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端口测量技术因其能精确测量反射系数及相位而得到迅速发展。介 绍了六端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六端口测量技术在接收机中的应用 ,以及六端口测量技术在波达方向、软件无线电、极化测量等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分 析了六端口测量技术在雷达测速测距方面相对于传统雷达的优势,表明六端口技术在雷达测 速测距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模糊函数角度,研究了直扩/跳频(DS/FH)混合扩频信号的测距、测速性能.推导了DS/FH混合扩频信号的模糊函数表达式.由数值仿真得到一个跳频点内传递一个直扩伪码周期的混合扩频信号模糊图.仿真分析结果表明,DS/FH混合扩频信号具有良好的测距测速性能,从而论证了该信号用于跟踪测量的可行性.最后,根据信号估计理论分析了直扩/跳频混合扩频信号精度.  相似文献   

3.
推导了六端口技术估计波达方向的基本原理,分 析总结了4种基于六端口技术的波达方向估计系统,它们与其它波达方向估计系统相比,具 有精 度高、频带宽、结构简单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双向多卜勒测速——相位测距系统正被广泛地应用。双向多卜勒测速——相位测距系统是一种测量系统,它所关心的就是如何达到所需要的测量精度。这就需要对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对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共分两部份。第一部份误差分析。第二部份,误差分析在系统设计中的考虑。为了使讨论问题比较集中。文章中的误差分析是以测速和测距讯号在接收机输出端为准。文章较着重地分析了应答机在系统中的误差及其在系统设计中的考虑。由于误差分析完全用严格的数学论证是有困难的。因此,有时需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物理推理。这在工程设计中是允许的。文章指出调制波相位测距系统中关心的是调制单音的相位延迟而不是通常通讯系统中的微分群延迟。最后,谈到了二类测距音频率的选择。指出:对于采用调制测距音的系统来说并不是测距音频率愈高,测距误差就愈小,而是有一个最佳值一最佳测距音概念的提出。由于篇幅所限,关于测距总误差表达式的具体应用-标称测距误差公式和最佳测距音的详细分析、计算。请参考资料。自己水平有限文章中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与哥达德测距测速系统相似的测距测速系统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前的整个楕园转移轨道上对辛康姆Ⅰ(同步通信卫星Ⅰ)进行跟踪。本报告讨论辛康姆测距测速跟踪系统的作用和数据处理。测距和测速相对于所执行的轨道要素的标准差分别为15.49米和0.05米/秒。分析某一外段连续时间间隔上的数据表明,当使用100千赫或20千赫测音时,其测距精度优于20米,而测速精度在0.05米/秒以内。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据融合算法完成高精度外弹道测量对各测元时间同步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在分析时间不同步对融合弹道测速精度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引起无线电测速时间不同步的因素,并构建了有效的数学修正模型。针对融合弹道速度异常超差现象,依据对测速误差理论模型公式和无线电测速原理分析结果,提出基于各测量设备测速数据解算模型的积分点移位和传播延迟修正模型算法,并应用于潜射弹的数据融合同步修正。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融合弹道偏差优于0.04 m/s,较修正前精度提高了4倍以上。由于陆基无线电测量系统的测距、测角具有类似的时间不同步特征,因此该模型也可作为多测元融合弹道解算过程中的一般方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测距精度决定了二次雷达系统的目标分辨能力。针对现有二次雷达测距算法测距精度低的问题,分析了二次雷达的测距原理和引入的误差,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测距方法。在不更改二次雷达信号格式和硬件设计的前提下,采用分布式处理方式,使询问机和应答机能自动周期性测试本机内部延时,并在询问应答过程中自动分别扣除本设备的内部延时,从而提高二次雷达系统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脉冲相参应答机本地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系统热噪声、电源波纹引起的末级功率放大器相位抖动等因素对单脉冲相参雷达测速精度的影响,导出了测速误差与脉冲相参应答机参数的数学表达式。这些表达式物理概念清楚,计算和测量方便,可作为单脉冲相参雷达系统设计、脉冲相参应答机设计及选择器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RSSI的测距技术是一项低成本的距离测量技术。分析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多种 测距模型,结 合采用IEEE802.15.4协议的CC2430芯片,设计了测距实验,获取了多组数据,通过对实验数 据的分析,提出结合信标节点确定参数、高斯拟合确定测量值的RSSI测距处理方法。实验证 明,该方法能提高RSSI测距的抗干扰能力,20 m内节点间的测距精度能达到15 m 以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扩频型非相参多站应答机的测距、测速原理,详细分析了设计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带宽选择、多站转发电平分配、交调失真、测量精度及灵敏度检测方法等,并给出工程设计方法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从信号发射波形出发,分析了一种由FSK信号和PSK信号组合而成的新型FSK/PSK信号.首先构造了信号的模型,参考二相编码和频率编码的模糊函数详细推导了其模糊函数公式,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模糊图,然后从距离速度分辨力、测距测速精度、截获性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FSK/PSK信号也具有图钉型模糊图,具有良好的分辨力与测距测速性能,低截获性能也相对于单一FSK信号或相位编码信号有了较大提高,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滤波器的群时延响应及其工程计算方法,分析了滤波器群时延响应对连续波精密测量雷达测距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减小滤波器群时延响应带来的测距误差的方法。本文可供从事连续波精密测量雷达系统设计和设备研制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后续深空探测任务要求微波测量精度提高至少一个数量级。在此背景下,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深空测控系统无线电测距、测速现状,给出了主要误差源分解以及精度提升具体措施。针对行星间等离子体附加的测量误差,提出了多频链路消除行星间等离子体的具体方案。理论推导表明多频链路的设计使得无线电观测量基本上不受角距的影响。针对目前米级的设备校零残差提出了设备零值在线校正技术,以满足分米测距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深空探测和天基测控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采用相干应答机将使星载系统变的复杂且测速精度很难提高。本文对非相干测速原理进行了讨论和公式推导,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法。在精度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设计参数图表。分析了非相干测速系统中测距音辅助捕获的实现方法,并分别讨论了ESA标准和CCSDS标准情况下非相干测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段晓飞 《中国市场》2011,(41):110-112
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设计了一款倒车雷达系统,采用MSP430F427开发板中的16位ARM处理器LPC2103作为数字电路处理器,超声测距采用凌阳公司的超声波测距模组V2.0,液晶屏采用ZJM12864BSBD,开发软件用的是ADS1.2。系统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把系统分为超声波测距部分和液晶显示部分,这样不仅简化了调试的工作量,同时方便程序的维护和升级。倒车雷达测距范围为40~140cm,40cm以下为盲区,测量误差为5cm。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相参多站测量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非相参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不用锁相环实现相参转发的方法。用这种新的转发方式,很容易实现相参多站测量。文中介绍了这种相参转发的原理,并对引入分频器以后的测速误差和测距误差进行了讨论。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文中还讨论了这种转发方式的多种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基于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高速数据链无人机测控系统的地空双向距离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采样时钟量化的无人机测距方法,将机载/地面测距信息分别量化至机/地系统采样时钟的计时器,完成地空双向距离的测量。理论分析和地空链路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复杂多径环境下实现了地空双向距离测量,降低了测距分系统的设计复杂度,地空双向实际测距均值与等效自由空间传输延迟一致,且测距精度满足理论测距误差设计值。该测距方法在无人机测控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距信号形式——时分轮换单边带测距信号。此种信号形式所构成的测距系统,可以实时测量和消除由于测距系统主信道测距音时延变化所引入的测距误差。本文论证了新方法的原理,导出了工程计算公式,给出了计算结果。理论分析表明,本方法具有提高测距精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危险情况时的自动处理能力,它集汽车测速,车距测量,紧急情况报警与自动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度智能化、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控制距离远的特点,特别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该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超声波作为测距及测速的模块。当汽车进入非安全距离时,系统会自动做出相应的减速处理并提示驾驶员要小心,而当车再次缩小进入紧急危险区时,系统则会自动报警并紧急刹车以免发生事故。本系统利用Keilc软件进行仿真调试,并通过小车模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很好达到预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毫米波二维电扫雷达多端口TR组件技术(张先举,黄建)论述了一种用于毫米波二维电扫雷达雷达的收发(TR)组件,在实现波束方位相扫基础上,俯仰方位采用Rotman透镜,通过多端口电切换实现波束俯仰电扫描。对该TR组件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且从雷达系统性能出发,对多个TR组件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措施,表明该TR组件在设计和工艺实现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