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新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不论是优势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的培养,还是产业龙头企业的壮大,农村金融中介支撑体系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金融中介支持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剖析农村金融中介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中介金融支持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中介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阻滞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体系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认为我国目前产生金融抑制的成因有四点: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安排导致金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二元性结构”产生扭曲、农村金融体系的畸形发展和利率不能正常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合作金融是与"商业金融"概念相对应,严格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与商业金融相比,农村合作金融具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提高社员福利、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等比较优势,因此广泛在各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笔者在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的实质内涵与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体系的总体设想,并重点强调了股权结构、信用结构、监管制度三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但法律制度对农村金融的抑制现象并没有改变。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问题比较复杂,民间金融的不规范、农村资本市场滞后、强垄断性和不足的竞争,严重阻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为加强金融的支农功能,必须放宽农村金融组织准入条件,确立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完备各种农村金融组织法律,改进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认为农村金融发展除了采用"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的发展策略之外,还可以采用"有约束的金融深化"的策略。通过采用"有约束的金融深化"实现农村金融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佳音  严婧 《商业会计》2012,(16):90-92
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梳理了"机构观"和"功能观"构建金融体系的思路,并在分析中国既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演进、运行特点及功能发挥程度后,提出以"机构观"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无助于金融功能发挥的观点,认为应以"功能观"为指导,在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时注意引入竞争机制、重新定位政府角色、赋予非正规金融以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姚倩 《商场现代化》2012,(25):174-175
"三农"的发展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中,金融是首要因素。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中存在金融抑制现象、我国农村农业本身的特点、农村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农村金融市场垄断。  相似文献   

8.
刘伟  孙养学 《商场现代化》2012,(25):123-124
选取资源富集的榆林为例,对特定地区金融支农规模、效率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机构支农规模不断扩大,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指标较高存在"伪高"问题。榆林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日益脱农,农村合作金融一家独大,农村金融体系效率日益下降,金融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风险的财政化是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种必要的制度安排,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财政化具有典型的转轨特征.从积极的角度看,农村金融风险的财政化可以缓解农村金融风险的现实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可带来消极的影响.农村金融风险的财政化会削弱财政能力,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还可导致农村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化解农村金融风险财政化,应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从源头上控制金融风险产生的机率,建立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金融安全防护体系,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限制,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通信科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金融业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已经快速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互联网+"战略提出后,更是极大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战略就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但是由于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安全性等问题也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是以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为例,剖析互联网金融给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带来的挑战,希望能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一些发展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主要指农村资金的融通,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2015年"两会"中,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金融的改革措施,农村金融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周小川在答记者问中,要求正确认识金融走向农村这一重大金融战略,强调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金融的特点和"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随后分析了农村金融的进程以及发展模式,通过对四川省农村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金融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和探索解决目前"三农"问题的方案,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要求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而贫困人口金融能力低下,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一问题,正是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巨大障碍。文章通过对金融能力内涵及其与金融扶贫关系的剖析,提出了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新思路,以期为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全国金融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现代金融知识掌握程度影响着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进度,左右着"三农"、"新农村"的发展进程。为了解农民对现代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对广西范围内的农民做了调查,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得知,广西部分农民现代金融知识仍然匮乏,对现代金融知识知晓程度、现代金融知识理解程度、现代金融工具操作程度均不高,其原因有:第一,地处偏远山区,文化教育落后;第二,金融设施不足,了解途径欠缺;第三,金融需求较少,金融服务缺位;第四,金融意识淡薄,理财观念不强;第五,体制更新缓慢,制度尚未完善。希望有助于改变农民现代金融知识匮乏的现状,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一是金融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农民自身提高金融认知;二是加大农村金融设施投入,增加农民了解金融途径;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四是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利用师生服务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14.
潘施琴 《商业时代》2012,(35):63-64
基于农村政策性金融基本功能的重新界定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和主体的变化,提出了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与民间资本对接的"政民合作"的垂直型农村金融体系,本文认为坚持政府扶植民间资本的农村金融支持导向,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从而促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刘天然 《中国市场》2011,(11):78-84
本文对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这三个正规金融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后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制度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这"三驾马车"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职能逐渐明确;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我国的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已有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新疆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实证研究了新疆五个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发现新疆农村金融区域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金融差异;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呈草帽型特点,金融数量效益为倒V型;新疆北疆西北和东疆的区域农村金融效率相对较高;新疆天山北坡经济金融相关度明显增强。原因在于经济区域差异、资源地域差异和政策与信贷机制差异对新疆农村金融产生影响,提出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平衡,实行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与证券业,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近几年才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农村金融一直处于发展落后的状态,普惠金融的概念也是近几年才逐渐被关注;文章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开始,具体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互联网+农业"推进普惠金融的方式以及可行性进行探究,最后给出现阶段我国从农村入手推进普惠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为落后,利于农村金融服务的社会环境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保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的连续性;拓宽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领域;继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农业银行;加强民间金融的规范,实行分类引导;推动非正式金融的合法化,鼓励金融组织创新,从法律层面上正式承认非正式金融,发挥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从而切实增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贾蕊 《中国市场》2013,(40):93-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改革,变迁的基本特征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与农村经济体制自上而下的诱致型制度变迁不吻合。同时体系还存在着合作金融功能定位不明确、商业金融支农面临着风险与成本挑战等方面的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体系还存在着优化的空间。优化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以小额信贷为基础,以政策性金融为保障,以商业性金融为支撑,以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支持"的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即通过整合小额信贷资源来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基础作用;通过拓宽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来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保障作用;通过改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来发挥商业性金融的支撑作用;通过着力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来发挥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推动力量。处于西部的广西农村金融水平较低,部分落后地区存在金融空白、农村金融供求双不足等问题,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影响着农业的再生产环节。文章以陆川县古城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方法,找出了其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的差距及分析问题的原因,最后探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优化供求结构的方法,从而让农村金融为农村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