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具体阐述IPv6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以及它与IPv4之间的主要差别,本文将从地址机制、服务质量和网络安全性等方面对IPv6协议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到IPv6能较好地解决IPv4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IPv6中和移动节点通信的IPv6节点称之为通信节点(CorrespondentNode),移动IPv6在新功能和新服务方面提供的更大的灵活性主要是由于移动IPv6通过优化通信节点(CorrespondentNode)和转交地址(care—ofaddress)之间的路由来提高网络的利用率。而实现路由优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通信节点CN对移动IPv6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在每个IPv6结点上实现通信节点CN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IPv6中和移动节点通信的IPv6节点称之为通信节点(Correspondent Node),移动IPv6在新功能和新服务方面提供的更大的灵活性主要是由于移动IPv6通过优化通信节点(CorrespondentN ode)和转交地址(care-ofaddress)之间的路由来提高网络的利用率。而实现路由优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通信节点CN对移动IPv6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在每个IPv6结点上实现通信节点CN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4.
李晨 《中国电子商务》2010,(3):174-174,173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IPv4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出来,如地址空间危机、安全性差和服务质量不高等,IPv6协议是为解决IPv4协议的不足而提出来的。通过介绍IPv6协议,然后从IPv4和IPv6的表示方法、报头首部、地址类型、安全策略以及地址解析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说明IPv6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具有全球连接的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地址自动配置需要解决的地址唯一性、 网络分裂与融合等关键问题,针对现有地址自动配置算法实现复杂、扩展性差、时延过长等 不足,设计了一种自组织网络地址自动配置算法。该算法采用代理分配和自主分配相结合的 方 式,实现初始地址的快速分配,并在路由协议中引入虚拟地址概念,以维护本地地址的唯一 性。算法自动发现和选择默认出口网关,由网关分配全球唯一IP地址。所提出的方案具有开 销小、实现简单、支持频繁的网络融合和分裂等优点,可适用于拓扑动态变化的自组织网络 地址配 置需要。  相似文献   

6.
IPv6协议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该协议是IETF在比较多种IPng方案的基础上,以“简单互联网协议增强(SIPP)为基础加以改进而形成的,制定了RFC2460标准,以后对其它方面作了扩展。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以其明显的技术优势得到广泛的认可。移动IPv6工作的主要原理移动节点采用IPv6版的路由器搜索确定它的转交地址;如果可以保证操作时的安全性,移动节点也将它的转交地址通知它的通信节点;移动IPv6同时采用隧道和源路由技术向连接在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传送数据包:在相反方向,移动节点送出的数据包采用特殊的机制被直接路由到它们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数字媒体     
《中国报业》2012,(7):87-88
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正式启动6月6日,新一代因特网协议IPv6正式启动。包括Google、微软Bing、Yahoo、Facebook及华纳等主要ISP及网站都将开启其网站的IPv6功能。同期,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起的IPv6开放交换和应用验证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旨在提供免费的IPv6试验性接入、应用验证环境以及IPv6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据统计,现行版本的IPv4协议只能提供约40亿个地址,IPv6协议能够提供近乎无限的地址数:340兆兆兆个。由于IPv6技术可以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撑,未来所有的电子产品、家电、移动终端、工业传感器、自动售货机、汽车等都能实现实时在线地址,这将为物联网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李珊 《电子商务》2005,(4):72-73
你对这一代互联网还不满意?那么,准备好,新一代网络它来了我们正在使用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的,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目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见地,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电子商务的网络核心协议就是IPv6,在IPV4地址大量匮乏的情况下,而企业尤其是电子商务企业、电信运营商、终端用户对IP地址大量需求的情况下,IPv4过渡到IPv6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IPv6协议,并给出企业客户部署IPv6的配置方案,并对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体     
《中国报业》2012,(13):87-88
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正式启动6月6日,新一代因特网协议IPv6正式启动。包括Google、微软Bing、Yahoo、Facebook及华纳等主要ISP及网站都将开启其网站的IPv6功能。同期,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起的IPv6开放交换和应用验证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旨在提供免费的IPv6试验性接入、应用验证环境以及IPv6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据统计,现行版本的IPv4协议只能提供约40亿个地址,IPv6协议能够提供近乎无限的地址数:340兆兆兆个。由于IPv6技术可以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撑,未来所有的电子产品、家电、移动终端、工业传感器、自动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构建新一代的IPv6网络和研制高性能的IPv6路由器成为IP网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对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IPv6协议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IPv6协议栈在高性能IPv6路由器中的实现,并针对高性能IPv6路由器中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Discovery, ND)在主控上实现时带来的链路层地址解析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基于IPv6的新型位置无关移动协议LIN6,重点讨论LIN6支持节点移动通信的原理,然后讨论LIN6与Mobile IPv6的区别,最后给出对LIN6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空中异构战术无线网络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链网络构成,IP通信技术可有效解决空中平台异构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给出了空中异构战术无线网络模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链网络特点,分析了端到端通信协议栈关系以及不同无线数据链网络间协议转换与适配方式。探讨了网络静态和动态IP地址分配方法以及网络的路由架构与寻址方式,提出了不同无线数据链网络间IP报文传输的打包方式。对传输的开销性能仿真对比分析表明,基于通用成帧协议的打包方式的协议开销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4.
反向NAT-PT     
为了适应在过渡时期IPv4和IPv6两种网络的互联需要,本文提出了反向NAT-P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ProtocolTrconslation)。反向NAT-PT是一种基于NAT-PT的翻译机制,它能够将内部IPv4网络连接到外部IPv6网络且内部IPv4网络无需为此进行任何修改。本文对首先对反向NAT-PT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后给出了它的功能模块划分,最后用简单的实验证明了反向NAT-PT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借助接收分组时测得的信号强度,提出OLSR-PSSA(Pre-rerouting and Signal Strength A-ware OLSR)改进协议。为了建立和维护生存时间更长、链路更加健壮的路由,并加入预切换路由机制,来适应节点的移动和网络拓扑结构的频繁变化。OPNET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OLSR协议相比,OLSR-PSSA改进协议提升了传输成功率,增加了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多跳分组无线网来说,路由协议非常重要.而传统的主动式路由、按需路由和混合路由由于自身的缺陷,都不能保证多跳分组无线网传输的可靠性.为了适应网络拓扑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提高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相邻矩阵路由协议,它克服了传统路由协议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多跳分组无线网的链路性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IP路由协议采用最短路径算法(SPF),极易造成网络的拥塞.流量工程是目前网络中实现负载均衡和提高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MPLS流量工程,重点分析了MPLS流量工程中所使用的路由协议约束路由,给出了约束的计算方法以及路由度量选择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高效、安全的路由机制是保证无线网状网络(WMN)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WMN中的多径路由(MPR)算法进行了研究。由于MPR算法存在路由分离性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转移概率的随机路由(SR)算法,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节点转发次数的标准方差和最高截获率两个性能指标方面,SR算法均优于MPR算法,这说明与MPR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进一步增强了WMN网络的路由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