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针对高分辨雷达在跟踪扩展目标时出现多散射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概率加权的雷达目标点迹处理方法。首先,对信号检测出的多散射点构建其残差变量,根据判别准则进行目标点迹配对处理,剔除异常散射点;然后,同时考虑散射点位置和回波幅度信息,计算联合概率的权值,目标多散射点经概率加权融合后估计得到散射中心。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在高分辨雷达扩展目标点迹处理中能有效抑制杂波的干扰,目标点迹精度在距离、方位和俯仰上分别提高了20.63%、47.51%和41.03%,同时具有很好的可靠性,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机脉冲重复频率(PRI)脉冲波形能够增加电子支援措施(ESM)利用重频分选侦收雷达辐射源信号的难度,提高雷达复杂对抗环境下的抗侦收能力。利用非均匀离散傅里叶变换(NUDFT)对这种低截获概率(LPI)波形进行脉冲多普勒(PD)处理时,距离模糊引起目标所处距离门走动,导致目标能量分散至多个模糊距离单元。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窗口的离散傅里叶变换(TWDFT)算法,实现了距离模糊条件下目标能量的相参积累。对TWDFT算法和加权副瓣抑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TWDFT的PD处理在距离模糊时不存在目标能量分散问题,通过优化波形设计能够改善加权后目标主副瓣比。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一维距离像进行目标识别在现代雷达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雷达信号设计和互相关接收处理技术,研究了一种利用目标回波,逐次获取一维距离像的方法。与冲激雷达相比,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信噪比,并且这个方法的收敛速度快,一般迭代10次以内即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有源压制干扰条件下天波雷达抗干扰能力的定量评估问题,分析了用于天波雷达的压制干扰类型和天波雷达抗压制干扰措施,提出了发现概率损失度和探测区域损失度两个评估指标度量天波雷达抗有源压制干扰能力。基于时域处理、波束形成、换频等抗干扰措施的定量描述模型,推导出综合信干比方程,并结合信噪比方程、发现概率计算式和有效探测区域面积计算式建立了评估指标的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典型对抗条件下天波雷达的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天波雷达具有较强的抗有源压制性干扰能力,抗旁瓣干扰能力强于抗主瓣干扰。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判定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效能评估模型,并在 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雷达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的概念,建立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与天线 增益等六大参数的定量关系。最后,针对两部雷达间的干扰情况做了算例分析,仿真实验结 果 表明:降低天线副瓣增益、增加雷达间距离以及提高受扰雷达压制系数均可以获得较好的雷 达间电磁兼容性。这种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用于雷达间电磁兼容判决的模型,能够真实 、定量地反映出雷达间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雷达信号识别方法难以达到实时性的困难,提出了一种雷达信号快速识别算法.该算法基于信号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提取了映射信号带宽和频率变化率的2个特征参数,实现了对4种雷达信号的类型识别.仿真和硬件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低信噪比下实现对雷达信号的全概率识别,识别时间小于0.8ms.算法适合硬件高速实时实现,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整迭代解码过程中系统位接收值的加权系数,提出了一种Turbo码加权迭代解码算法。该算法改变了迭代运算后Turbo码解码器输出软值中系统位接收值信息和它的外部估计信息的比重,使Turbo码无论在低信噪比或是在高信噪比时均具有优良的纠错性能。仿真结果显示,采用Turbo码加权迭代解码算法,不仅能提高Turbo码的收敛速度,而且能进一步降低Turbo码解码时的地板值,使Turbo码的比特误码率在高、低信噪比时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低截获技术在战场上的大量使用,侦察接收机接收到的低截获(LPI)信号大多都湮没在噪声中。为了准确地检测威胁目标,在研究时域奇异值分解(SVD)降噪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频域SVD的LPI雷达信号降噪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将LPI雷达常用的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信号和二相编码(BPSK)信号的信噪比从0 dB提升到6 dB以上。频域SVD降噪使侦察机发现LPI雷达的概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载双基雷达杂波距离向分布非平稳,统计型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杂波抑制性能急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指数形式时变加权算法。该方法引入距离的非线性函数表示杂波的变化特性,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指数形式扩展,实现杂波非平稳分布的补偿。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抑制来自不同距离的双基杂波,在急剧变化的杂波环境下性能优于时变加权法和局域处理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雷达信号识别算法对噪声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特征的雷达信号脉内调制识别算法。该方法通过提取信号的差分近似熵、调和平均分形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特征组成三维特征向量,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实现雷达信号的分类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取的三维特征在信噪比为-4~10 dB变化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类内聚集度和类间分离度,可以实现对不同雷达信号进行识别,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硬件实现双音多频(DTMF)信号检测方案的弊端,比较了MUSIC算法、SB-NDFT算法、FF T算法和Goertzel算法,给出了以改进Goertzel算法为核心的DTMF信号检测的DSP实现方案和 实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较好的检出率和抗干扰能力。程序全部使用汇编语言实 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和功能冗余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敌我识别侦察装备的广泛部署,其侦察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多源且复杂的海量信号侦察数据对后端数据分析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传统敌我识别信号关联分析方法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其关联流程的可拆分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的敌我识别信号聚类和关联分析方法,将传统敌我识别信号关联分析流程进行方位和时间拆解,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分布式并行计算,大幅提升了大数据量情况下的关联分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量达到108条以上时,所提方法比传统方法计算效率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泄漏信号的抑制技术是提高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点,一直受到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综述了FMCW雷达泄漏信号抑制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解决FMCW雷达中信号泄漏问题的关键技术,可归纳为基于收发天线控制的隔离技术、基于收发通道的对消技术以及基于现代信号处理的泄漏抑制技术,并详细讨论了各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优缺点;最后给出了FMCW雷达泄漏信号抑制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训练样本不足时的子空间信号检测问题,提出了两种有效的降秩检测器。基于主分量分析(PCA)的思想,先把常规自适应子空间检测器中采样协方差矩阵(SCM)的求逆运算用噪声特征子空间矩阵与其共轭转置的乘积代替,构造降秩子空间检测器;为进一步提高算法稳健性,把降秩子空间检测器的求逆运算用Moore-Penrose逆代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训练样本充足及不足时,均比现有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数字正交解调的原理以及与传统模拟正交解调相比所体现出的优越性。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信号分析的数字正交解调电路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并结合信号分析类仪器的特点和要求说明电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通过对数字滤波环节的仿真和在具体应用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说明设计电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紧凑型的宽带高速通信信号侦察测向应用需求,对相关干涉仪测向处理模块进行 合理的采样率设计和算法优化,利用FPGA运算能力强的特点,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中实现了 60 MHz带宽的准实时测向处理,对提高侦察跳频等低截获概率信号的效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数字脉冲信号幅度差分的概率分布模型,得到噪声的分布特性,并推导出用于脉冲信号检测的时域自适应门限。该门限可通过计算信号幅度差分绝对值的均值直接得到。该门限算法的第一个优点是门限值仅与噪声统计特性相关,与信号无关,可避免传统自适应算法中检测门限被强信号拉高,造成强信号附近的弱信号漏检问题;第二个优点是计算复杂度低,非常适合于实时性要求高而资源不足的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等硬件平台实现,为脉冲信号的实时捕获和后续的侦察处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AD9954和AD8349的宽带线性调频信号源的设计。通过正交调制上下边带互换原理,信号的带宽可拓展为原来的2倍,实现宽带信号源。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利用DDS的可编程特性对信号的相位进行分段补偿从而获得高边带抑制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单通道接收机下,多个时频混合信号的分离属于非稀疏欠定信号分离问题,难以求解。针对这类非稀疏欠定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网络、从频域实现多个指定类别信号分离的新方法。利用语义分割网络提取信号的频域分布特征,克服了单通道接收机下信号先验信息过少的问题。仿真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且响应时间短,可用于单通道接收机中时频混叠信号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流星余迹信道特性,在频域信号处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迭代的信号处理方法对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进行信号检测,讨论了实现步骤,并在SPW环境下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此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