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次谐波混频技术结合宽带匹配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能有效降低本振源的制作难度,并可扩展中频带宽。应用高频场仿真软件以及谐波平衡仿真软件,研制了两个频段的超宽带次谐波混频器。测试结果:K频段混频器,固定本振频率15 GHz,射频频率在18~26.5 GHz的频带内变化时,变频损耗小于10.7 dB,最小变频损耗为7.5 dB;Ka频段混频器,固定本振频率22 GHz,射频频率在26.5~40 GHz的频带内变化时,变频损耗小于11.5 dB,最小变频损耗为8 dB。测试结果指标与传统的双平衡混频器指标相当,证明了电路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刘元荣 《国际商务研究》1996,36(3):51-53,61
本文介绍使用双平衡混频器设计制作S波段宽带八倍频链带宽大于13%,谐波抑制大于45dB、输出波动小于1dB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Ku频段多通道抗振激励源设计,采用X频段抗振低相噪介质稳频振荡器(DRO),通过结构固连减少各部分电路在振动环境中的相对运动,保证了激励源在振动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二次谐波镜频抑制混频器一次变频,简化了激励源电路并实现了对本振泄漏的高抑制度和良好的边带抑制.多芯片微带混合集成设计实现了激励源的小型化.研制的样机达到了振动环境下相噪优于-97 dBc/Hz@10kHz,本振抑制大于32 dB、边带抑制大于35 dB的优良性能,验证了设计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主研发GaAs肖特基二极管(SBD)设计了一款工作于W频段的二次谐波混频器,实现了对射频(RF)信号的I/Q调制。建立了二极管模型,利用电路结构走线长度控制信号流,实现了宽频带内的射频信号混频,并基于此通过HFSS和ADS联合仿真,完成了W频段二次谐波混频器设计。测试结果显示,采用45 GHz信号作为本振信号源,射频80~89 GHz与91~100 GHz的频带范围内变频损耗低于17 dB,最低变频损耗为12 dB;1 dB压缩功率大于11 dBm。仿真结果显示,80~89 GHz与91~100 GHz的镜频抑制效果明显,最好频点镜像抑制达到20 dB。相比于W频段GaAs pHEMT(赝晶型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混频器,所设计的GaAs肖特基二极管混频器在较低变频损耗的情况下,具有工艺简单、易实现、高线性度、宽带匹配、高镜像抑制等优点,芯片尺寸仅为1 mm×1 mm。该款W频段混频器达到了目前国内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L频段低谐波失真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进行线性与非线性电路分析仿真和电路的优化设计。从理论上分析了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谐波失真特性,通过采用具有抑制谐波特性的输出匹配电路以降低功放产生的谐波失真。测试得到电路的关键技术指标为:工作频率范围1 390~1 510MHz,增益35 dB,1 dB压缩点33 dBm,并获得了满意的谐波抑制指标,在1 480 MHz、输出功率33dBm时,二、三次谐波分别为-70 dBc和-63 dBc。结果表明在功放设计中,优化设计输出匹配电路可以有效抑制功放的谐波失真。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卫星系统电磁兼容性满足要求,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卫星测控通信系统的小型化S频段高谐波抑制功率放大器。通过在功放输出端设置谐波抑制网络改善了电路的谐波抑制性能。采用集总与分布参数元件相结合匹配形式,实现了电路的小型化设计。电路尺寸38.5 mm×28.2 mm。通过对功放腔体结构进行细化建模仿真,确保了功放电路的稳定性。实测结果表明,当工作频率为2.52 GHz时,功放1 dB压缩点大于31 dBm,谐波抑制度大于61 dBc,功率附加效率高于35%,1 dB带宽大于320 MHz。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功放在谐波抑制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Ka频段上变频模块的方案设计与性能测试.该模块采用单一本振源两次变频方案,将L频段500MHz带宽信号上变频至Ka频段.通过整体方案的优化设计和高性能滤波器的使用,在信号带内获得极低的杂散、优良的相噪特性和较为理想的幅频响应特性.经加工、测试,整套模块性能优良,工作状态稳定,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力谐波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一大公害,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谐波污染治理关系到供用电部门的切身利益。本文分析了谐波的存在和危害性,总体上分析了谐波的来源以及现有的改善手段及其问题。最后从电气系统工程设计方面解决了谐波抑制相关问题,讨论了谐波治理的发展趋势,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平衡场效应管结构和阻抗匹配技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短波宽带接收机的高线性 混频器,通过调整场效应管的沟道宽度和偏置电压优化了混频器的性能指标。该混频器射频 输入频率为15~30 MHz,本振输入频率为715~100 MHz,中频输出频率为70 MHz。测试结果表明:输入三阶截点高于40 dBm,变频损耗小于7 dB,1 dB 压缩点高于12 dBm,单边带噪声系数小于7 dB。  相似文献   

10.
邱国梁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195-196
从变频器的内部结构入手,变频器谐波是变频器运行过程中,在输入输出回路产生的高次谐波。首先针对变频器谐波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释;并且对这种谐波会产生的危害做出了说明,其中详细解析了这种谐波对电力设备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Ka频段薄膜微带滤波器设计方法。通过选 择恰当的滤波器模型,提取参数和初值,用ADS和Designer两种仿真软件结合进行设计,得 到了理想的滤波器响应曲线。通过三轮滤波器投版测试得到工艺补偿准确值,用于修正仿真 设计和滤波器实际曲线之间的偏差,最后达到了投片测试结果和仿真设计基本吻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卡塞格伦天线系统对馈源的要求,设计了一种Ka频段双口双模馈源,可与X频段馈源组合成体积较小的双频段馈源。采用圆环状的和差比较器结构,降低了双频段馈源的体积,通过添加过渡阶梯、圆柱销钉与金属调配板等设计,改善了双频段馈源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绝对带宽2 GHz范围内,S和口、E差口与H差口驻波比均小于2,3个端口间的隔离度均大于25 dB。测试频率的和方向图在±60°时的归一化增益均在-14~-20 dB范围内,初级归一化和方向图的对称性较理想,差方向图的零值深度均小于-25 dB,满足卡塞格伦天线对馈源设计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实现通信、侦察、电子对抗功能的天线是飞行器的主要散射来源之一,其隐身性能直接影响飞行器的生存能力。对天线进行保护的天线罩的隐身设计是实现天线良好隐身性能难以避开的难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宽带隐身天线罩。通过采用A夹层结构实现天线罩的宽带透波特性,并进一步通过对天线罩透波区域外形设计实现了天线罩的宽带隐身特性,其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在X、Ku频段接近-40 dBsm。该宽带隐身天线罩可用于隐身平台上天线散射特性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2.4GHz的零中频下变频混频器的设计方案,采用中芯国际5层金属0.25μm的CMOS工艺制作完成。测试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混频器增益为-1.2dB,IIP3为-11.1dB,其单边带噪声NF为7dB。文中对混频器的噪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解决直流溃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Ka频段瓦式T组件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采用多层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技术,实现了无源网络和馈电网络集成在同一块多层电路板上,滤波功能层和天线一体化集成,利用毛纽扣实现了组件的三维垂直互联。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与砷化镓(GaAs)工艺相结合的芯片异构集成方案,成功研制出16通道带滤波功能层天线的T组件,体积为22 mm×22 mm×12 mm,质量不超过13 g。与同频段同功能的砖式T组件相比,体积缩减75%,质量降至10%。该组件充分发挥CMOS工艺强大的数模混合集成能力和化合物半导体工艺优异的射频性能,并将两类芯片在平面内直接异构拼装,在集成密度、功能密度、射频性能以及可实现性等多个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特性会随信道切换、环境温度、工作状态等多种因素发生变化,为了保证功率放大器的优良工作特性,具有自适应性能的预失真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反馈检测方法,以减小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作为系统自适应的优化目标,〖JP2〗采用多方向搜索优化算法对预失真系统进行优化调整,使系统始终处于最优工作状态。研制了工作于Ka频段10 W自适应射频预失真线性化固态功放原理样机,当工作温度为-40℃~+60℃时,在3 GHz的工作带宽内,三阶交调指标优于-32 dBc。测试结果表明该功放具有工作频带宽、温度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数字正交解调的原理以及与传统模拟正交解调相比所体现出的优越性。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信号分析的数字正交解调电路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并结合信号分析类仪器的特点和要求说明电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通过对数字滤波环节的仿真和在具体应用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说明设计电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