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澍  李伟  马卫 《商场现代化》2008,(1):219-220
本文通过通信行业的特点描述,针对移动用户维系收益、维系成本及价值进行分析,阐明维系挽留工作对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意义,并简要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针。  相似文献   

2.
9月21日起,南宁市正式发布官方版手机打车软件一“等车车”,同时在全市区内的出租汽车上张贴二维识别码标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南宁市区6570辆出租汽车现已全部完成二维识别码的张贴工作。据悉,二维码和车辆信息是绑定的,市民只要安装了“等车车”软件,然后使用该软件扫描车辆二维码识别标识.  相似文献   

3.
《商》2016,(3):210-211
为了解我国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以来国内移动用户行为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本文以CNKI《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据库的2009年—2014年与移动用户行为研究相关的文献为对象,采用信息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主要是:移动商务用户行为研究、Android用户行为研究、移动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卫星通信信道的频谱利用率,从卫星通信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出发,简述了当前认知卫星研究现状。针对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obile User Objective System,MUOS)的特殊通信环境,提出了插空式(overlay)频谱共享方式下基于拍卖模型的认知卫星信道分配方式,并建立了收益公式。同时,引入星上频谱共享干扰公式来计算认知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并代入收益公式以计算认知技术给系统带来的收益大小;之后给出模拟通信环境参数,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认知用户的加入虽会使主用户通信质量略有下降,但使系统总体收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海外     
谷歌或于年底推在线音乐商店与苹果竞争 9月3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称,谷歌正在就音乐下载商店和数字歌曲库的计划与唱片公司进行谈判,这些计划将允许移动用户在任何地方播放音乐并且将增强谷歌与苹果的竞争。谷歌负责工程的副总裁、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负责人AndyRubin一直在负责与唱片公司讨论谷歌新的音乐服务。  相似文献   

6.
针对LTE/GSM多模基站收发信台(BTS)开发中FPGA数字中频模块故障诊断的需求,开发 了一种基于以太网数据通信接口,利用Matlab软件直接存取FPGA内部寄存器值,并且可以连 续采集数字中频模块内部关键节点大块数据的软硬件协 处理方法,从而快速定位数字中频信号链路的调测问题并帮助排除故障。这种诊断方法无缝 集成在FPGA设计中,可以在BTS测试开发的各个阶段采用,不需要额外设备及接口。在LTE/G SM MSR(Multi-Standard Radio)项目中利用该诊断技术完成了数字中频模块上下行信号 处理链路频谱异常等故障的诊断与定位。  相似文献   

7.
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作为未来美军军事通信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 美军全球范围高性能战术卫星通信能力的需求。在深入描述了MUOS系统构架、信息流的基础 上,分析比较了MUOS与地面蜂窝WCDMA移动通信系统,从信道传输特性、环路传输时延以及 信道衰落形式等方面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别。从空中接口、RAKE接收、抗干扰、功率控制和 无线电资源管理等方面着重分析了MUOS系统的关键技术,对比地面蜂窝WCDMA移动通信,指 出了MUOS在相应技术上做的改进和区别。最后从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个层面归纳了MU OS系统目前发展现状,总结其未来研究趋势,并指出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发展应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逐渐成为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4G通信系统力图克服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更好的服务质量。本文描述了TD—LTE的产生背景,并对LTE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LTE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多天线技术、载波聚合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LTE的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熊莉 《成功营销》2009,(6):28-29
“未来中国将何超过2亿的移动用户成为超级移动终端的使用者,无所不在的信息互动时代已经来临。利用先进的互动技术再配以独特的创意,互动营销会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当地时间2月12日,中国移动在巴塞罗那的移动世界大会表示,将携手英国沃达丰、美国VerizonWireless加入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的测试。中国移动明确支持LTE技术的测试,将大力推动LTE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