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针对不同散射环境下衰落信道具有不同的多普勒功率谱形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复谐波叠加模型用于时变多普勒衰落信道的模拟,仿真分析了该方法输出信道衰落的幅值及相位连续性,并据此设计了基于FPGA硬件平台的时变多普勒衰落信道模拟器。硬件实测结果表明,该模拟器输出的时变多普勒功率谱与理论仿真非常吻合,可用于实际中多普勒功率谱实时变化场景的模拟。  相似文献   

2.
从等效低通信道的时变冲激响应的相关函数和功率密度谱函数出发,研究了一些描述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的无线信道特性的统计参数,并对无线移动衰落信道的特性进行分类。分析了3种常见的小尺度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给出了在平坦衰落信道中系统传输比特误码率的一般分析方法。最后,利用这些模型和方法,给出了一些常见数字调制信号的传输误码率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衰落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实际中应设法消除它。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相关多径瑞利衰落信道,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莱斯正弦和的仿真模型。在原始精确多普勒扩展方法的基础上,对多普勒频率引入了新的旋转角定义,实现了各多径信道的非相关性。理论与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与参考模型相比具有极好的吻合性,并且在相同实现条件下,与其他改进型精确多普勒方法相比精度上也有了20%的提高,证实新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非相关多径瑞利衰落信道。  相似文献   

4.
认知车载网中不同的衰落传播信道会影响频谱感知的性能。为了描述不同信道下的频谱感知性能,分析了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瑞利衰落信道和Nakagami-m衰落信道条件下的频谱感知单用户能量检测概率和协作能量检测概率,重点是Nakagami-m衰落信道、检测衰落因子、次用户的数量和信噪比这几个参数对协作频谱感知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信道特性的准确了解能够帮助车辆在不同衰落信道环境下提高频谱的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5.
实际无线通信环境中发送天线之间以及接收天线之间存在相关性。针对以上特点,从 多径MIMO信道的特性出发,首先建立发射天线相关系数矩阵和接收天线相关系数矩阵,并将 它们引入无线信道的莱斯MIMO信道模型中。最后通过分析LOS MIMO信道相关模型和瑞利衰落 MIMO信道相关模型,给出了具体的建模步骤。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产生的信道模型的 MIMO系统误码率更低,从而验证了该信道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MIMO系统的空间信道。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速移动,车车、车路通信信道存在较大多普勒频移,同时接收信号到达角不符合均匀分布。针对该特点,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信道建模,一种是采用R.von Mises提出的概率密度谱函数对多径散射信号到达移动接收机的角度进行建模,另一种是通过研究接收机和发送机之间相对运动进行建模。 采用自回归模型法,根据不同的到达角平均方向、发射机和接收机速度比率和到达角宽, 建立了不同的车车信道。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信道理论值与仿真值基本一致,同时揭示了3个参数对车车、车路信道模型二阶特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信道模型对车车、车路通信的影响,搭建了下一代智能交通通信协议IEEE 802.11p系统测试平台,结果表明在最大多普勒频移为790 Hz、信噪比为5 dB时,简单二维各向异性散射信道比AKKI信道的系统误比特率低17.17 dB,三种信道的误比特率随着移动速度、调制阶数的提高而提高。仿真结果为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稳定通信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改进的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系统及其在航空信道上的误码率性能,详细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的航空信道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信道模型.为了解决SC-FDE系统在航空信道下误码率较高的问题,基于信道编码的思想,通过增加Turbo编码改进了原有的SC-FDE系统,提高了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Turbo编码的SC-FDE系统与未编码的SC-FDE系统相比,在信道变化快、多普勒频率高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10-6的误码率,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高空平台站通信是实现中继通信的重要手段,其受大气效应及多径效应制约严重,但网络仿真器中缺少针对高空平台通信系统的准确信道模型,无法进行有效的仿真分析。为此,从分析ITU-R模型与Ricean模型出发,在此基础上改进QualNet仿真器内置的信道模型,使之基本实现对真实空地链路信道的近似模拟,将该信道模型应用于网络仿真中,并分析信道特性对空地链路性能的影响。最后,搭建了基于QualNet的半实物仿真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空地链路仿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该信道模型及仿真平台对高空平台站通信系统的参数设计、性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已有动态信道分配策略在阴影衰落环境中性能损失较大的问题,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阴影衰落信道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动态信道分配策略。该策略结合用户的运动状态,通过在用户的预测运动轨迹上选取抽样点,将这些抽样点的平均干扰作为信道分配的指标,并采用链路质量约束避免了流量较大时的性能恶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动态信道策略可在不增大阻塞率的前提下,在中低流量时将用户平均信噪比提高约0.5 dB。该策略可以应用于阴影衰落信道下的地面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以提高用户的平均链路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短波信道衰落特征复杂,难以在仿真中较为真实的重现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S2和VOACAP联合仿真的短波信道模拟方法。采用Walnut Street模型作为基础,将短波信道衰落划分为慢衰落、中等时间尺度的衰落和快衰落。在实现短波信道衰落模型时,按需在C++中调用VOACAP计算慢衰落,使用对数正态分布模拟中等时间尺度的衰落,使用瑞利分布来模拟快衰落。仿真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短波信道的衰落特点,不同频率的衰落随时间的变化与理论和经验相符,可以作为短波网络仿真的物理层信道模型;同时,所采取的联合仿真方法避免了事先计算链路衰落的繁琐性,更加适合于大规模的短波网络仿真。  相似文献   

11.
在基于傅里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系统中,为了消除由多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导致的信道间干扰(ICI),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软迭代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将传统DFT信道估计技术与Turbo均衡技术相结合,利用Turbo均衡器反馈的软信息来更新初始信道估计响应,进而消除噪声和ICI。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下,经过2次以上的迭代后,该算法的误码率(BER)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程中本振相位噪声对接收机的影响常难以估量的问题,提出利用等效相位白噪声谱密 度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分析相位噪声的产生及其对剩余误码率和动态范围的影响机理,仿 真了不同相位噪声对误码率的影响程度。通过仿真结果可知:相位噪声对接收机性能具有重 要的影响,工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要求合理的相位噪声指标。  相似文献   

13.
信道模型对分析智能天线系统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基于(散射体)几何分布的单反射椭圆模型(GBsBEM)在计算机模拟时参数难以确定的不足,本文结合UMTS-IMT-2000推荐的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时信道模型,并给出了计算机模拟方法:以GBSBEM模型为基础,吸收UMTS-IMT-2000推荐的信道模型的时延和功率方面的参数并考虑GBSBEM模型中DOppler效应对信号幅度的影响,模拟空时Rayleigh信道。在这一方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多用户空时信道简化模型以及模拟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道模型计算机模拟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高速移动信道不同于一般的移动信道,其速度影响亦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高速移动信道的特性,提出了信道模型,并进行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5.
TD-LTE-A上行信道估计中的线性插值算法只利用数据两端的两个导频位置的信道响应进行插值,不能很好拟合信道响应。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加权平均的插值算法。该算法以线性插值算法为基础,首先利用连续3个导频位置的信道响应进行线性插值得到数据位置的两个初步插值结果,再在此基础上引入权值α,最后对初步插值结果进行加权得到数据位置的信道响应。在EPA环境下的MATLAB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线性插值算法,基于加权的插值算法在不过度增加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能降低系统的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人机巡查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信道特性多变、突发衰减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元低密度奇偶校验(Q-LDPC)码的无人机测控传输系统。为减小置信传播(BP)类译码算法中振荡变量节点引入的错误传播,采用加权因子校正迭代前后的变量信息,从而减小短环对遥测、遥控等中短码字译码性能的影响,提高无人机测控传输系统可靠性。基于突发衰减信道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通过将连续的突发比特错误转换为数量较小的符号错误,能够有效抵御快速衰落,降低误码率,为无人机对地观测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Retailing》2023,99(1):66-84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ny firms, including retailers and consumer banks, are making efforts to develop mobile platforms to better engage with their customers and reduce operational costs. However, the cost advantage of these mobile technologies will not yield fruition unless the mobile channel accounts for a significant share of total transac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potential options for firms to promote usage of the mobile channel. To achieve this, we propose a hidden Markov model to both model customers’ decisions and assess different managerial strategies through simulations. While we apply our proposed model to data from a lead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our approach is equally applicable to other retail sett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stomers’ choices of services and channels are sensitive to process time by type of channel. A 10% increase in process time through non-mobile channels leads to a nearly 14% increase in utilization of mobile banking channel. Therefore, retailing firms could potentially influence customers’ choice of different channels by changing channel-specific process times. Motivated by these findings, we present and compare performances across five different policies, in promoting the usage of mobile channel. Drawing on our simulation results, we also make personaliz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firms facing different levels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For those with financial constraints, we recommend a policy of increasing process time for a selected subset of service requests through non-mobile channels. Firms not constrained by the resources might be better off improving process time with the mobile channel by targeting customers identified as having a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