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东部地区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经济环境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但是,西部地区地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总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3%,而陆地面积则占全国的54%,这种极具潜力的客观状况,构成了能与东部地区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让西部地区以其独有的优势,与东部地区形成积极的、有序的、广泛的非政府行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之东西部经济合作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西部大开发中,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是生产领域里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和重新配置,优化组合,其特点主要是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经济信息,经济管理知识经验等向西部移动,与西部极其丰富的土地,自然资源及其初加工品,劳动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统计知识ABC     
《安徽省情省力》2005,(2):45-47
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总体上看。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即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传统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与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地区的概念不尽相同。目前统计上东中西部的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北方经济》2010,(13):28-28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成为政策着力点之一。10年来,西部地区迎来了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得到初步遏制。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江苏省为范例,探讨了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区域经济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范围的合作和共赢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指出省际间的经济合作,既是东部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力措施。文章认为,省际间经济合作来源于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三个层面的驱动力,使省际间经济合作呈现多渠道、宽领域、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最后对加强省际间经济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体制环境和运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东西部经济合作面临的经济体制环境是:第一,在全国宏观体制框架上,中国是一个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在区域层次上,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平衡;第三,在政府职能上,地方政府是事实上的具有独产益的区域经济主体,主导着地区经济发展,这种体制环境对东西部经济合作既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适应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东西部经济合作基本运作机制应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同时政府部门予以积极推动和支持”,为促进东西部经济合作,应构建以联络协调处,业务磋商谈判会议和负责人决策会议为核心内容的具体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勇  李仙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2):3-25,F0004
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和西部快、中部和东北慢”的格局;地区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态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和西部低”格局。在人口与经济双调节机制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绝对差继续减速扩大,相对差继续缩小;城乡间绝对差和相对差继续扩大。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照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罗滢 《中国西部》2012,(34):124-125
2012年9月,《中欧商务合作2012成都宣言》在欧洽会获通过。深化中欧商务合作是双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向西开放,加强与欧洲国家经济合作的区位优势。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中国西部杂志社记者就中匈之间的贸易合作机制、推进中国和匈牙利经贸合作等一系列问题专访了匈牙利创新署署长美沙洛什·久尔吉。  相似文献   

9.
在东西协力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 ,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与西部大开发 ,是东部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东部地区加快自身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好机遇。东部参与西部大开发 ,一是对口帮扶 ;二是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协作。要把东西合作推进到新高度 ,为西部大开发 ,为东部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区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必须了解以下两个基本事实。其一,改革以来,中、西部地区取得了很高的长期增长率。1979-1996年期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57%和9.35%的高水平。其二,东部的高速增长并没有以中、西部增长率的下降为代价。东部的增长率明显高出于中、西部,始于80  相似文献   

11.
中部悬念     
来自中部的忧思 从建立经济特区到西部大开发,从振兴东北再到"三极论"的提出,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这期间,中部地区与全国开发重点失之交臂,成为唯一被忽略的地区.据有关资料显示,近10余年内,中部与东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一直在扩大,两者GDP差额比已经增加了6倍.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又将使两地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便面临这样的发展窘境:搞市场经济的环境不如东部,国家资源按计划分配则落后于西部.  相似文献   

12.
<正> 经过15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一派繁荣兴旺。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却显得相对沉寂,发展缓慢,与东部的高速发展形成强烈反差。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已成为国家在宏观决策上亟待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也有长期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3.
李文杰 《发展》2000,(1):10-11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但经济却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且东西差距在继续拉大,从全国各地的GNP比重看,1978年,东部占50%,西部占17%;在1996年,东部上升为58%,西部为12.8%,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西部没有“人”,人力奇缺是制红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加强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合作,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直接长远的影响,四川是西部的重要省份,深圳则是东部前沿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来,川经经济合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西部大开发,必将为川深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提出新的要求,而川深经济合作,也势必给西部大开发带来积极影响和重要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张沛李保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15)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也有所加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态势,主要...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成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文章在分析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对加快发展西部民营经济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的经济战略,仍将以追求宏观经济效益为目标,近期不可能靠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来支持中西部的发展。所以,有人称东西合作的基础是兄弟间的经济契约论。政府的作用是牵线搭桥,合作主体只能是企业。 企业行为就是按市场规律运作,使市场和资金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激情,创造出一个相对均衡的区域经济体系。像陕西榆林这样的地区可以作为西部的特区,不仅仅是给予优惠政策,还要把这样的地区作为西部能源开发体制改革的试验地,尤其是作为东部与西部利用市场机制缩小差距的试验地。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姚怡昕(兰州大学经济系兰州,730000)西部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关键在于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尽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为此,西部...  相似文献   

19.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启示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商引资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它缓解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解决了经济建设中资金形成的瓶颈问题,带来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的竞争机制以及高效率的体制,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为西部地区的人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从而对西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雷兴长  王京 《发展》2000,(5):7-7
西部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开发“新经济”。2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拉大。、为了缩小非常明显的东西部经济差距.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来说,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千年,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新经济”时代,西部经济要想赶超东部沿海地区,除了要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发“新经济”,发展“新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