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了抑制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的共道用户多址干扰,对低复杂度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概率数据辅助(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PDA)算法的大容量多用户检测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干扰信号的相关性进行有效干扰抑制,从增加共道用户的角度来提高系统容量。仿真表明,该检测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尤其是增大了通信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逐次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结构,结合空时RAKE接收机,提出一种空时逐次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传统空时RAKE接收机有近5 dB的增益,误码率有了相当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采用空时编码的OFDM系统的性能,通过Monte Carlo仿真分析了系统性能和信道估计偏差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MIMO-OFDM系统中更好地获得空间、时间和频率三维分集增益及较高编码增益,设计了一种最大码元速率为1的改进空时频编码技术。编码过程中,首先对两组发射数据向量进行旋转,然后以两天线为一组对旋转后的数据流在连续的两个OFDM符号之间进行正交设计,并按一定的准则分配到不同的子载波上,从而获得满分集增益和最优化编码增益。译码时,先将接收信号进行线性合并和白化处理,然后利用复杂度较低的球形译码器实现最大似然译码。分别对两发两收和四发一收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编码技术与同样可获得满分集增益的空频码相比,具有0.5~0.6 dB的性能增益,因此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3G系统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址干扰(MAI)是影响码分多址(CDMA)系统容量的主要因素。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技术而言,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可有效消除MAI的影响,提高系统容量。主要分析MUD技术在3G中应用的必要性,介绍MUD技术的发展状况、基本思路和MUD接收机结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GPS干扰源抑制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将GPS信号中的窄带数字干扰作为多用户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在多个干扰源中提取出GPS卫星信号。文中首先给出了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信号模型,然后具体介绍了3种多用户检测器,并分析了它们的信号干扰比和比特误码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时编码的OFDM系统,利用发送信息符号的星座点数目有限特性构建了一个包含信道参数所有可能的集合,并将该集合映射到实平面上,信道估计则通过更新信道参数实平面和其中的信道参数曲线来实现.导频的使用简化了算法运算,实现了在信道参数实平面上初始信道参数曲线的建立.仿真分析表明,在空时编码OFDM系统中该方法性能接近理想的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估计,但计算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8.
在宽带OFDM系统中对正交空时分组码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Almouti方案的译码原理给出了在正交空时分组码传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条件下接收机输出瞬时信噪比的一般表达式,同时分两种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其最小距离球界的符号差错性能。结果表明,在系统发送天线数、接收天线数及多径数目乘积较小的情形下,系统可以达到最大的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FastICA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用户检测串行干扰抵消的新型独立分量分析算法MUD_FastICA。该算法结合了盲信号分离和多用户检测串行干扰抵消两种信号处理技术,利用减法和低维特征值分解来保证每次分离出不同独立分量和达到降低算法复杂度的目的。通过分析和仿真可以看出,所提算法在不影响分离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算法的迭代次数和每次迭代的计算复杂度。在信噪比0 dB和4个源信号混合情况下,分离第二个信号的迭代次数和所需计算单元分别下降了14%和37%,分离第三个信号的迭代次数和所需计算单元分别下降了22%和58%,因此更加适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慢跳频系统中基于差分空时调制的混沌保密通信方法。此方案集成了差分空时编码和混沌跳频扩频技术的优点。一方面,在跳频系统中,使用混沌序列代替伪随机(PN)码,增强了抗截获和抗预测的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差分空时调制产生分集增益,降低了多径衰落效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证实了此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两发一收和两发两收的相应系统,其数字调制方式采用多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空时编码采用Alamouti方案,信道编码采用RS编码。利用Matlab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系统的差错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设计正确,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较好的差错性能,而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排序串行干扰消除(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OSIC)是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检测技术。为了降低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首先提出了基于信号可靠性判决的排序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根据所设计的信号可靠性判决(Signal Reliability Decision,SRD)结构的判决结果选择不同的方法消除信号间的干扰。为了进一步提升SRD-OSIC算法的检测性能,提出了局部最优(Local Optimized,LO)的LO-SRD-OSIC算法。仿真结果表明,SRD-OSIC算法仅需要传统OSIC算法一半的复杂度就能获得相近的误码率性能。不仅如此,当LO-SRD-OSIC算法与SRD-OSIC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相同时,LO-SRD-OSIC算法可以获得额外3 dB的误码率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13.
上行免调度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中,针对低信噪比情况下通过压缩感知技术联合检测活跃用户和数据的误码率性能比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分步多用户检测策略。该策略考虑信号的稀疏度对系统检测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出了检测成功概率的下界,以降低稀疏度来提高重构概率;结合压缩感知硬融合算法(CS-HFA),对稀疏信号进行二次筛选,最终实现信号的精确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活跃用户数或者过载率的改变,改进方案表现出较好的系统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多用户分集下MIMO系统的中断概率,利用在正交空时分组编码(OSTBC)系统中,通过简单的线性处理,可以最大似然解码,OSTBC系统能很好的把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转化为单输入单输出信道。通过分析正交空时分组编码的中断性能,得出了中断概率的具体表达式。最后进行仿真,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多用户交织OFDM载频偏移估计的算法。首先介绍上行链路中交织OFDM的信号结构,利用其周期性质,形成特定的数据矩阵,利用旋转不变技术(ESPRIT)实现载频偏移估计。这种估计方法不需要利用任何训练序列或导频信号,进一步提高了系统频带利用率,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表明,该估计算法在信噪比大于零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频偏估计。  相似文献   

16.
在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多址干扰是限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抑制多址干扰,本文将多用户检测技术应用于超宽带多用户通信系统中。通过分析信号特征,给出了应用在UWB系统中的几种次最佳多用户检测器的结构,考虑到实际UWB系统需要接收机有较低的复杂度,又提出了一种特别针对UWB系统的类最小均方差(MMSE)检测器并分析了其性能。在UWB室内信道环境下的仿真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多用户检测器可以取得明显优于传统接收机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分层空时码(BLAST)是贝尔实验室提出的一种基于多入多出(MIMO)传输方式的空时码系统。本文着重研究了BLAST系统中一类垂直分层空时码的检测算法,依据信号模型,分析推导了基于迫零准则和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估计算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以上算法与判决反馈及最佳排序思想结合的方法,使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得到了提高。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各种算法的性能和特点,结果表明分层空时码用于无线通信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将“联姻”策略应用在粒子群算法中。提出一种并行粒子群算法(PPSO)。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加强种群之间的联系,保证单个种群中的粒子在进化过程中的多样性,从而可获得更高效的搜索性能。分析了将并行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直接扩频CDMA解相关多用户检测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性能。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减小计算的复杂度,在抗多址干扰能力上比传统的匹配接收机和解相关接收机有显著的提高,与解相关接收机的抗远近能力相当,且比基于遗传算法的接收机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码分多址接入(CDMA)系统中最优多用户检测的指数计算复杂度问题,结合CDMA通信的实际特点,利用进化规划免去了交叉操作因而计算复杂度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规划的多用户检测问题的优化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获得接近最佳检测的性能,但计算复杂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赵琰  何晨 《国际商务研究》2005,45(3):101-10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空时分组码的CDMA系统上行链路的结构。发射端每个用户对发送信号先进行扩频,再对扩频后的信号进行空时分组编码后送至发射天线。同时本文还相应提出了接收端对接收信号的处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结合空时分组码的CDMA系统的误码率优于一般CDMA系统的误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