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标准,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因此,广大农金工作者,要牢固地树立支持商品经济的观点,自觉地运用金融手段,为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服务,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2.
董百泉 《经济问题》1991,(11):13-14
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曾经开展了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当时提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用什么标准来检验一切事业的成败呢?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的得失呢?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路线是非、思想是非、理论是非呢?这就是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措施,都必须坚持;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都必须革除。实践证明,这个标准是对的,但是,从1989年制止动乱以来,有些同志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进一步论述了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事实依据和必要性,全面反驳了胡钧教授强加的不实之词和无理指责及其任意曲解。不赞同胡文根据其不完整准确解读马恩的有关论述得出对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完全、绝对肯定的观点。本文就生产力标准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的区别,马克思高度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不限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判断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与判断以往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的异同,马恩既确认一切剥削制度的产生与更替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又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了批判的科学态度与理论,进行了辨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经济问题》一九八五年第七期刊登了韩振江同志的文章《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以下简称《韩文》)。对于《韩文》所阐述的观点,有些地方我们不敢苟同,在此谈一点看法,与韩振江同志商榷。 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在改革过程中,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  相似文献   

6.
<正> 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吗?这是我国经济学界生产力二要索论者和生产力三要素论者长期争论的焦点。孙冶方同志在《经济研究》1980年第1期上发表了《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的几个争论》一文,阐述了他一直大力宣传的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的观点。但是,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孙冶方同志对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是不充分的,特别是第二部分有几处值得商榷。本文提出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孙冶方同志和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进入 2 1世纪 ,江泽民同志在坚持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 ,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如何发展生产力以及发展生产力的目的等基本问题 ,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即江泽民发展生产力思想。它适应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对于指导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更应把发展生产力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把生产力标准看成是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发展生产力,在现阶段要加快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还没有完成。如何继续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在理论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并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的进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化。在这关键的时刻,江泽民同志的《5.29讲话》再一次强调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必须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学术月刊》近年来刊登了三篇文章,讨论精神生产力问题,我读后有启发,也有些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共同讨论。一什么是精神生产力什么是精神生产力?晓亮同志说;“精神生产可以定义为生产各种观念形态的精神产品(科学技术知识、文学艺术作品、宗教观念、哲学观点等等),精神生产力就可以定义为生产精神产品的能力。”又说:“我这里说的精神生产,主要指科学、知识、文化、意识形态等等。这些东西,不管看起来多么玄妙,但都离不开物质,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人脑、人体。……精神生产不仅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而且精神生产力本身也是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通过回顾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归根结底是用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群众拥护标准,也即“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工业经济管理学?有些同志认为就是工业生产力组织学;也有些同志说,是研究工业生产关系的学问。在我看来,工业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性质的部门经济学。它既研究工业生产力合理组织问题,又研究工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既是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党要从“三个方面”当好“代表” ,而且又要代表“三个方面的先进” ,这实质上是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个硬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也指出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 ,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 ,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尽管由我党的性质所决定 ,发展生产力当属自身的天职 ,但党在执政以后 ,能否始终坚持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忠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构成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等投入要素和表现要素劳动产品两部分组成。这样比较符合生产力的含义,同时可以进一步说明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有示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自觉、全面、迅速地发展生产力,需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人们对生产力,由不自觉的感性认识到自觉地研究、探讨、以达到理性的认识,曾经历了生产力思想萌芽和生产力概念产生时期;生产力概念在多种含义上使用和具体应用时期;生产力定义提出和生产力理论广泛传播时期,现在正是生产力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和指导生产力自身发展的新时期,是人们对生产力的理性认识阶段,对此,我们要有紧迫感,时代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张江  周玲 《生产力研究》2005,3(12):97-99
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揭示改革是中国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进一步确立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生产力标准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7.
先进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研究先进生产力,必须突破以往只停留在技术工艺层次和仅注重经济效益、短期效益的价值取向层面上,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即文明形态层次。密切关注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走向和趋势,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具体历史标准和动态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是否符合党员条件 ,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在肯定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的同时 ,指出 :“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地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些观点 ,是党的组织发展和建设理论上的新突破。首先 ,吸收新党员主要标准的理论 ,符合我国现阶段阶级和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和新实际。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多…  相似文献   

19.
坚持生产力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是统一的,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一段时间内,在宣传贯彻生产力标准问题上,曾出现某些思想混乱和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但不能因此怀疑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正确性,而应该通过全面准确地理解、宣传、贯彻生产力标准理论,澄清思想混乱,克服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李平 《经济师》2003,(8):25-26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是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也是现代科技与经济加速结合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些时代特征的本质反映。同时 ,也指明了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是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文章在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