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信息交流需求的急剧增加、个人移动通信的迅速普及,作为未来个人通信主要手段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是,移动用户量的迅速增加,以及移动用户对通讯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在现有系统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系统运营商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方法来提高现有的tdma系统的容量和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浅述了移动通信天线的基本原理后,重点分析了空间分集、极化分集等关键天线技术,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智能天线的原理和发展概况,并简述了它们在网络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通信中带状网内信号空间分布不同于蜂窝网内信号空间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均匀线阵的设计准则。此准则突破了传统的均匀线阵的阵元间距一般不超过信号的载波波长一半的限制,根据信号空间角度的分布来设计阵元间距。理论和仿真都证明了以此准则设计的均匀线阵与相同阵元数目且阵元间距为载波波长一半的均匀线阵相比,在避免了空间角度模糊问题出现的同时可有效地提高阵列的空间谱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重复迭代自适应智能天线算法。通过在自适应算法中把阵列输入信号和作为参考信号的训练序列重复使用,可以在短训练序列情况下实现较好的收敛,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对LMS算法中全训练序列重复迭代和滑动窗口重复迭代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有限训练序列时本算法比传统LMS算法更好地逼近最佳解。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智能天线的大体研究现状,对在该领域开展研究较早且较成熟的日本和欧洲进行了重点介绍;随后从模拟与数字智能天线、单RF通道与多RF通道智能天线以及普通智能天线与MIMO三个角度,结合相应的技术方案对不同技术类型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智能天线应用于移动通信的优势,着重介绍了日本ATR研究所研制的可用于移动终端的ESPAR天线。  相似文献   

6.
多径效应在机载天线的外场测试中会严重影响测试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消除多径误差且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该方法考虑多径信号的产生机理和矢量叠加原理,对直达和反射信号的组合进行测试,通过数据处理得出直达波信号强度,用于天线增益和方向图计算。利用该方法对机载VHF/UHF天线开展了外场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曲线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测试方法可用于机载航电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试验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多径信号特性及其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伪距测量和载波相位测量的影响 ,从抗多径天线和基带信号处理两方面对GNSS接收机的各种多径抑制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指出高精度GNSS接收机会同时采用抗多径天线和基带信号处理以达到较好的多径误差抑制 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移动通信发展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技术特征和实现目标,并阐述了如何用多址来解决通信资源紧缺的问题,随后重点讲述智能天线的定义、优点、组成、工作原理、信道模型以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智能空分多址的概念,并对智能天线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干扰和多径导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不能精确、安全和可靠地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服务等问题,分析了研制GNSS干扰和多径监测系统的意义,介绍了当前干扰和多径常用的检测方法,设计了一套针对当前四大导航系统(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和中国BDS)各信号带内以及附近频率的干扰和多径监测系统。系统基于软件无线电(SDR)思想,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和配置灵活性。根据不同干扰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改进了其检测算法:采用能量阈值法检测不同形式的压制式干扰,采用基于捕获多相关峰法判别欺骗式干扰,采取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多径估计延迟锁定环(MEDLL)技术估计多径信号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检测各种干扰和多径信号的存在,使用户获取其特征参数,为干扰源的定位、查处、排除、规避以及多径信号的抑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种采用信干噪比准则的、集成了预多波束天线与LMS自适应天线的软件天线方案,该方案采用开关合并方法,把软件天线输出接到最大输出信噪比的算法输出,实现算法分集.在TD-SCDMA动态模型上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集成软件天线方案的误码率性能要优于单纯的预多波束天线或LMS自适应智能天线.仿真过程考虑了用户来波方向和用户到基站距离的动态变化,以及功率控制算法和系统同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并较详细探讨了软件无线电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计算机化、实时操作系统、智能天线和移动终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当干扰信号强度不小于期望信号时,常规恒模算法(CMA)会错误跟踪到干扰信号;期望信 号导向矢量线性约束恒模算法(LSCCMA)通过对期望信号来波方向约束,可正确跟踪到期望 信号,但是算法在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上不能形成明显的零陷。为此,提出了基于干扰约束的 恒模算法(LICCMBTA)。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不仅可以正确跟踪到期望信号, 并且可实现在多个强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上形成深度可调的干扰零陷,从而提高了常规恒模算 法波束跟踪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来改善通信质量并提升信道容量。天线端口数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掩码的方式隐含于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遍历1、2、4三种天线端口数情况,分别作为PBCH解码配置,以CRC校验通过并且PBCH解码成功作为确定天线端口数的标志,从而造成冗余计算和时延的产生。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估计的天线端口数检测算法,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的LTE信号在空口环境中受频偏和时延影响,造成信道估计结果相位的线性累加,再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门限匹配,解决天线端口数检测中频偏影响大、计算量过多和盲检等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复杂度低、时延小,且在残余频偏较大时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采用长期演进(LTE)通信标准的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上行定时误差会影响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正交性的问题,在LMS线性估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时延环境下单载波频分多址定时同步优化方法。该方法对用户与卫星之间传输时延的变化进行估计,通过闭环控制补偿减小上行定时误差。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使用LTE标准帧结构时,能保护用户上行信号正交性,避免符号间干扰,且传输速率损失约为9%,远低于传统拓展帧结构方法带来的损失,验证了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在大规模分布式天线系统中,静态分簇和用户调度带来的簇间干扰问题会导致系统和速率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两阶段贪婪用户调度算法。首先,每个簇内并行实施贪婪用户调度;然后,从全局上再次利用贪婪算法来剔除簇间干扰较大、服务质量较差的用户,使得系统和速率进一步提升。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不同系统参数的改变,两阶段贪婪用户调度算法可有效提高系统和速率。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空移键控技术基础上,对天线映射规则进行伪随机改变,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抗截获通信方式。重点分析了所提方案的实现原理及天线映射结构,并计算了其误码率联合上界;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算法,确保了天线位置序号能被正确检测。性能仿真表明,该方案的传输性能取决于发送与接收天线数目,而与所选取天线映射规则的个数无关。最后,从窃听方破译天线序列复杂性的角度出发,证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反侦察、抗截获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用户行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运营商业务营销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朱磊 《江苏商论》2011,(9):86-88
随着移动互联网从封闭走向开放,其产业价值链条趋于复杂深入,电信运营商已不再占据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同时,移动互联网带宽的限制、用户的注意力有限及用户上网时间的零碎化,使得服务运营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得不慎重选择其业务产品的营销模式,本文通过对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群行为特征及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移动互联网现有业务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现状,构建基于用户行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运营商的业务营销模式,以期为移动互联网服务运营商选择合理的业务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共面紧凑型光子晶体结构(Uniplanar Compact Electromagnetic Bandgap,UC-EBG) 基础上加载集总电阻,设计出一种新型吸波结构,并分析了其吸波原理。将其加载于 微带天线,用于减缩天线带内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仿真结果表明, 在谐振频点,该吸波结构的吸波率达到998%。加载该结构后,天线的辐射性能基本保持不 变,而对于垂直入射的TE波和TM波,其带内RCS分别减缩了26.22 dB和15.08 dB。 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该结构可以减缩微带天线的带内RCS,从而提高其带 内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多阵面相控阵星间链路管理设备既解决了传统星间链路设备卫星与地面站间精密测量和数传、全球系统的自主导航功能的问题,又缓解了地面星间链路管理设备不能满足“北斗”全球系统部署的困难。分析了多阵面相控阵星间管理设备的特点,讨论了多相控阵同时工作下阵面保护的难题,提出了天线设计与波束管理软件控制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in the Peruvian mobile phone market. Based in a survey to 1259 customers, Multinomial Logit and GSEM estimations show how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can be assessed when satisfaction is measured through ordered categorical data.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in mobile phone market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fluences strongly on Customer Loyalty, and in turn Loyalty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Customer Retention. In contrast with previous literature,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differentiated influence of diverse factors 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categories. Indeed while results show that quality of service assessments made by customer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categories; assessments of other service attributes like customer care, information on tariffs and plans and billing clarity, only showed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influence on positive categori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Similar asymmetrical results were found with regard to other economic, socioeconomic and geographical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decisions. As well, an analog effect is also observ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where only positive satisfaction assessments helps to explain the loyalty of users. Finally,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satisfaction can be identified as a powerful cause of CR, switching barriers did not deter more demanding customers to switch to alternative carriers, suggesting that recent pro-competition regulatory reforms implemented in Peru contributed to reduce these barriers to competition in mobile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