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现有大型电子信息系统中同平台接收设备受到同平台发射设备的发射干扰情况 ,研究了可对消发射设备干扰的射频干扰对消技术。分析了射频对消技术的理论模型, 提出了射频对消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重点研究了信号调整、信号检测和系统控制3个主要 单元的设计和系统控制算法。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系统设计方法的正确性。该系统设计方 法可用于进行后续的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2.
现有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理想对消速度模型不能描述系统稳定性问题。为此,引入系统稳定性条件修正对消速度模型。考虑了电调衰减器射频响应特性对对消速度的影响,进一步修正对消速度模型。结合仿真与实验对对消系统稳定性问题及电调衰减器射频响应特性进行测试,验证了修正模型的正确性。修正模型对后续样机的对消速度性能设计的参数分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原理和系统模型,总结了其实现的关键技术点,指出了在通信系 统集成中以及任务系统集成中的应用,以及宽带和大动态等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通信设备应用的复杂化和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工作的设备电磁兼容性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分析对消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结合的干扰对消技术,并研制出了基于该技术的干扰对消原理样机。对该样机的单机测试和系统联试结果表明,该对消技术具备点频干扰和噪声干扰的抑制能力,对消收敛时间小于100 ms,对消比大于43 dB,适合在窄带通信中应用并可推广到其他领域。该成果正逐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同型号警戒雷达间同频干扰抑制问题,利用机械扫描警戒雷达扫描周期固定不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周期动目标检测(MTI)对消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建立了警戒雷达方位扫描周期内的同频干扰模型,分析了常规MTI技术无法消除同频干扰的原因。借鉴传统MTI原理,针对警戒雷达同频干扰在方位扫描周期内慢速且规律性时变的特点,将MTI对消周期扩展为天线旋转周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同频干扰对消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旋转周期MTI对消技术在抗同频干扰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战机实施有源干扰时的射频隐身问题,分析了现有干扰功率 评估准则的不足,在雷达信号检测模型和侦察截获概率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有效干扰” 对干扰功率的需求和射频隐身对干扰功率的限制,提出将有效干扰条件下的侦察截获概率作 为干扰信号的射频隐身特性表征因子,最后提出了一种结合目标雷达类型、接收信号功率以 及本机RCS起伏等因素的干扰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固定功率干扰与不同压制系数下 自适应功率干扰时雷达检测概率和侦察截获概率的仿真,表明自适应功率控制能够节约干扰 功率,在有效干扰的同时提高干扰的射频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成对载波多址(PCMA)自适应自干扰对消原理,分析了参数估计误差对自干扰 对消的影响。在频偏误差的影响下对消误差为非平稳过程,传统自适应对消滤波器无法收敛 。为了克服频偏误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可变遗忘因子(VFF) RLS算法,同时,给 出了具有高精度低运算量的模糊函数参数估计算法。仿真证明了VFF-RLS对消算法具有良好 的对消性能和稳健性,且需要的额外功率较低,能满足PCMA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线性调频(LFM)引信距离欺骗干扰问题,研究了一种结合随机调斜率和盲分离(BSS)的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区别对待机制,首先采用随机调斜率,使敌方不易获取引信信号关键参数,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匹配滤波方法进行抗干扰。在随机调斜率失效的情况下再采用盲分离算法分离回波和干扰,然后根据频谱的连续性原理获取完整分离信号,最后根据数字射频存储(DRFM)相位量化的特性来区分回波和干扰。实验仿真表明,在干扰信号调斜率达到4%误差以上时随机调斜抗干扰具有很好的效果,且算法中很少(小于10%)会采第二种盲分离算法,因而运算量大为降低,可为引信抗欺骗干扰提供重要的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干扰对消技术具有自相关性强、频谱利用高等技术特点。分析了干扰对消技术的正交信号合成和多时延信号合成两种技术实现形式,总结了其在现代电子信息系统、通信、雷达、电子战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包括模块化和集成化、宽带高性能对消技术以及综合化应用,以供该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频地波雷达(HFGWR)受到严重的射频干扰影响。单频射频干扰在接收信号中体现为高强度的线性调频信号,从而污染所有距离元。为抑制射频干扰,通过分析其频率特征,使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将原始信号转换到分数阶傅里叶域,对射频干扰对应的谱峰置零,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抑制射频干扰的同时无损干扰位置处的回波信号,无需重构信号。实测数据分析表明:FRFT不仅能有效抑制射频干扰,信噪比提高可达10 dB以上,而且其计算复杂度较小,满足雷达实时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同一直升机上两部超短波电台在同频率或者近频率工作时,会引起严重的相互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电台的收发原理,通过分析找出了解决办法,并结合工程实际对一种电台进行了相应的结构改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跳频通信电台共址干扰的形成原因以及共址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提出了解决跳 频通信共址干扰的技术措施,为解决机载平台或车载平台配置多部跳频电台时的电磁兼容 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Ku频段的同频干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就中国入世后物流业面临的压力和问题,借鉴欧美国家政府推动其物流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从宏观上阐述政府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方略: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构建统一的大市场;政府政策扶持物流业,推进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鼓励支持物流教育与研究,培养现代化物流急需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外、国内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招商引资中介服务将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在我国国际直接投、融资中介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将传统的方式与现代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把整合营销的观念引入招商引资中,发展招商引资中介业,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DS/FH宽带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预滤波处理方法,并侧重时频域的干扰消除技术,基于有关处理算法的适用条件和性能,探讨多系统共存环境下AIC(自适应干扰消除)处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向信标(LOC)台站典型同频场景,提出了最小保护间距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 LOC台站间距离曲线拟合得到满足干扰保护比的保护间距函数,根据几何函数确定LOC台站空间间距,基于保护间距和空间间距的关系确定同频LOC台站的最小保护间距。所提计算方法可在满足干扰保护比的前提下,获得更加精确的同频LOC台站间距,该间距小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规定的相对保守的台站间距,可有效提高LOC系统的频率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通过地面反射对目标进行角度欺骗的干扰样式及影响其干扰有效范围和干扰效果的各种因素,得出了该干扰样式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小波包理论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地识别并且抑制多音干扰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包理论将多音干扰的各条谱线逐个定位,然后通过功率谱分析的方法来识别多音干扰的存在区间,最后将被干扰污染的区间逐个切除并反向重构接收到的信号。实验证明该方法的误比特率性能在强干扰时要优于以前的FFT域切割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IEEE802.16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方案,建立了完整的802.16a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仿真平台,研究了SC-FDE系统的频域均衡、编码和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将SC-FDE系统与判决反馈均衡、信道编码或发送分集结合都能提高SC-FDE系统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用滤波多载波(UFMC)是5G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能够降低带外泄露。但是在多径衰落信道下UFMC系统会受到符号间干扰(ISI)和多普勒效应产生的载波频率偏差的影响,从而使系统的性能下降。为了消除系统中的干扰,提出了一种迭代最大似然算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迭代最大似然算法(ML)计算出载波频率偏差,把估计出的结果作为初始值并运用迭代的方法得到最终的载波频率偏差,当达到收敛区间时,迭代结束;最后利用相位旋转的概念补偿载波频率偏差并运用最小二乘算法更新信道响应信息,减少该系统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大于10 dB时,随着信噪比的增大,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中的干扰,提高UFMC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