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在日常核心网维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信令路由冗余保护问题,比如说在固网七号信令系统中MTP层链路负荷分担或主备保护等等,我们是通过信令路由配置表中的优先级高低来实现冗余保护的,但在移动网络中经常会用到SCCP层业务寻址功能,如何在SCCP层业务上实现负荷分担对我们网络安全来说也很重要,希望能够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对这方面知识点做一个梳理总结,再通过一些案例的介绍分析,帮助大家对SCCP层的业务分担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我们在“无线接入中心交换局系统”(WACOS)中提出的基于“简单网络信领协议”(SNSP)的“分布式呼叫处理模型结构”(DCPA)。该结构根据路由状态执行呼叫许可控制(RCAC),采用“预建立链路”和“并行连接控制”(PCC)相结合的“改进的并行连接控制”(IPCC)算法加快呼叫处理进程。分析结果表明,同样的网络条件下〉RCAC更能保证业务尤其是低优先级业务的;QosDCPA结构更易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要介绍了第三代移动接入网为采用AT斋 定义的新的适配层协议及其相应的信令协议。我们通过仿真计算表明面向时延敏感的低速业务而定义的AAL2可以在满足业务质量要求的同时获得更高的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为了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中的软切换和移动性,基于ATM移动接入网要求快速建立和释放连接,这对AAL2的信领协议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适时地转发数字化音频/视频信息的需求,对下一代综合业务宽带网络(ISBN)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关键问题之一是服务质量的路由选择;它依据提供的服务质量参数,来选择有充足资源的网络路由。本文是关于路由选择问题的分类,指出了不同路由选择策略的优势和弱点。  相似文献   

5.
Linux是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完全兼容POSIX1.0标准,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处理,同时支持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操作,具有丰富的网络功能、可靠性安全、稳定性能强、实时性优良、软硬件可裁剪、移植性能强等优点。TCP协议一IOS七层网络模型中传输层控制协议。它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传输协议,此协议具有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强等优点。本设计在Linux基础上该系统采用c/s构架,实现多用户,单服务器的多进程间通信,从而实现远程数据传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吴珊瑚 《商场现代化》2007,(20):220-222
基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过程中出现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连接机制问题。本文认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对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CM-IMS是一种叠加在现有网络上的基于IP承载实现多媒体业务的网络结构,是应对全业务运营竞争的重要技术。面向企业的语音业务可以迁移至CM-IMS承载,首要解决业务接入控制问题。介绍了CM-IMS网络体系及SIP协议的基本理论,对传统企业语音专线的业务接入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基于CM-IMS组网的业务接入控制需求,重点针对CM-IMS提供的多种鉴权机制进行分析,以及对数据分组网承载IMS业务的效果分析,提出3个适合企业语音业务接入的控制策略,通过应用实例证明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陈方 《中国商办工业》2014,(15):161-163
CM-IMS是一种叠加在现有网络上的基于IP承载实现多媒体业务的网络结构,是应对全业务运营竞争的重要技术。面向企业的语音业务可以迁移至CM-IMS承载,首要解决业务接入控制问题。介绍了CM-IMS网络体系及SIP协议的基本理论,对传统企业语音专线的业务接入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基于CM-IMS组网的业务接入控制需求,重点针对CM-IMS提供的多种鉴权机制进行分析,以及对数据分组网承载IMS业务的效果分析,提出3个适合企业语音业务接入的控制策略,通过应用实侧证明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ATM是一种基于信元交换面向连接的高速技术,其特点就是能够传送任何业务,不管这些业务有什么样的特征(诸如比特率,质量要求,突发特性等),多媒体是使用ATM提供的高速宽带业务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0.
彭超 《财经界(学术)》2014,(35):129-129
内部控制对报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报社的内控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分别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分析了报社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并从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传统调制解调级硬件抽象层(Modem Hardware Abstract Layer,MHAL)路由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总线结构MHAL路由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实现及验证。基于多总线结构MHAL路由方法在不违反软件通信结构规范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处理器间多总线路由、处理器多端口路由以及数据包路由转发问题。该技术已在某大型软件无线电系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码分多址接入(CDMA)系统中最优多用户检测的指数计算复杂度问题,结合CDMA通信的实际特点,利用进化规划免去了交叉操作因而计算复杂度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规划的多用户检测问题的优化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获得接近最佳检测的性能,但计算复杂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GPS干扰源抑制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将GPS信号中的窄带数字干扰作为多用户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在多个干扰源中提取出GPS卫星信号。文中首先给出了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信号模型,然后具体介绍了3种多用户检测器,并分析了它们的信号干扰比和比特误码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由来及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且展望了复杂性科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多路径路由问题,阐述了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基本特征以及多路径路由设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多路径路由采用多路径并行传输,可有效降低传输时延、增加网络吞吐量与传输可靠性、实现网络负载均衡。根据路由优化目标不同,从吞吐量、带宽、干扰、时延、负载均衡和路由发现六方面对近年来多路径路由协议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然后逐类对多路径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分别从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基本特征的适应性与多路径路由协议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多路径路由协议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多址干扰是限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抑制多址干扰,本文将多用户检测技术应用于超宽带多用户通信系统中。通过分析信号特征,给出了应用在UWB系统中的几种次最佳多用户检测器的结构,考虑到实际UWB系统需要接收机有较低的复杂度,又提出了一种特别针对UWB系统的类最小均方差(MMSE)检测器并分析了其性能。在UWB室内信道环境下的仿真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多用户检测器可以取得明显优于传统接收机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码分多址(CDM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多用户通信系统中。本文主要介绍CDMA多用户通信系统所采用的各种信号检测技术,并着重阐述了多用户信号分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移动Ad Hoe网络(MANET)中的路由算法应尽量使网络负载均衡,不均衡不仅导致正在通信的路由由于过度拥塞而引起数据包延时过大、吞吐量下降,而且会使拥塞节点的能量提前耗尽,从而加剧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及节点之间的不公平性。本文对目前提出的一些负载均衡路由算法进行了简要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负载均衡路由算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实现负载均衡路由算法的一般模型。基于该模型,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负载均衡路由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负载均衡路由算法比未考虑负载均衡的路由算法具有更高的数据包投递率和更低的数据包传输延时。  相似文献   

19.
借助接收分组时测得的信号强度,提出OLSR-PSSA(Pre-rerouting and Signal Strength A-ware OLSR)改进协议。为了建立和维护生存时间更长、链路更加健壮的路由,并加入预切换路由机制,来适应节点的移动和网络拓扑结构的频繁变化。OPNET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OLSR协议相比,OLSR-PSSA改进协议提升了传输成功率,增加了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evaluates a set of logistics‐oriented vehicle routing problems (VRP) taken from th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literature under the widely used Clark‐Wright Savings algorithm and the newer metaheuristic method employing a type of swarm intelligence calle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ACO simulate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of colonies of ants as they forage for food and is related to oth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such as Tabu Search, Simulated Annealing and Genetic Algorithms. Experimentation shows that ACO is successful in finding solutions near the best‐known solutions for problems with up to 20 demand locations. In addition, testing for the affect of spatial patterns suggested by the logistics literature for facility locations appears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the solutions for the two algorithms. Finally, ACO is shown to be superior to the savings algorithm found in software packages and as a result should be tested on even larger, more complex logistics‐oriented vehicle routing problems, representative of those encountered in larger industrial and retail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