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重要经典《孝经》详尽地记载了关于孝道的思想和言论,内容涉及孝道在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地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五等之孝”及孝道的基本原则、孝治思想等。《孝经》中将孝奉为德之本,要求子女诚心诚意孝敬父母,在父母年迈、困难时竭尽孝心,这些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但对于其中存在的“天地神灵”、“因果报应”等唯心主义思想,“三日而食”、“服三年之丧”的陈腐观念,人分五等的等级观念,“事君”、“忠君”的专制主义思想等封建性的糟粕要予以批判和抛弃。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孝在中国古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孝道的根基在中国传统社会,但是孝道很多内容对于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重构传统孝道使之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孝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孝和忠的范畴都源于中国儒家思想,“孝”在中国根深蒂固,“忠”却在日本发扬光大。我们应积极挖掘传统孝忠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使之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弘扬孝道,使社会形成敬老爱老的风尚;扬弃忠的观念,让人懂得,忠不仅体现在忠于国家上,更体现在忠于家庭、忠于团体、忠于企业上。  相似文献   

4.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当前,有些大学生孝道品德缺失,不懂得感恩。因此,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孝道教育非常有必要。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应该对传统孝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内涵。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造就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刘兆静 《全国商情》2010,(11):52-53
11月6日,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惠)八周年庆典暨“国学孝道”全国巡讲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苏南通体育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生孝道状况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大学生孝道教育进行再思考——例举孝道尽失现象,强调孝道教育的根本在于从家庭教育入手。孝道实际是善良、仁慈、友爱、和谐品质的体现,培养大学生孝道观念,可以养成感恩意识,形成和谐的品格。培养孝心其实就是在培养一种责任意识。与时俱进,区别对待,切实践行赋予了时代新意的孝道观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然可见,并且在众多的老人中不乏过着“空巢”生活的老人.由于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满足的过度重视,忽视了老人的精神赡养.应采取建立“空巢”老人瞻养法律保障制度,加强对人民的孝道教育等措施来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8.
孝道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了解他们的孝道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养老问题的解决,也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对大学生从孝道观念、孝道行为、孝道教育状况三个方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重视孝道,将其看作"百行之先"。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十分重要的伦理规范,在所有的传统道德和理论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孝道含义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理解孝道的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在消费、学习、就业和德行等方面孝道行为的缺失,阐述高职院校必须把孝道文化教育列入学校的评估体系并贯穿到"二维"教育体系中,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实施孝道文化教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倡导践行孝道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孝道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并结合大学生特点,从加强合理消费意识教育、励志精神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感恩意识教育几方面创新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增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孝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而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 它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 于是我们提出了社会养老, 但我们的民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所以孝道对社会主义养老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代伦理规范的核心内容,传统孝道虽然具有时代性局限,但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可资借鉴的价值,即养亲、敬亲和祭亲。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由于道德观念削弱、孝道教育缺位、经济压力增大、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产生了许多老龄化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除了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之外,还必须重视传统孝道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现象持续突出,尤其是在人口占绝大多数、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特殊功能,而当前孝道在农村养老中的功能逐渐弱化。因此,弘扬孝道、强化孝道的养老功能是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必要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提倡的孝道能够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维护家族、社会的稳定。在当代老龄化社会中,一方面,每个人都应该准确理解孝道,知道尽孝的必要性,懂得如何尽孝;另一方面,还需健全法制,确保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批判、继承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中国古代孝道的普遍价值和对中国社会的特殊意义,揭示了构造现代新孝道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并备受关注。文章藉由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谈起,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传统孝道文化,进而从现实探索和关怀两方面,论述了在当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孝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已然存在,它是人的天性,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儒学伦理纲常的发展使孝这一道德准则在社会关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儒学的开山之作《论语》中有相当的篇幅记录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这基本构成了儒家孝道的理论体系.在另外一部儒学经典《孝经》中,则是集中展现了儒学之士对孝道的阐释,这一理论阐释对中国人的性格气质以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伦理体系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双师型”师资建设绩效评价是落实“双高计划”、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双高计划”,借助“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哲学理论框架,探寻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明确“内涵+条件”双维度的“双师型”师资建设绩效识别标准。据此,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回答“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绩效“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相关问题,并从“管理为基、奖惩为要、创新为本”三大维度提出强化师资建设绩效管理、提高“双师型”师资激励水平、深化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希冀高质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理论层面,“课程思政”理论延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典范。在实践层面,“课程思政”的践行有助于缓解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现实困境,有助于高校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二是激活“课程思政”建设的客体,三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环体,四是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