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Communication,Navigation,Surveillance,CNS)系统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无线电收发设备,设备种类多,工作频段宽且不同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重叠,由于天线多,受机体空间约束、空间辐射等因素影响使得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突出。为此,首先分析了CNS系统的无线电收发设备和天线配置,然后开展电磁兼容性分析找到CNS系统潜在的电磁兼容问题,最后提出从全机天线布局设计、前端电磁兼容加固、频率管理等方面系统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通用航空飞机低空雷达监视存在盲区及广播自动相关监视(ADS-B)设备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移动公共网络通信相结合的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导航监视系统。系统利用“北斗”/GPS双模导航接收机获取载体位置等信息,通过移动公共网络通信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互补充的通信机制可靠地将机载信息发送至地面指挥中心,并能够接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考虑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信资源的问题,系统设计了在移动公共网络通信处于盲区时导航位置等信息存储功能。系统具有成本低、与其他机载设备无电气交联等特点。相关成果对我国在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导航监视终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MA)的通信导航监视(CNS)系统与传统CNS的系统架构、信息 传输方式等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研 究以IMA为信息处理核心、AFDX加RDIU为信息传输网络的航电系统架构中CNS 系统的集成实 验的技术途径和验证方法。提出了一种按照不同研制阶段将系统集成试验分为全模拟仿真 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全实物仿真系统三阶段集成的技术途径和系统验证方法。该技术途 径和方法充分考虑不同阶段系统对集成试验和验证的需求,对CNS集成试验和验证设计具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利用通信导航监视(CNS)系统解决军民机互操作问题,分析了CNS在军民机互操作问题中的作用,定性地得到统一军民机CNS系统所需性能标准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实现军民机互操作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步骤,为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航要在未来几十年中取得成功,涉及的因素很多。第一个需求就是先进的全球通信、导航和监视(CNS)系统。随着空中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当前计划中的增强型GPS就完全不能满足要求,表现在功能缺少、经济性差,特别是安全性不够。若称为综合化全球监视引导系统得以实现,就可满足未来几十年的这些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个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ADS-B)发射机传输距离受限、多地面站组网复杂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在分析ADS-B报文编码与解码算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无线网络传输的ADS-B报文信息技术,并设计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嵌入式控制器以及无线网络的便携式监视终端系统。利用实测ADS-B数据联合搭建的监视中心对算法和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数据传输稳定,实现了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ADS-B态势信息的网络传输功能,丰富了监视信息的链路传输方式,为低空通航飞行器安全飞行和全面监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部队和大修厂对航空无线电近距导航系统的检测需求,设计了以PC104嵌入式计 算机为核心的自动检测仪硬件与软件程序,详细阐述了主要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采 用高精度的恒温晶振源,通过延时电路模拟地面信标产生方位、距离模拟信号以检测机载设 备的导航精度及抗噪性能,其检测精度达到001PPM。  相似文献   

8.
针对航空产业发展的热点,阐述了新航行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等技术特点,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通用航空通信手段单一、活动目标监视数据匮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链路、“北斗”链路、移动通信链路的多链路通用航空(通航)通信监视系统。通航地面监控系统作为该系统中重要组成之一,承担着多链路数据接收、通航飞机信息处理和收集、航空器冲突检测、通航飞机信息智能分发等重要工作。考虑到地面对通航飞机飞行轨迹的无缝、及时、精确、连续的监视需求,提出了一种多链路自动切换与融合技术。通航机场现场测试证明:通航地面监控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3种链路数据,为通航用户提供实时、连续、无缝的通航飞机监视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机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时隙冲突机理。通过建立 机载AIS发现概率的分析计算模型,得出了机载AIS系统监视时间、船只密度与发现概率间的 关系。仿真结果和试飞数据较为吻合,对机载AIS系统工程化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