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介绍了美军天基通用数据链体系的特点,结合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现状和全球远程数据链信息传输需求,分析了TDRSS远程信息传输支持能力,提出了发展基于TDRSS的天基远程应急信息传输系统构想并预测了系统应用前景,以期对未来天基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回顾和总结了世界空间系统发展的整体情况,分析了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或组织研发军事卫星系统的现状,阐述了世界范围内卫星系统发展及军事应用的新动态,总结了空间系统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各种空间设施资源,提升天基信息网络覆盖与传输能力,分别从天基信息网络体系架构和逻辑功能架构角度进行了系统性设计。与以往天基网络的设计不同,该设计更注重各类卫星网络的深度融合应用,为此将网络虚拟化技术引入天基卫星网络。同时,还提出了解决新架构下卫星组网难题的方法,将电磁涡旋、卫星灵活载荷和边缘计算技术设计到天基网络。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架构能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和减少卫星网络信令开销。  相似文献   

4.
作为天基测控系统,数据中继卫星大大提高了对用户星的覆盖率,减少了地面布站的数量,节约了成本,是各主要航天国家重点建设的航天系统之一。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均发展了自己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在对空间和地面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以小卫星星座、搭载载荷等灵活的形式,采用激光通信、软件无线电、组网等先进技术积极研发和部署下一带卫星系统,并谋划与行星中继卫星一起构建跨太阳系的中继卫星体系。总结了国外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综合分析了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中继卫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印度建立的情报侦察体系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具备全天候的战略战术侦察能力.基于印度情报侦察发展的借鉴作用,介绍了印度天基、空基、陆基、海基的情报侦察装备的现状,并预测了印度情报侦察装备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印度情报侦察的发展特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美国军事航天地面测控系统采用为每种军事卫星系统配套专用测控系统的方式构建,形成“烟囱”式割裂的格局,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极大浪费。空间威胁的日益严峻迫使美军进行地面系统的转型。美军提出构建“企业地面体系”(EGA),用通用的测控系统完成所有军事卫星的测控,通过云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性,通过自动化和商业化减少操作人员,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腾出更多人力完成有效载荷的部署与操控,以应对日益迫近的太空作战。虽然美军EGA的具体方案还未出台,但通过对其发展背景、总体设想、拟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进行跟踪分析,总结了美军构建通用军事测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及设计原则,对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基数据链系统卫星间的传播时延较大且节点间距离变化较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提升系统容量、减小时延的方法。在时分多址与空分多址相结合的接入方式下,进行了时隙调度的分析与优化,利用卫星星座的空间复用与大跨度传播时延特性,采用时隙编排、收发状态调整、帧格式优化等手段,将信道利用率和系统容量提升了1倍,将卫星节点在某一方向获得服务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4,提高了天基数据链系统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天基数据链的应用需求,对天基数据链的抗干扰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增强天基数据链系统抗干扰能力涉及的主要技术手段,提出了用户终端在设备研制中应采取的措施,并在应用方式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抗干扰天基数据链系统及设备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日本空间事业的发展,利用ETS─V卫星进行了导航支援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了重要数据,本文概要介绍实验情况。  相似文献   

10.
移动卫星综合信息网与现有的移动卫星通信网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提出一种可反映移动卫星综合信息网特点的天基信息综合系统(SI^3),给出SI^3的网络模型,分析了这种分层网络模型的优缺点,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参考星座组网例子,最后分析了SI^3建设中面临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入世后上海出口战略重新选择的原因、构想及其立论基础作了探索,并对入世后上海实施新出口战略从出口贸易形式、出口市场、出口销售、出口组织和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天基AIS信号侦察系统可获取上千海里内船舶的AIS信号,形成国 家周边海域乃至全球海域的AIS态势信息。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独特的天基 双通道AIS接收系统方案,并对关键参数进行论证比较,为研制通用性和平台适装性好的天 基AIS侦收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陆军装备信息化建设对战场信息系统的指挥控制、态势感知、部队跟踪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美陆军利用战场应用软件加速其装备现代化转型的发展动因出发,总结了美陆军战场应用软件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正在发展的典型项目及其技术难点,包括战术应用软件、任务指挥软件套件、态势感知与指控软件。在此基础上,指出软件应用是陆军战场信息系统摆脱“烟囱式”架构、保持新技术同步的一种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战场电磁环境复杂,不同类型电磁信号在时频域碰撞混叠,现有常规侦察手段对此类信号的定位应用受到严重制约。双星时差频差定位体制通过互模糊函数求解信号到达时差和频差,分离频域混叠信号并获得高达公里量级的定位精度,非常适合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应用。通过求解模糊函数的方法分析了时差频差体制对频域混叠信号的分离和定位能力,然后结合美航母编队及其电磁环境构成,探讨了这一能力在监视航母编队,尤其是跟踪识别编队个体成员的具体应用。仿真与分析结果证明了双星时差频差定位体制的优势,对于天基侦察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因具有多类数据源,可多层次、全方位感知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 军事领域。但目前缺少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用于指导和规范多源数据融合情报侦察系统的 效能评估。为了全面评价和比对多源信息融合情报侦察系统各方面的性能,在分析相关理论 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合理的且相对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覆盖了多源数据融合情报侦 察系统各方面的属性,并分析了评价体系与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丰富了多源数据 融合效能评估理论和方法,可用于指导和规范多源数据融合情报侦察系统的效能评估工作, 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6.
信号情报传感器组网侦测技术对于无源探测系统提高传感器侦测能力和在对高速运动目标的瞬时定位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在对国外传感器组网发展状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航空信号情报传感器利用卫通链路和通用战术数据链进行机器-机器组网的关键技术以及多平台目标关联模型,最后给出了航空信号情报传感器利用通用战术数据链进行机器-机器组网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外军陆军航空兵侦察直升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日韩三国为核心的东北亚可谓全球经济的三极之一,但却因历史的、政治的和经济的诸多原因至今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之“空白地带”。面对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中的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蓬勃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趋势,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已进入到必须赶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的时候了。近年来东北亚国家新的拓展变化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机遇,为此,东北亚国家特别是作为核心的中日韩三国必须抓住机遇,为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构建必要的制度安排,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弥合分歧,求得共识,通过合作博弈,以实现共赢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介绍并分析了目标综合识别系统,它利用军用和民用、侦察与识别等不同体制的协同、非协同侦察、识别系统,综合利用各类信息,形成超强的互补和印证能力,实现对战场目标的综合识别.  相似文献   

19.
联合情报是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力量是牵引联合情报装备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日益成熟,为联合情报装备体系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以美军联合情报体系发展为研究范例,指出科技进步对情报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结合美军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情报领域应用技术的研究,分析了新技术的出现为联合情报装备体系的加速发展带来的支撑条件;结合情报体系建设实际问题,给出有关联合情报装备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组建动因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CAFTA 的经济效应:经验数据表明,自2003年启动以来,CAFTA 已产生较为显著的贸易创造静态效应和投资扩大效应;从长期看,将在经贸合作、生产效率、规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对双方产生更深远和积极的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