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利用OFDM系统在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传输中的优势搭建基于OFDM系统的传输链路并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短波通信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缓减短波信道拥挤状况,提出了基于椭圆 球面波的非正弦短波通信方案。该方案利用快速设计方法设计椭圆球面波脉冲信号,利用新 方法构建椭圆球面波时域正交脉冲集,利用基于椭圆球面波的非正弦调制方法调制发送数据 ,利用基于椭圆球面波的非正弦相关解调方法解调发送数据。对基于椭圆球面波的非正弦调 制解调原理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对基于椭圆球面波的非正弦调制方法频带利用率和峰均功率 比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在Watterson短波信道模型的基础上,仿真了基于椭圆球面 波的非正弦相关解调误码率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椭圆球面波的非正 弦短波通信方案频带利用率高,可快速接近2 bit/s·Hz-1的理论极限值,频带利用 率、峰均功率比和误码率性能均优于OFDM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参数众多,设计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用途、信道环境以及接收机的性能等,设计出很多不同的OFDM系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训练序列的OFDM发射机设计方案。从性能的角度出发,设计了OFDM符号结构和传输帧结构,并重点分析了OFDM数字基带调制模块的组成,最终在Xilinx开发板上实现了该方案,并获得了OFDM各模块的仿真时序图、OFDM射频信号频谱和误比特率图。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频谱利用率高,复杂度低,通用性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室内高速可见光链路设计,提出了一种频谱高效的基于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CAP)的可见光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方案,即CAP-OFDM。该方案首先采用一对相互正交的滤波器产生基带实信号,再利用哈特莱(Hartley)变换将其加载到频域正交的载波上,并通过添加直流偏置的方式实现信号单极化。基于朗伯(Lambert)辐射模型,推导了CAP-OFDM以及已有文献提出的基于脉冲振幅调制(PAM)的可见光正交频分复用(PAM-OFDM)、基于正交振幅调制(QAM)的可见光正交频分复用(QAM-OFDM)调制方案的误符号率理论解析式、频带利用率,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调制阶数相同时,CAP-OFDM、QAM-OFDM误码性能相同,且优于PAM-OFDM;频带利用率相同时,CAP-OFDM误码性能最优,而QAM-OFDM最差。  相似文献   

5.
针对雷达通信一体化中的共享信号设计问题,设计了一种脉冲体制正交频分复用(OFDM)波形,并提出了一种基于OFDM共享信号的雷达通信一体化距离超分辨方法。每一脉冲为通信中的一帧,实现通信信息调制,并讨论了利用雷达副瓣进行通信信息传输的可行性。在雷达相干处理时间内,利用脉间通信调制信息的随机性实现距离解模糊,然后在通信信息补偿后构建距离的稀疏重构模型,并利用实现距离的超分辨估计。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说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距离分辨力,并实现Mbit/s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发射信号的峰值功率,提出了在一个OFDM符号内使用两种信号星座图对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通过在各个子载波处选用合理的信号星座图来实现对峰值均值功率比(PAPR)的抑制。由于算法不改变现有OFDM系统的实现结构,在不影响OFDM中其它信号处理性能的条件下,仿真表明算法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峰值均值功率比。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识别算法只能识别出接收信号是否为基于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WiMax)的OFDM信号,但无法判断该信号是认知信号,并且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识别正确率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协同识别认知WiMax无线网络OFDM信号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OFDM信号的循环自相关特性估计信号的有用符号时间,并通过估计各协同感知节点的信噪比对时间参数的估计值进行加权,得到有用符号时间的协同估计值,进而判断接收信号是否为基于WiMax系统的OFDM信号;再通过自私攻击策略,实现对OFDM信号是否是认知WiMax信号的判别,为进一步研究认知WiMax网络节点定位技术奠定了基础。仿真结果表明,与非协同识别算法相比,提出的协同识别算法在多径和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多用户交织OFDM载频偏移估计的算法。首先介绍上行链路中交织OFDM的信号结构,利用其周期性质,形成特定的数据矩阵,利用旋转不变技术(ESPRIT)实现载频偏移估计。这种估计方法不需要利用任何训练序列或导频信号,进一步提高了系统频带利用率,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表明,该估计算法在信噪比大于零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频偏估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越来越高的传输速率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天线传输方案。该方案将非正交多址接入与波束形成相结合。在发射端,多路信号进行加权叠加,然后对该叠加信号加权形成波束。在接收端,将信号的能量、误码率等信息反馈到发射端用于权值优化。发射端收到反馈信息后,根据误码率对叠加权值进行调整,然后用单权值优化方法对波束权值进行调整,两部分联合优化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以往提出的多天线传输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传输速率和权值收敛速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该系统由数字信号发生电路、低通滤波电路、伪随机信号发生电路、信号叠加电路以及数字信号分析电路组成。低通滤波电路和信号叠加电路采用了Multism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信号叠加电路由同相求和运算电路完成。在制作出实物后,又通过示波器、信号发兰器等进行了调试。数字信号发生电路和伪随机信号发生电路由FPGA产生,数字信号分析电路由ARM9完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卫星接收机对模拟器件性能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直接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续处理用软件模块实现的方法。同时结合自动识别系统(AIS)本身两个载波频率接近以及带宽较窄的特点,根据Nyquist带通抽样定理实现以较低速率采样来获取船舶状态信息,研究了一种星载AIS信号全数字解调方法和信息检测恢复技术。首先介绍了带通采样原理,其次详细研究了多用户AIS信号采样频率的确定、两个频道信号分离方法以及单通道信号如何下变频为基带信号,其中基带信号检测采用简化的基于Viterbi的非相干检测方法,最后结合AIS协议进行信号的恢复,并通过示波器采集实际船台发送的AIS信号进行了实验,验证了该过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短波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跟踪式干扰是一种有效的干扰模式。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部分子信道干扰与符号误码率的关系,通过仿真获得了最佳跟踪干扰的部分时间参数,结合OFDM频谱结构与干扰频谱关系,推导了高斯信道条件下部分频带干扰和多音干扰时系统误码率,分析了短波FH/OFDM通信系统抗跟踪式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跟踪干扰时间窗口对误码率的影响与部分频带干扰因子和信干比有关;在部分频带干扰与部分时间干扰之间,存在等效的干扰效果区域;多音干扰因子越大,系统所受影响越大,跟踪干扰时间窗口对误码率的影响与多音干扰因子和信干比有关,针对OFDM符号的多音干扰影响要远大于部分频带干扰的影响;跳频与OFDM技术的结合、提高载波跳速、减小跟踪式干扰对OFDM符号的影响,也是消除多音干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器件水平下,采用多通道并行采集再进行数字信道化的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并行处理,可以完成极高频/超高频(EHF/SHF)频段战略战术通信中跳频带宽高达数吉赫、跳速高达每秒数万跳的超宽带快速跳频信号实时检测;同时,采用多通道高速采集、海量存储方法存储海量数据,再采用相应跳频信号分析方法可以完成信号分析和解跳解调以及信号解译。研究实践证明,该方法是目前进行超宽带快速跳频信号进行侦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模拟频率与数字频率的对应关系,对含低频和不交叠窄带频率成分的信号推导得出对该类信号采样所需的最低采样率,提出了确定采样频率最小值的方法,改进了数字滤波器所对应的奈氏带宽。该方法可在不失真的情况下降低采样率,减少信号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无线基站宽带工作频带内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的实时测量,提出了一种采用信道估计法的测量方案。该方案实现简单,在基带处理单元高速率位置发送数据,依次抓取射频通道反馈和反射数据,分别求取信道响应序列,结合工厂装备测试数据,计算驻波反射系数和反射点位置。发送信号采用宽带正交频分复用信号,能检测到工作频段内任何频点处的驻波异常。有用信号前加循环前缀,并引入峰值抵消核,能正确检测到多个反射点驻波。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驻波测量精度和单回波点位置精度达到预期,多回波点测量能抓准外部主要故障点,在基站VSWR实时测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软件无线电的宽带数字中频和数字下变频的基本模型基础上,结合ADI公司推出的接收信号处理器芯片AD6624的工作原理,提出CDMA基站反向链路中基带信号处理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讨论了基带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OFDM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ARQ的PHY-MAC跨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37条款"属于美国当地的"行政救济",最早见于《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而得名。"337条款"与"301条款"一起构成了美国对外贸易报复手段的"两支大棒"。对于美国企业来说,"337条款"调查程序通常比反倾销对申诉方更为有利。与司法救济相比,"337条款"证据要求更低,时间更紧,力度更大。"337条款"与国际通行规则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一味突出本国利益,独断专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从本质上来说,"337条款"是美国从"自由贸易政策"向"保护贸易政策"转换的具体体现,其单边贸易制裁措施的属性不仅扰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而且严重伤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引起了国家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