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指出战术通信系统面临着系统易受攻击性,系统辐射的信号有易失性,系统的生存性及互通性等几个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分析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及国外准备采取的措施及正在进行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2.
战术通信是为保障战斗指挥和战斗行动而建立的通信,在其协议设计时要更多考虑时延和可靠性因素。考虑到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组网协议是战术通信系统使用最广泛的协议,采用排队论的方法研究了TDMA协议对报文传输时延的影响,并提出一种TDMA和码分多址混合组网方法,在不降低网络吞吐量的前提下,大幅缩短数据包排队传输时延,〖JP2〗尤其在负载较高的场景优势更加明显。通过仿真结果和解析结果的比较,所提方法的排队时延分析可近似为不均衡队列的排队问题,因此从理论上能够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减少排队时间。不同参数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排队时延和网络吞吐量等网络性能上较原TDMA方案有明显提升,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COM的119指挥系统通信组件运用COM技术对各地市级指挥调度系统与省级指挥调度系统的通信进行封装,解决多个系统间开发工具不同,数据交换无统一标准的问题,实现了省级指挥调度系统对地市级指挥系统间的通信,满足跨区域调度消防实力的实战需求。同时,该组件为用户提供简单统一的接口,提高了软件复用率和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LTE小区搜索算法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信号的时频对称特性,提出了时域
和变换域联合估计的简化方法。没有增加额外的测度函数,分三步实现LTE小区准确搜索,
即时域实现半帧定时和分数倍频偏估计,频域获取整数倍频偏估计和半帧细定时,混合检测
实现帧定时,同时根据同步码的检测获取小区ID。与以往算法相比,所提算法降低了LTE小
区搜索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证明,信噪比在-10~2 dB之间时该算法的性能有一定提高,
对于实现终端快速准确的小区搜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门限变换域通信系统往往无法兼顾抗干扰和隐蔽通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门限变换域通信系统基函数幅度谱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干扰存在情况下进行单门限系统最优误码率门限与最差误码率门限的判断,然后通过参数灵活调整两个门限的值,将大于高门限和低于低门限的值分别设为0和1,位于双门限之间的频谱进行倒置,得到的基函数通过对数据进行调制实现通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单门限变换域通信系统,通过参数调节后的双门限变换域通信系统可以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及隐蔽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6.
软频率复用(SFR)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频率复用方案,可以协调小区间干扰,同时也
可保持频谱效率。通过考虑各种业务负载及不同功率比的配置,研究在LTE下行传输时SFR的
性能,除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还评估了整个小区性能和小区中心用户性能,通过仿真
对SFR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较全面的验证,并与经典频率复用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空中异构战术无线网络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链网络构成,IP通信技术可有效解决空中平台异构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给出了空中异构战术无线网络模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链网络特点,分析了端到端通信协议栈关系以及不同无线数据链网络间协议转换与适配方式。探讨了网络静态和动态IP地址分配方法以及网络的路由架构与寻址方式,提出了不同无线数据链网络间IP报文传输的打包方式。对传输的开销性能仿真对比分析表明,基于通用成帧协议的打包方式的协议开销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国在通信技术上的研制工作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目前,通信卡的研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于FPGA技术的同步通信卡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FPGA这一技术来探讨通信卡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有关通信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直接序列(DS)和跳频(FH)处理增益的讨论出发,引用有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对DS、FH、DS/FH在常见干扰形式下的优劣作了比较。针对跟踪式干扰工作机制,提出增强FH,DS/FH对抗跟踪式干扰的间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轨卫星环境中的较广波束覆盖范围和较大多普勒频移的特点,研究了能够应用于低轨LTE(Long Term Evolution)卫星移动通信中的随机接入前导及其检测算法。首先,提出多根长序列(MRLS),该序列通过级联多个根序列号不同的短ZC(Zadoff-Chu)根序列构建,可以支持一步定时提前估计;其次,提出一种基于MRLS的随机接入前导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相邻短ZC根序列的共轭相乘产生多个检测序列,再与多个待检序列进行联合差分相关检测,克服了整数倍和小数倍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MRLS序列,所提算法对载波频率偏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适用于基于LTE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航空飞行器种类和数量的激增以及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和物联网(IoT)时代的到来,下一代航空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着高安全性、大传输容量、低延时、强鲁棒性、高灵活性和综合业务提供等新的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L-DACS1)的滤波正交频分复用(F-OFDM)波形设计方法并探讨了可能的技术演进路径。首先引入了认知无线电、非连续载波干涉码OFDM和滤波器的思想,然后针对不同航空飞行器用户动态自适应配置波形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系统波形具有较低的带外辐射功率、优良的块误码率性能和较高的吞吐量增益。 相似文献
13.
在确定频点参数的情况下,采用信道化接收机能够准确高效地实现对跳频信号的接收,其中树形结构接收机既保证信道间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结构灵活。将该结构应用于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TTNT)数据链信号的接收,设计了TTNT信号非均匀分布的16个跳频频点的树形多级结构数字化接收机。分析了该结构的运算量大小,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树形多级级联结构相对于多相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滤波器组结构运算量有所增加,但结构灵活,能够有效地分离出TTNT不同频点的信号,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战术面向服务架构(TSOA)是实现战术云平台服务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概念。由于战术环境的复杂性,目前对TSOA实施过程中面临问题和相关实现技术的总结还较少。为此,开展了针对TSOA的概念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首先,从战术环境下的TSOA架构需求背景出发,介绍了TSOA架构的组成以及适应性特征;然后,通过分析战术环境下设备和网络等多方面存在的限制性因素,明确实施TSOA架构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实现过程中涉及的服务发现、消息传输机制、网络状态自适应等相关技术进行归纳;最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期望对推动TSOA架构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认知无线电技术具有智能电磁频谱感知、干扰避免和动态频谱接入的能力,因此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提升战术网络的性能。由于战术作战的复杂性,需要建立适用于战术任务的认知无线电架构。首先分析了战术通信的特点和认知无线电技术在战术网络中的运用,以及目前国外战术认知无线网络的建设情况。结合战术通信网络移动性高、电磁对抗复杂的特点,利用对抗环境下的战术网络结构和模型,提出了分层的战术认知无线电网络结构以及面向作战任务的网络管理方法,形成拓扑结构分层次、管理运行分阶段的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均衡考虑了网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动态变化的战术网络,为认知无线电在战术通信中的技术应用和网络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战术数据链通信仿真系统,在分析与研究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关键
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战术数据链链路层仿真模型。依据仿真模型中各模块的划分,以VC+
+语言为编程实现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Reed-Solo
mon码(RS码)编译码类、循环码移位键控类、最小移频键控类。最后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
对仿真系统进行了验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各个类模块功能满足系统指标,基于
各个类模块构建的仿真系统符合设计要求,为下一步研究JTIDS系统干扰与抗干扰性能奠定
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结合频率综合器发展小型化的趋势,给出了基于ADF4360系列芯片的小型化频率综合器设计的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设计关键参数和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频率综合器满足工程应用中小体积、低功耗、低相噪、低杂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战术应用终端是战术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
的应用效果。针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终端用户的战术应用需求,对战术应用终端总体技
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战术应用终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状况,对战术应用终端体系结构、功
能组成和型谱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为构建高效、通用、一体化的战术应用
终端提供了顶层指导。 相似文献
20.
Ana Isabel Polo Peña Dolores María Frías Jamilena Miguel Ángel Rodríguez Molina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3,33(13):1043-1059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work centre on determining whether co-created value constitute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firms, and whether it is capable of influencing consumer behaviour. Applying the service-dominant logic perspective, the work examines the firm's capabilities in the context of its business-to-customer (B2C) interactions,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as a particular driver of value co-creation. Taking this B2C perspective, ICT is measured, from the firm's point of view, and customer perceptions are analysed, using the variables ‘value co-creation’, ‘perceived value’ and ‘loyalty’. The sample consists of 100 service firms and 572 of their customer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CT capabilities have a direct effect on value co-creation, as does value co-creation on perceived value and loyal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