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光突发交换(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结合了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势的优点,OBS被认为是在未来光互连网中最具有可实现性的一种交换技术。OBS采用单向资源预留机制,通过在电域上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目前OBS网络中对单向资源协议的研究主要集中基于RFD协议的JET协议和基于TAG协议的JIT协议。本文讨论分析了OBS网络中目前运用的JET、JIT两种资源预留协议的基本理论,并对这两种资源预留协议进行研究,分别指出它们应用机理和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TDMA的战术Ad Hoc网络,提出一种分布式的资源预约机制,其中收/发节点采 用协商的方式预约时隙,邻居节点通过侦听方式获得时隙被预约的信息,然后依托该机制提 出一种QoS路由协议,该协议能够在网络节点之间选择一条满足QoS要求且相对短的路径进行 预约时隙,同时对于网络拓扑变化引起的链路故障也能局部修复。仿真表明该协议具有开销 小和可靠性高等特点,能够提高战术Ad Hoc网络的QoS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AdHoc网络中基于资源预留的QoS算法所带来的复杂度问题,本文引入了适合该网络的测量可用带宽算法,并且提出了新的DSR-QoS改进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业务较大的时候这种改进是有效的,适合实时业务的传输;在网络业务较小的时候,这种改进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受平台准静止状态的影响,高空平台(HAPS)通信网络内存在大量的切换呼叫,且业务量动态变化。HAPS网络可传输多种业务,其中实时业务在切换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时延要求。通过为切换呼叫预留信道可降低平台不稳定对服务质量(QoS)造成的影响。在基于服务优先级的多业务信道分配算法基础上,重点对实时业务的信道分配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的预留信道借用策略。该算法可根据网络内业务量的实时统计数据控制新呼叫业务的准入。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预留信道算法和门限预留信道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适应网络内业务量的动态变化,在保证切换呼叫掉线率满足期望值的条件下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平台不稳定造成的性能损失。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数据链网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分层结构 的IP路由算法模型,满足至少3种异构数据链网络的集成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 效支撑基于链路带宽、传输时延、链路质量等多种QoS的路由算法设计,为无线数据链网络 层IP路由协议和算法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现指导。  相似文献   

6.
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多媒体业务流量的剧增,使无线网络的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oS)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需要重新设计才能对无线网络的QoS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文中研究了IEEEWLAN和WPAN工作组分别于2002年5月和2003年2月提出的IEEE802.11eD3.0和IEEE802.15.3D16两种协议标准的工作机制并对两者的性能作出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QoS差异化是一种对用户和业务分类,并进行不同的处理和监控的方法。诺西的动态QoS控制机制,业务带宽管理和基于业务的QoS方案,提供了很好控制手段。可以灵活地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Qos设定,进行带宽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异构的网络体系,集成多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同时提供多种窄带和宽带多媒体业务。这样的网络环境需要先进的RRM方法来处理复杂多变的无线信道、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及保障不同特征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给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引入对网络进行策略控制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机制的通用方法,致力于解决下一代异构(heterogeneous)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文中着重讨论了基于策略机制的网络接入控制、切换,以及基于策略机制的QoS管理,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和通信过程的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现有移动无线网络TDMA时隙调度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战术互联网骨干网拓扑与业务需求,结合跳频电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分布式TDMA时隙调度协议(DTSP),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需求,支持单播、广播和组播.DTSP协议以无冲突的预留提高系统吞吐量,以渐增方式适应动态拓扑变化,动态调整的开销较小.最后,以DTSP时隙单播预留协议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复杂度计算.  相似文献   

1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的第二阶段是采用IP传送网 ,服务质量 (QoS)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讨论基于IP的 3G中QoS体系结构、业务QoS要求基础上 ,重点研究QoS控制原理和区分服务的实现 ,并得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网络服务质量(QoS)有两大模型:集成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 iffserv)。这两种服务都是针对静态环境(固定主机和固定路由)设计的,对于移动通信网络都不能完全适用。本文结合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平面的三重QoS体系,并描述了这一体系对端到端QoS的实现。最后通过实例概述了QoS体系的整体流程,扩展了移动IPv6(M IPv6)信令中的绑定升级(BU)、绑定请求(BR)、绑定确认(BA)三个选项。  相似文献   

12.
对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中基于RSVP—TE的组播扩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现有信令架构上实现组播功能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就基本技术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4个RSVP—TE协议扩展模型,并通过仿真详细比较了它们的开销和性能。文中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对光网络中组播协议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实现UMTS系统端到端QoS过程中UTRAN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采用的QoS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3GPP UMTS业务规范,提出了一种在UTRAN中基于DiffServ机制分级支持QoS的IP/MPLS传输模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各种实时多媒体应用如远程教育、分布式仿真和网络游戏等得到了普通地应用,这些应用对网络系统有服务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通过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来满足不同应用之间的服务质量要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利用虚拟网的概念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逻辑映射和统一管理,允许网络服务供应商和大公司客户实现灵活的可配置化管理,同时提高网络资源的复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AHP理论对web服务进行建模,定义QoS的四维属性,利用QoS综合值评价Web服务的质量,并根据不同用户目标需要来替换或增减属性指标,能够找出一组最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组合,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证明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LTE业务QoS特征多样化且应考虑业务付费等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比例公平 调度算法。新算法引入不同业务的各QoS指标、付费等级作为参数,并根据各业务的具体QoS 需求在各参数的不同加权配置下切换。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不但可以极大提高付费业务 的各项QoS指标,还能让所有业务的QoS指标达到既定需求,更好地适应了LTE网络规划的要 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Globalstar和Odyssey两个Walker delta星座,建立星间链路网络,重点分析网络中的不同轨道间星间链的动态特性,特别是与星上跟瞄系统密切相关的俯仰角、方位角和链路长度变化,为卫星网络路由提供依据.对传统的卫星路由策略作了改进,利用卫星系统的冗余覆盖的特性,选择不同策略下的最优路径.针对用户不能忍受通信中断的情况,提出考虑消除中断的路由策略,进行服务质量的分析比较.同时也比较在消除中断的路由策略下,LEO同MEO网络差异之处.消除通信中断是以其它QoS性能下降为代价.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服务描述只考虑网上Web服务功能与质量属性,忽视用户网下服务需求的弊端.基于O2O环境中用户对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的综合需求,这篇文章对传统的Web服务描述进行了扩展,构建网上网下服务描述模型,设计了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的FQoS和QoS指标体系,定义了QoS属性的量化公式,建立了服务资源本体元模型,实现了对服务资源全面整体的描述,解决了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功能质量协同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