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几何时,“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聚八方之财,兴办大教育”、“教育优先发展”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甚至现在也仍然在大力地宣传着。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经济、观念等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地区,人们对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奢望,一种愿望。到20世纪末,中国85%的地区达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还有15%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15%的地区,主要在西部农村地区。在西部,义务教育普及率最高的也仅为76%左右。西部农村教育的落后程度让人震惊、让人心痛,也让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为之焦虑。然而,究竟路在何方,还有待于关心教育事业、关心西部农村的人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在中国传统思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驱使下,我国中学生消费者成为了一大消费群体。学生没有收入,经济来源全部来自于家长,并且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所以一些中学生开始尝试理财,目的是让自己的资金更好的使用与支配。文章介绍了笔者理财的一些经验,结合身边同学的理财习惯现状,提出一些适合中学生理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去年北京某报上有一篇文章:《教育流水账一算吓一跳》。文中算了这样几笔账,其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兴趣"非常大,"81%的城市居民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60%的人表示就是举债也在所不惜";其二,我国目前高校学生每人每年费用6000元左右,按我国2001年在校大学生1100万人计算,"仅此一项我国一年即可增加660亿元人民币的有效需求";其三,我国高校不足"挡住了2/3考生的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乐安县在帮助被称为“特困乡中特困户”的少数民族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积极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到再苦不苦孩子、再穷不穷教育。  相似文献   

5.
"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2019年4月15日下午3点5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学校操场上,小学生们正在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看到总书记来了,学生们围拢过来,纷纷问习爷爷好,总书记高兴地同大家交谈,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中益乡地处大山深山之中,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孩子上学是个难题。习近平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经济增长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中央党校周跃辉认为,实现我国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内在潜力十分巨大,2016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仅为1.71万元,消费需求提升空间巨大;中国经济的韧性柔性不断增强,随着"互  相似文献   

7.
柳欣  曹静 《北方经济》2006,(7):31-32
目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消费不振。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5.2%下降到1994年的41.9%。之后又进一步下降到1998年的39%。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由1990年的0.8下降到1997年的0.7。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比较丰富,从绝对收入假说到相对收入假说,再到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每一种消费理论都力图尽最大可能地解释现实,但也都存在着一些欠缺。本文在描述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对消费的影响。解释目前消费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蕴藏着巨大的科技潜力.目前,大学毕业生和下岗职工人数的急剧增多,给就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研究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对于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潜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要览     
观点林毅夫:积极财政政策应向农村倾斜如何才能扩大消费需求?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的结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向农村消费需求转移,启动农村的消费潜力。林毅夫指出,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目前农民最缺少的是消费购买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向农村消费需求转移,主要是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让农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增加农民的收入。林毅夫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比较低的农产品价格保障,使农村增产不增收,而另一方面是对农业的补贴,只能短期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住宅已成为五大消费热点(住宅、汽车、旅游、教育、信息资讯服务等)中的第一增长点,住、行消费是目前以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居民的消费热点。有关专家认为,未来3年,我国装饰建材市场空间巨大。分析显示,从消费结构看:住房相关商品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方向。从市场空间看:我国居民住房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根据我国住宅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对制约居民消费扩张的关键因素及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金檑 《魅力中国》2014,(26):146-146
随着珠宝行业的繁荣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珠宝消费市场,珠宝首饰行业生产总值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珠宝从业人员与日俱增,从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千人到现在已达1千多万人,但是这其中接受过系统专业珠宝教育的人寥若晨星。河南珠宝市场消费潜力很大,河南是中国人口大省,根据2013年珠宝行业白皮书统计数据表明,河南省2013年度珠宝消费额达2.3亿,同比增长43%。河南又是中原经济区重点建设大省,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珠宝首饰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河北大名县政府大院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在大名流传着一句话:“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再穷不能穷教育”,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名县所有学校全都摆脱烧煤取暖。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以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最需要的刀刃上,这样的实际成绩,相信没人怀疑这是在作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需求乏力,农村市场启动难,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然而农村市场开拓不力的症结在哪里?如何去解决?这是最为迫切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讨。农村是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由9亿消费人口组成的2亿多家庭,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市场的开拓,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早在80年代末就有一些人眼光转向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把启动农村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开发农村大市场的努力已经好几年了,效果却并不佳。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但仅占有全国40%的消费品市场。…  相似文献   

15.
张展鹏 《魅力中国》2014,(9):160-160,162
目前社会高速发展,各种思想对艺术类大学生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外来思想对这些大学生的影响更大,这就使得其观念教育问题面临重大挑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学生的人数增多,其集体观念意识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因此相关层面应该对此加强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6.
华中炜 《发展》2003,(8):46-47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从业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4.7%。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仅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步阶段。 另一个数字:截至2003年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签约率达到5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大约100万大学生去向未定。 两组数字形成的巨大反差和矛盾,似乎是不可相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赖德胜教授和记者就此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7.
张宁 《中国经贸》2009,(11):56-59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现状伴随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也快速提升,从1997年的1.96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3.65亿吨.年均增长率约6%。国内石油产量已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目前,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近50%依靠进口.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提高。在近两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育事业和人口普查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已达到《教育纲要》2020年的预期规模;2011-2020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总规模将达到1亿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000万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三分之一;新世纪前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总需求人数;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课题组预测,即使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总招生规模按年均1.5%低速增长,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也将突破4000万人,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呼唤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定位与结构作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9.
应焕红 《浙江经济》2009,(10):34-35
农村消费市场是个非常庞大、有潜力的市场,其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对整个浙江经济发展形成持久的、巨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媒体撷粹     
《经济参考报》“十一五”中国应对十大考验“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发展有机遇、有挑战,而机遇大于挑战。考验一:社会公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全社会消费规模日益扩大,为经济增长创造巨大需求潜力;但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