始落后所产生的益处非常之大,不仅能够产生收敛效果,而且还能产生一种后发优势。其现实的例子有英国在18世纪超过荷兰,美国与德国在19世纪末期超过英国等。  相似文献   

15.
后发优势理论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对于后发优势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视角展开,其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后发优势理论的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从国家视角展开的西方后发优势理论,为从后发优势视角探讨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从后发优势角度,探讨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并已取得一些进展。上述研究为我们从后发优势入手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探求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研究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后发优势是近年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在后发优势的内涵、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关系、后发优势的实现等问题上,既取得了一些宝贵共识,也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议.我们应该在现有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析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跨越与经济赶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高岚 《生产力研究》2004,(12):145-146,180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实质上是跨越式的技术演化优势。发展中国家不仅具有通过模仿实现技术跨越的后发优势,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具有后发优势。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赶超”中,只有构建和利用复合的“技术模仿型+技术创新型”后发优势,才能以“跨越式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赶超。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通过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技术、赶超战略,在建周以来短短六十年里成功崛起,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的实践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后发劣势。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历程,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的后发劣势,对中国今后的持久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首选战略,只有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采取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获得后发利益并实现经济的快速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迟发展效应的欠发达地区旅游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发展效应具有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创新,恰当地选择区域开发战略和经济发展的突破点,是欠发达地区能否赶上并超过发达地区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和后发优势,提出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旅游赶超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