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破产法的弊端日渐显露,其首要问题就是破产法的的适用范围。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新破产法改变了我国原有的“二元立法体制”,制定了规范的统一破产法律制度,这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新的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仍存在局限。从公平正义的理念,主体平等的私法精神,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正常流转秩序的维护,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要求诸方面以及相关障碍的可克服性,都充分阐明我国破产法应该适用一般破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自然人破产是现代破产制度的起源,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承认自然人的破产能力。但对于自然人破产能力的问题,我国当前立法仍采取保守态度,这样的做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破产法的历史渊源与基础理论入手,借鉴国外立法经验,针对我国在当前国情下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论述,为构建适合我国现实需要的自然人破产制度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破产能力(R onrw rsfuh igke it)的概念来源于德国的破产法理论,是指有破产原因的债务人具有的法律上为破产程序之进行的资格。破产法建立的初衷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然人破产,其面向的对象是自然人。自然人破产是破产制度的基础和起点,并自此发展出其他主体诸如遗产破产等的破产制度。我国破产法草案规定,具有破产能力的惟一主体是企业法人。目前,学术界对赋予遗产破产能力的讨论随着对自然人破产的倡导而日渐升温,只是囿于传统观念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尚未能达成共识。一、遗产破产能力的特点1.遗产破产的主体是遗产。在这里,遗产可以被认… 相似文献
4.
破产原因是破产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对破产原因规定之宽严,不仅体现出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之平衡及保护倾向与力度,而且可能影响到失业人数与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本文结合境外主要国家的破产原因立法与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破产原因是破产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对破产原因规定之宽严,不仅体现出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之平衡及保护倾向与力度,而且可能影响到失业人数与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本文结合境外主要国家的破产原因立法与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邢艳丽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4):55-55
自2007年6月1日起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新破产法)正式实施。这部历时14年修改通过的法律,不仅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破产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新破产法设置了总则、申请和受理、管理人、债务人财产、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债权申报、债权人会议、重整、和解、破产清算、法律责任、附则等12章,计136条。不难看出,作为公平处理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破产法的主体内容中除了附则外,其他章节均直接或间接涉及到财务、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议新《破产法》的突破及其对破产会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4年开始起草,到2004年进入审议程序,《企业破产法》整整走过了10年的时间。原定于2004年12月28日提交人大常委会最后审议的《企业破产法》推迟通过,其原因在于两处根本分歧:一是职工劳动债权与抵押债权在破产清算顺序中孰先孰后;二是破产管理人是由债权人委员会任命,还是由法院任命。新《破产法》虽然在某些细节的制定上还存在争议,但在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上已经达成一致。无论最终如何决策,这部共11章164条的新破产法草案,与1986年颁布的那部6章43条,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试行企业破产法相比,内容更加丰富,更符合市场化理念。新《破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破产会计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破产法的制定是为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环境,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WTO,外资企业在衡量是否要进入一个国家投资企业时,往往把该国是否具备一部完善合理的破产法律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本文针对我国破产法之破产原因条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法律只对企业破产宣告标准作出了规定,关于全国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国内相关条款尚付阙如。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立法现状,揭示了复合型立法模式的举证责任分配不均、“丧失清偿债务能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逻辑矛盾及语义模糊“、停止支付”推定标准的明显缺失这三大现行地方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立法缺陷,进一步界定自然人破产及其破产宣告标准的内涵,同时借鉴国外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相关立法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借鉴并解释复合型立法条文、划分“丧失清偿债务能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界限、确立“停止支付”的推定破产标准这三条我国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构建路径,以期更好地适应信用、消费和贸易发展的需要,保护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正在审议中的新破产法中的一个突破就是借鉴美国破产法的规定采取了债务人主导的破产重整方式。已有的经济学研究表明,法律环境与金融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博弈模型中,本文认为,由于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决定的信息结构与英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导型金融结构决定的信息结构是不同的,因而最优破产机制的设计应该要考虑到金融结构的差异.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宜采取单一债权人机制,而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宜采取随机双元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华商文化的渊源与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商文化的渊源,就其所保留的中华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缘”文化、儒教文化、慈善文化。存在于各个不同居住国的华人文化因华人同化以及居住国的经济、政治状况不同而具不同的特征,产生华人文化的异化。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中外文化兼容并存,丰富了世界的多元化,适应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为其确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是以前的“经济决定论”,还是现时的“法律文化热”,都是以一种单一的方法研究法。而笔者认为,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在法学研究中的垄断权,法学的方法应予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普通法关于董事在公司正常营运时与公司破产时所承担的义务迥然不同。在公司破产情况出现时,公司风险的承担者由股东转为债权人,后者成为公司的剩余索取者而继之为公司的所有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英美两国董事在破产前及破产时责任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其经验教训,可以看到我国《公司法》和《破产法》对董事责任预防性不足之处,也可以为我国破产法后期发展和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Bankruptcy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Value of a Fresh Star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considers bankruptcy law design in a setting thatis appropriate for entrepreneurial firms. These firms are characterizedby a dependence on an owner-manager who is essential to thefirm and must be given incentive through an ownership stake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 project. In a relationship-lendingenvironment, the banks that fund entrepreneurs cannot capturethe gains from providing the entrepreneur with this stake, andthis leaves the entrepreneur emerging from bankruptcy with alarger debt burden than is socially efficient. In this setting,a "fresh-start" bankruptcy policy provides greater debt reliefthan the bank would approve voluntarily, and this generatesgreater social surplu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value of separateprocedures for small business bankruptcies that allow some mandatorydebt relief to preserve ex post incentives.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触角几乎伸向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破产也由于投资与贸易的跨界流动含有诸多涉外因素,这一类的跨界破产案件给国际破产的理论与实践带来新的问题,也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给予立法方面的关注与回应。在诸多国际组织关于跨界破产的立法中,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并通过的跨界破产示范法影响最大,它内容涉及跨界破产案件的管辖权、对外国破产程序的承认与协助、平行破产的协调、外国破产债权人的待遇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医药行业中,私人经济与公共利益交叉程度高,同时涉及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领域,部分适用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原则。其涉及市场机制的部分,可能会触动反垄断调查。医药实体行为或业务的性质,是界定该行为或业务是否适用市场机制的标准,同时也是判断《反垄断法》适用性的标准。互联网平台经济具有双边市场的特性,会在相关市场的界定和竞争分析的路径方面与传统医药行业案件不同。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医药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都适用双边市场理论,决定双边市场理论适用性的标准是医药实体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处理互联网医药行业垄断案件时,需正确区分两个关系: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的关系、医药实体与互联网平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这是破产法的立法宗旨 ,文章从企业破产的实践及与国外立法的比较入手 ,详细地分析探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 )及相关法律法规在这方面的缺陷 ,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好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破产故事,重组故事,谁的故事更好听?今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公布,并将从下月1日开始施行。新规定扩大了破产案件受理范围,股份制公司也在受理之列,为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破产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依据。也许,破产还是重组的选择,十多年来第一次如此真切地逼近了中国上市公司。十多年来,中国股市一直拒绝听破产的故事,甚至一度连退市的故事也不愿听。重组不仅是永恒的主题,而且几乎成为压倒一切的理由。为此付出的代价不仅是经济上的,事实上重组一家濒于破产的上市公司的成本远远超过重新组建一家新的企业;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该破不破、该退不退,令资本市场制度性风险迅速积聚,虚假重组、虚假利润事件的发生频率急剧增大,投资者权益受到不应有的漠视和侵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旅游活动日益呈现出大众化、散客化、常态化的趋势,人们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然而,在理论与实务界,人们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分歧,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对象、供给主体、供给内容结构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等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文章认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关注体系的普遍适用性,基于旅游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探索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在此观点下,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性、确定性、开放性,并以超越旅游发展的阶段性及区域性束缚为特征的普适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旅游公共服务的因素,普适性旅游公共服务的特点,提出了普适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