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增长, 使无线网络的优化设计问题日益 重要。基于TD-SCDMA、GSM等无线移动网络的Abis或Iu-b接口中实时采集的信令MR帧,对M R帧进行同步解析,并由提取的帧结构中的数据,构建了无线移动智能网络优化平台。该无 线移动智能网络优化平台利用MR测量报告信息能快速定位出TD-SCDMA移动通信网络当中的 故障问题。该智能网络优化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越区检测算法实现,并能够对越区覆盖和弱 覆盖进行检测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GSM网络经过不断的建设和优化,网络覆盖已经大面积良好,但是城区和部分地区的信号覆盖由于受到密集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区域的信号覆盖效果较差,这些区域由于建筑物的阻挡,深层次的信号覆盖就成为了一个大的难题,GSM网络的进一步优化扩容,此类区域的信号覆盖就成为了网络建设的又一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GSM室分系统在经过大规模建设后时常会遗留许多问题,若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则会影响到室内覆盖的网络质量.为此,本文通过介绍GSM室分系统的优化手段,重点就GSM优化方法及各类分场景参数设置模板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论述,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类移动通信基站数量迅速增加,其电磁辐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GSM移动通信基站在运行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GSM基站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环境问题:基站的选址、对公众的宣传、减少重复建设,规范建设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异构蜂窝网络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负载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用函数最大化模型的用户关联机制和基站功率控制的协同优化方案。通过迭代算法求解该协同优化问题,首先在基站功率固定的情况下求得最佳用户关联策略,然后在所得的用户关联策略基础上通过Zoutendijk可行方向法求得基站最佳功率。通过协同优化获得的用户关联策略和基站功率控制实现了基站之间的负载均衡,通过降低宏基站功率和关闭闲置小基站降低了基站的能耗。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案和不实施功率控制的用户关联策略相比,实现了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负载均衡,降低了宏基站对小基站用户的干扰,提升了小基站用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用户速率中位值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基站数量和直放站数量不断增加,不同运营商的网络的不断扩容,致使无线环境复杂、基站硬件设备老化等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干扰成为影响网络质量和用户感受的主要原因。本文简单介绍GSM上行干扰问题现状、分类与产生原因,采用RIR与现场勘测方法解决实际网络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7.
该文提出了目前在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GSM网络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以苏北地区为例,就如何解决这些新的问题,进而实现GSM网络持续优化的目地而进行了阐述。该文提出的将网络维护和工程建设纳入网络优化整体工作中的概念,是对传统GSM无线网优化理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站动态组网时覆盖和连通率低、业务中断率高等问题,设计了通信基站的再部 署策略。在该方案中,利用信号强度计算虚拟力指导基站移动,利用业务量产生额外力 保护当前业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基站间覆盖和连通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业务中断 率较原虚拟力方法降低约50%,使基站动态组网的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网络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无缝隙覆盖.对于运营商来说,有时出于成本、传输条件等考虑,在一些覆盖盲区很难建设开通基站.这时,通常采用直放站作为基站覆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宁南 《商务周刊》2009,(23):46-46
“中国联通已建成基站11万个,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WCMA网络。”11月18日,在香港举行的GSM协会2009年亚洲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透露,到今年底,将实现对全国335个城市的3G网络覆盖;至2010年上半年,将覆盖中国全部县级以上城区以及重点乡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3G数字直放站的功能结构,并重点分析了工业界提出的基站与直放站接口规范,最后结合OBSAI规范的要求介绍了数字直放站的设计方案.本方案的射频和中频部分采用专用芯片,接口规范的实现采用FPGA,这样能用相同的硬件兼顾多种接口标准.与模拟直放站相比,该方案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优点,适合3G网络的广泛覆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家庭基站和宏基站并存的情况下会导致相互干扰以及协调使用频谱需要信令开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的频谱分配机制。该机制将动态的检测空闲频谱点的频谱感知技术应用于家庭基站和宏基站共存网络中,家庭基站在一个时间段内接收各个频点上的信号,利用随机矩阵能量动态检测频谱可用性,实时感知网络中的频谱空洞,生成可借用频谱点集合,选择业务请求用户服务质量高的家庭用户借用该集合。该方法以复杂度为代价,避免使用信令交互找到可用频谱,从而减少了网络信令开销。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能够提高网络容量和公平性以及网络链路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更为准确的全覆盖、全应用、全频谱的5G无线信道模型,提出通过认知无线电与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无线电波传播特性。根据传统无线传播模型并考虑到不同传播环境,根据信道大尺度衰落特性(包括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特性)的统计结果,通过BP算法提取特征,并应用FeatureTools进行深度特征综合建立特征方程,计算特征变量与传播损耗的相关系数,进行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及变量独立性检验,最终筛选出22个特征并排序。基于深度残差网络建立传播路径损耗的回归模型,结合批正则化过拟合测算平均接收功率,为建立更精确的无线信道模型提供了量化依据,并最终在测试数据集上取得均方根误差8.36(本地)和10.03(云端)的成绩,对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 的安全机制不能实现端到端安全通信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基于脉冲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案及优化方法。分别设计了基于脉冲位置调制及脉位结合极性调制的类语音信号,给出了基于跳时脉冲的帧同步方法。搭建了基于脉冲调制的GSM语音信道数据传输仿真平台,分析比较了不同调制阶数和不同自适应多速率编码 (AMR) 码率下系统的性能。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引入卷积码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4阶脉冲调制最适用于语音信道,所提脉冲调制方法与传统低复杂度频移键控 (FSK) 调制方式误码率近似,但传输速率高,且提出的脉位结合极性调制进一步提高了传输速率,总提高比例达到36%。  相似文献   

15.
针对行星表面有人探索任务对高速无线通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组网思想的网络体系架构,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该架构采用“三网两体制”的设计思路,将整个网络分为高速传输网、多媒体接入网、覆盖扩展网三个组成部分,三层网络分别完成高速骨干传输、多节点多业务接入、覆盖范围灵活改变的功能。根据三个网络不同的节点处理能力和传输需要,设计了高速传输体制、灵活接入体制两种传输体制,及基于无线多跳的覆盖扩展技术、多子网通信切换技术、多体制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该网络架构具有裁剪灵活、协议开销小、支持业务类型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采用网络-信道编码的解调前传(DmF)协作通信方案。与译码前传(DF)相比, DmF协作方式在中继处只对信号进行解调而非译码,因此,大大降低了中继节点的复 杂度。在由两个用户、一个中继节点和一个基站组成的通信模型中,采用LDPC信道编码 与网络编码结合的方式,构造了一种DmF协作传输方式。在基站处,通过构造的〖WTHX〗H〖 WTBZ〗矩阵对 来自两用户及中继的信号进行联合译码。仿真结果表明:所给方案的性能优于非协作方 式及无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方式,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这种优势会更加明显;另外,DmF的性 能与DF的非常接近,但其设备复杂度却大大降低,因此DmF比DF方式更具实用性。 同时,该方案在降低设备复杂度、减少延迟、有效对抗无线信道慢衰落、提高通信性能及频 谱利用率等方面都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CDMA网络的无线定位系统中,当移动终端处于多个基站的侦收范围时会面临定位基站的选择问题,基站选择的优化可以减少系统资源的占用,并且直接影响系统定位性能。文中提出采用精度因子的基站选择算法,通过实测验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可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实时性,对定位系统的基站架设和系统设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薛伟  毛敏 《国际商务研究》2002,42(6):109-112
分析了目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几种通信方式的特点以及GSM提供的几种业务,进而提出利用GSM短消息业务来实现遥测站与中心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案,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并指出了利用GSM短消息业务传输数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基站架构也不断演进。详细介绍了传统基站、分布式基站、有源天线基站的架构,对比了其优缺点,说明了演进到有源天线基站的必然性。针对有源天线,明晰其概念,给出了设计思路,探讨了其技术优势。有源天线可通过波束成形覆盖更多小区,完全可满足未来低能耗、低成本绿色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要求,将成为基站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