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悦  孙彤 《经济经纬》2003,(3):19-23,45
产业经济学是揭示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要使产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按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办事,否则就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甚至会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产业经济发展有哪些客观规律呢?举其要者有十五条。这十五条可概括为“三、七、五”,即“三化、七并存和五取代”。  相似文献   

2.
尹辉 《经济纵横》2013,(1):118-121
多年来,学术界关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争鸣,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一是主张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关系或新的生产关系。二是认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是认为生产力自身会发展,有自己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梳理并评析了这些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主张以生产力多要素论取代二要素论或三要素论,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当今高技术产业作为“先进生产力” ,是在与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基础、传统制造业等多维度、多层面、多群体之间的整合中实现的。若不理性分析与把握这一条规律 ,那么在推进其产业化过程中 ,宏观决策与微观管理势必产生失误与负效应 ,进而影响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4.
<正> (一)加强“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的舆论宣传,强化全民的科技意识。一是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把科技作为搞好工农业生产的出发点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二是要有“国情和省情”意识,自党地把科技研究与应用摆到生产发展的首要位置,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三是要有“科技投资效益最大”意识及科研相对经济要超  相似文献   

5.
潘峰 《生产力研究》2001,(1):34-35,71
“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一个很根本、很深刻、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论题。“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内涵 ,包含了决定要素、发展层次、产业结构、劳动者素质等方面的规定 ;“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趋势 ,体现在对自身发展、取代落后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改善党的领导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对这两个层次作深入的把握 ,是我党做好“三个代表”、做好中心工作的必然前提。  相似文献   

6.
肖劲松 《经济》2024,(5):30-33
<正>“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词,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快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物质基础,也是新形势下构筑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新材料产业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本身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材料产业特征与新质生产力内涵高度统一。主要体现在:一是都高度依赖创新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论断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同样,新材料产业高度依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简单化和绝对化,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首先,生产力不是“物质力量”,而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的统一;其次,生产力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统一,与之对应,生产关系也是如此;再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不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力的质变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质变,生产力的量变也可能导致生产关系的质变,一种性质生产力的存在,可以决定不同性质生产关系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方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又面临推进信息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关乎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 要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握如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面对“新经济”的到来,我们必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不失时机地发展一批有市场前景和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逐步提高新兴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同时…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党的生产力思想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六大以来,党的生产力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新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与强大动力;二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三是全面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五是发展生态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孙慧敏  张贵 《现代财经》2007,27(4):57-60,74
京津冀都市圈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要素禀赋的约束,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创新寻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立足于京津冀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提出重点技术领域优先发展、技术扩散创新、创新分工和“一体化”协作等战略,推进产业创新,从而提升该区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初探绿色生产力的自然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升绿色生产力的自然条件 ,能使生产力的“活跃性”在“制度约束”的挤压下 ,获得释放的自由度。只有把绿色生产力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生态建设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致力于发展绿色产业和对传统产业的绿化。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立足实际,率先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注意区域产业整合,既以一地为主发展优势产业,又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推动有限资源向特色产业集聚,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导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各次区域之间产业同构产生的原因,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的产业同构有其必然性,过分夸大这一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进而指出须从客观现实出发,在长三角次区域实行“趋同”的产业发展定位,强调只有江浙沪三地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经济合作,才能获取长三角经济区域内产业发展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才能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潜力,打造出世界制造中心所要求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5.
(1)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已经凸显。战后世界产业结构发展有三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垂直分工就是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和出口农产品及矿产品。随着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分工由垂直向垂直与水平分工并存的方向发展。水平分工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达国家之间,在生产和出口方面,都存在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分工。虽然出现这种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分工现象,但总体上看,垂直分工仍占主导地位,因为发达国家通过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刚刚出现的水平分工导入更加差别化和层次化的垂直分工体系中。一个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并举。为了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获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根据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导向,极为灵活地调整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将资金投向高技术产业,而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与WTO原则相悖的不等价交换依然存在。这在垂直分工和产业转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即“两个国家可以根据利润规律进行交换,两国都获利,但一国总是吃亏”。这就是目前WTO体系为我们展示的产业结构图景。我们可以根据垂直分工理论将世界分为五个分工层次:第...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随着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世界进入了以经济——科技竞争为主的新时期。因此,发展生产力的竞赛将取代军备竞赛。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解放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作者认为:①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②革命与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两种基本形式;③解放生产力的任务,不可能一次完成。为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作者还论述了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将保护生产力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立足区域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旅游生产力相关问题,谋求旅游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对市、县域内等相对较小范围内的旅游生产力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是个新的视角。文章在分析泉州市旅游生产力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要完善泉州市旅游生产力体系,必须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完善管理体制,要拓展旅游局的管理协调职能;二是打造旅游要素,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三是做强旅游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四是实施人才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先进生产力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先进生产力”理论既是客观的科学真理 ,又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主要表现为 :第一 ,“先进生产力”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属人性 ;第二 ,“先进生产力”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 ,“先进生产力”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自身素质 ,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手段 ;第四 ,“先进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实施多点"多极战略"战略,核心是调整并优化四川的产业分工与布局。优化四川的产业分工与布局有两大抓手:一是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深化区域分工,优化产业布局;二是搞好区域合作,引导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优化四川产业布局的基本方略应该是:"优化一核、强化两轴、发展三线、依靠四大基点、形成‘五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油气化工等9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具有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素配置优、环境友好等特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是新技术持续涌现和群体性突破带来新赛道、数据等新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科技—产业—金融”顺畅循环、强大国内市场有力支撑、产业基础积淀和高素质劳动者、企业活力和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六个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孕育形成的结果。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促进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活力充分释放,构建顺畅的“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高素质劳动者和产业基础,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企业家才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汇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磅礴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