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琨 《国际商务研究》2004,44(5):116-116
美军对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对单兵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被友军误伤的概率高达25%,令美军方上层大为震惊。绝大多数的误伤事件是由于目标识别有误及协调作战不善而造成的。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战后,美军将装备新型敌我识别系统视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李琨 《国际商务研究》2004,44(5):170-170
美陆军单兵敌我识别系统武器分系统激光询问器的工作波长为1.54μm,波长颇窄。它包括4个激光探测器和4副平面阵列天线,紧套在“地面部队单兵装备系统”的标准头盔上。每副天线覆盖90。方位角,4副天线实现360。全方位覆盖;其询问与应答周期都在1s以内,而且识别距离超过2.4km;实施询问识别时的角度覆盖范围为10mrad,便于识别相互靠得颇近的密集士兵群,确保对步兵目标的准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Mark XIIA敌我识别系统和激光敌我识别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射频与激光组合 识别方案。该方案综合利用激光指向性高和Mark XIIA系统识别能力强的优点,通过并行使 用射频询问射频应答工作方式和激光询问射频应答工作方式,避免了来自射频询问主波束内 的多目标应答问题,在具备多目标处理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对密集目标中点目标的敌我属性 识别能力。该方案也为单兵提供了可行的敌我识别手段。最后,论述了该方案的实用性 ,以期为新型敌我识别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外敌我识别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敌我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世界各国均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简明论述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原理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敌我识别系统,详细分析了敌我识别诉发展状况和各类识别系统的优缺点。本文还对未来敌我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发展单兵识别系统的必要性,对比分析了国外单兵识别系统的优劣和目前主要的单 兵识别手段,提出了采用毫米波体制的单 兵识别系统的思路,以及设计该系统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以期能对从事该系统研究的相关 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不同海域的目标构成特点,比较了协同、非协同识别和间接敌我识别手段的优劣势, 结合国内外识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海域综合敌我识别系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毫米波技术在战场目标识别和敌我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及国外的研究情况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李琨 《国际商务研究》2004,44(5):101-101
综合化战场战斗识别态势感知系统 (IB -CSAS)方案即将出台据《简氏国际防务评论》2 0 0 4年 8月报道 ,美国陆军通信电子指挥部正在研究一种综合化战场战斗识别态势感知系统 (IB -CSAS)的候选方案 ,它可减少在复杂交战环境 (如 :单兵、战车、空中平台和固定炮台等同时存在的战场环境 )下的友军误伤。这种IB -CSAS系统将能够定位并识别出战场中的各友方作战单位 ,然后确定是否处于友方武器的潜在弹道路径内。这可包括目标封闭的环境 ,诸如城区环境中的军事作战。在确定了初步方案之后 ,IB -CSAS可能会被集成到“陆地勇士”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Mark XIIA是美军和北约盟军统一研制的新型敌我识别系统,其中Mode 5 IFF是Mar k XIIA的最重要部分。首先,分析了Mark XIIA Mode 5的性能特点,表明Mode 5不仅能完成 基 本的敌我识别功能,同时具有态势感知、选址询问、数据传输等功能;其次,对Mark XIIA 系 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工作原理框图;最后,叙述了Mark XIIA Mode 5的信 号消息格式及处理流程,分析了其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战争目标识别技术综述本文从现代战争角度出发 ,深入分析了目标识别特别是敌我识别在信息战中的作用及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海湾战争以来的发展趋势 ,分别就多种目标识别 (敌我识别 )技术的特点、功能及应用背景进行了分析比较 ,得出了要全时空地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必须采用多种识别技术相结合的目标识别体系这一结论。敌我识别系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本文论述了敌我识别的含义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证了发展先进的敌我识别手段和技术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迫切需要 ,分析了敌我识别的方式 ,包括 :协同式敌我识别、非协同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在对几种典型敌我识别系统的 关键参数、信息格式、技术特点及应用平台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对抗干扰资源与 干扰战术,探讨了对其进行干扰和防御的几种方式,对于研究电子战中的敌我识别系统具有 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琨 《国际商务研究》2004,44(6):157-157
据《简氏雷达与电子战系统:2004—2005)报道,美军将用新一代AN/APX—117/—118(陆军和海军)、AN/APX—119(空军)数字式机载敌我识别应答机取代现役的AN/APX—64、—72、—101和—108机载敌我识别应答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敌我识别侦察装备的广泛部署,其侦察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多源且复杂的海量信号侦察数据对后端数据分析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传统敌我识别信号关联分析方法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其关联流程的可拆分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的敌我识别信号聚类和关联分析方法,将传统敌我识别信号关联分析流程进行方位和时间拆解,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分布式并行计算,大幅提升了大数据量情况下的关联分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量达到108条以上时,所提方法比传统方法计算效率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航天侦察2装备是美军情报侦察武库中重要的装备之一。为了满足美军21世纪空天一体人作战的需要,且吸取90年代数次局部的经验教训,美军航天侦察纪空天一体化2作战的需要,且吸取90的代数次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美军航天侦察装备正朝关覆盖范围更广、重访周期更短、分辩率更高、功能齐全(一星同时完成战场侦察、预警探测和信号情报等功能)、寿命更长情报数据传输及时、空间生存力更强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美军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敌我识别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保密要求,提出一种将马尔科夫系统识别技术应用于敌我识别的新方法,每个发射机按照系统分配的转移矩阵发射随机码,接收机利用已知的不同我方作战单元的转移矩阵,判断码序列所属,实现我方目标的识别。与传统方法相比,发射机每次按照一定的转移概率发射服从马尔科夫分布的随机编码,大大提高了敌方截获和破译的难度,提升了系统的抗欺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发射序列比较长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准确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琨 《国际商务研究》2004,44(6):137-137
从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美军就开始研究用于战斗识别的射频识别技术,由光谱研究公司(S*R)开发研制的射频识别系统(RF Tag Device)即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超视距雷达的舰船目标识别技术探讨传统的敌我识别系统都只能在视距内工作 ,而高频地波和天波雷达、微波超视距雷达均可探测到视距外的海上目标 ,但目标的属性识别问题一直是它们的难点 ;本文针对超视距雷达的技术特点 ,对有关的舰船目标识别方法进行了探讨。非协同目标识别的相关技术目标识别是雷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而非协同目标识别更是当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对非协同目标识别的概念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非协同目标识别文中介绍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概念 ,数据融合应用于非协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传统水雷对敌我双方都构成威胁的问题,在分析敌我识别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智能水雷敌我识别流程和敌我识别装置实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声传播损失和传播距离、发射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水雷识别距离的参数,得出了识别距离应不小于1 km的结论,为未来水雷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海湾战争中,友军火力造成了美军人员大比例伤亡,战后美国陆军开始在战斗识别工具上花费巨资。但是,随着五角大楼采购了更多的先进武器和信息技术,在战斗识别范围所碰到的挑战又因新的武器系统不能同为数众多的、仍在使用的老的或“传统”系统接口而变得复杂。“公共...  相似文献   

20.
研制这种通用接收机,是为了满足90年代战术飞机的综合化通信、导航、敌我识别系统(ICNIA)的需要.ITT公司研制的这种通用接收机具有很宽的可编程的调谐范围(2MHz~2GHz),这是ICNIA大多数信号所在的频段.通用接收机的性能比得上或超过了被ICNIA取代的离散无线电设备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