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Ka频段收发前端的工作原理和工程研制结果。该收发前端采用四次谐波混频器、毫米波微带滤波器、多芯片混合集成等技术,具有高性能、小型化、高可靠性等优点,并在宽温度范围、振动、冲击等条件下,满足毫米波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毫米波频段军民用电子信息系统并行多功能、全频带、集成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毫米波综合化信道技术发展需求。综述了国内外宽带综合化信道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可配置宽带毫米波前端的信道架构、全信道单片集成、超导技术、宽带线性固态功放等毫米波综合化信道技术发展方向,给出了开展毫米波宽带综合化信道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用于非相参雷达导引头的毫米波接收前端小型化低温漂设计技术。采用多芯片混合集成电路和镜频抑制混频器技术,设计了一种小型化三通道高放混频接收前端。针对非相参雷达特点,对接收机本振采用频率漂移的温度补偿技术,保证了全温范围内接收机对信号频率的稳定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接收前端噪声系数低于4.0 dB,镜频抑制大于25 dB,全温范围内温度漂移小于0.6 MHz/℃。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机栽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裂缝面阵天线的结构、技术要求以及制造难点,对天线制造的工艺方案、工艺路线以及加工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主要工艺技术难题的解决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超宽带射频前端组合杂波干扰过多和体积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将射频前端通过采用毫米波二次变频的设计方案,使得输入中频和输出射频之间的频率间隔加大,削弱了混频导致的频率组合、杂散和本振反向辐射等干扰。通过对器件功率及电平的合理配置,实现了低噪声、宽频带、大动态的输出,在大于4 GHz的接收频段内,其噪声系数小于3.6 dB,动态范围大于55 dBm。该接收前端还具备低成本、结构紧凑、重量轻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对抗、宽带侦察接收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TDRSS用户应答机毫米波前端双工器的研制。双工器采用波导E面金属膜片滤波器和波导E面T形接头的结构形式。对设计中方案选择,结合数值技术和电路CAD技术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所采用的电路模型作了详细介绍。最后给出了双工器的测试数据。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可用于直至3mm频段的双工器和多工器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袁俊英  周敏学 《科技转让集锦》2011,(11):217-217,226
本文通过介绍了青海康扬水电厂灯泡贯流式机组主轴密封的结构、工作原理、供水及主要安装工艺技术要求等几个方面的论述禾分析机机运行过程中主轴密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和该电站的机组主轴密封在投产初期多次发生漏水的原因提出改造建议,初步改造后经过运行检验得出主轴密封工作可靠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Ka频段LTCC收发组件(章圣长,崔玉波)讲述了一个基于LTCC技术的Ka频段TR组件。所有无源器件和毫米波裸芯片集成于多层LTCC基片中,尺寸为30mm×30mm×4.5mm的封装。测试结果显示了采用LTCC技术对Ka频段TR组件小型化和气密封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毫米波有源相控阵TR组件研究(黄建,甘体国) 毫米波TR组件毫米波是毫米波有源相控阵的关键部件,其高精度数字移相、集成化和小型化对目前毫米波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中频移相的新颖毫米波有源相控阵TR组件及其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大量的毫米波图像并建立相应的人体数据集进行检测,提出基于Faster R-CNN深度学习的方法检测隐藏于人体上的危险物品。该方法将区域建议网络和VGG19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面向毫米波图像目标检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了提高毫米波图像的处理能力,采用Caffe深度学习框架在图形处理单元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Faster R-CNN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毫米波图像中的危险物品,并且目标检测的平均准确率约94%,检测速度约为6 frame/s,对毫米波安检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有源相控阵技术发展趋势,提出集成技术是毫米 波有源相控阵TR组件的关键技术,并按制造和装配层次将毫米波有源相控阵TR组件的集成分 为芯片级、子阵级和 全阵级等三级集成。分析了各级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提出关键集成技术发展路线 ,指出毫米波TR组件专用多功能芯片、垂直互联和高效小型化液冷器等三项技术是当前需重 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毫米波平板隙缝阵天线具有增益高、副瓣低、体积小和质量轻等优点,是毫米波雷达的关键设备。针对其多层、空腔、薄壁的复杂结构特点和加工精度高、封装性好的工艺要求,结合集成工艺设计,应用CAD/CAM一体化技术和精密连接技术,实现了天线的高技战术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全模拟Ka频段自适应射频对消技术,用于解决连续波雷达收发隔离不 足的问题。该技术利用了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矢量叠加后相互抵消的基本原理,采用毫米波 解调器把泄露信号分解为I、Q信号,经有源滤波放大网络后再通过毫米波矢量调制器构造出 与泄露信号等幅反相的矢量,并通过波导耦合器馈入接收通道与泄露信号叠加达到对消效果 。采用此技术,研制出了一台带对消器的Ka频段单天线连续波雷达原理样机,在600 MHz  对消带宽内,对消度达到25 dB以上,最大对消度35 dB。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Ka频段收发组件模块化设计技术,探索了具有通用化、小型化、系列化特性的Ka频段 收发组件高效设计开发模式。通过毫米波收发组件功能分析,完成了模块体系规划和标准模 块系列开发,并设计了新型模块接口和连接件。采用标准模块实现了收发组件模块化设计, 验证了模块体系的有效性和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模块化设计技术在毫米波 收发组件高效率开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目前毫米波技术在导弹制导领域的应用,介绍了毫米波制导的关键技术,并对毫米波制导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毫米波器件的技术进步和研发水平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对毫米波器件关键的材料、工艺及集成电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技术的应用在军事上有着广阔的前景,对雷达、毫米波通信、精密制导等装备的研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通信已经成为越来越普及的无线通信方式。红外通信是以红外线为载体来传送数据信息,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空间接入灵活、无需连接线等优点,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采集系统是在多种场合都有着重要应用的系统,现场的某些参数要通过传感器采集后送到前台机的数据接收端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前台机要把这些数据传输给后台机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以便于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阵列信号频分复用毫米波传输技术。采用分组二次上变频频谱装配频分 复用和解复用技术,实现多路阵列信号在一条宽带毫米波链路上进行双向传输。通过设计控 制和幅相校正技术保证了阵列信号分量间的良好幅相一致性。完成了30路阵列信号传输设备 研制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该技术可以应用到多路阵列信号的毫米 波传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