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环保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调研组对镇海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进行调研。调研组对园区应用科技手段确保监管予以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园区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成效,认为该园区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一个样板。宁波镇海金属加工园区是全国唯一一家通过海关验收、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管理”的试点园区。据宁波海关统计,该加工园区自去年6月运营至今累计进口废旧金属30.5万吨,进口金额9000万美元,已向海关缴纳税款1.37亿元,再生资源加工产业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作为再生资源加工…  相似文献   

2.
我国废杂铜在铜冶炼投料中的比例约为27%,按2007年320万吨的精炼铜产量预计,需要86.4万吨废杂铜。加上铜材加工等直接利用部分的94万吨以及补充铜精矿进口不足所需的12万吨,废杂铜需求总量约在192.4万吨,其中国产68万吨,进口废铜将达到124.8万吨,这个数字比2006年增长2.8万吨。  相似文献   

3.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的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20.59亿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1.60亿吨,废钢铁利用量占当年粗钢产量的11%,废纸浆消耗量已占到总纸浆消耗量的65%以上。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已达10万余家,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8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4.
国内再生资源市场形势看好废钢铁1995年总趋势是货源趋紧,价格坚挺。全年需求量在2000万吨以上,而回收量仍徘徊在1500~1600万吨之间,市场缺口较大。由于外汇紧缺,影响废钢铁进口,目前国际废钢铁价格上涨,吨价已达170美元左右。废杂铜需求见旺,...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废料再生工业协会凤凰季刊报导,1986年美国废铝回收量约占其总资源(包括其国内原生铝生产和进口)的30%。 1987年,美国原生铝产量为661.5万吨,凌铝回收量达177.3万吨,约占27%。近十年来铝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年增加1%,而废铝回收量则大约每年增加2.5%。  相似文献   

6.
根据日前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我国共进口废铝23万吨,环比下降6.1%,预测10月份在国内再生铝需求并未出现明显改善,以及铝合金锭加工贸易订单继续受阻的情况下,进口废铝数量仍将维持低位。2012年1~9月份累计进口废铝194万吨,较  相似文献   

7.
据海关统计,1995年2月份,钢材进口量104.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1.7%,铜进口继续大幅下降,仅1760吨,比去年同期下降75%,其它有色金属进出口均有大幅增长;汽车进口7791辆,比去年同期下降46.8%。生铁、水泥、原木、胶合板进口均比去年同期下降,生铁、水泥出口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8.
’95铜价涨声甚响我国是世界钢的消费大国之一,由于铜资源相对缺乏,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正常情况下,我国每年铜的消费量为105万吨左右,约有1/3的铜需要进D。而且,其中自产的75万吨中,又有20万吨~25万吨需要进口原料(如铜精矿、粗钢、废杂铜等)才...  相似文献   

9.
数字     
前10月中行国际结算=2871.82亿美元 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日前披露:今年前10月,中国银行完成国际贸易结算量2871.8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1.8%,总量大大超过了2003年全年的水平。截至9月底,中国银行国际贸易结算在国内所有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为31.25%。前10个月我国进口原油=9959万吨 海关最新统计表明,今年1至10月,全国进口原油9959万吨,超过去年全年进口9112万吨的水平。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  相似文献   

10.
李可  丁凯 《浙江经济》2005,(12):24-25
化纤业的主要产品为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其上游为原油提炼物,产成品主要用于织造。据统计,20134年全国累计生产化学纤维1424.54万吨,较2003增长20.29%,其中:粘胶纤维96.61万吨,增长16.08%;台成纤维1313.96万吨.增长20.82%。据海关统计.2004年累计进口化学纤维168.40万吨.同比减少5.34%,其中粘胶纤维进口6.55万吨,与上年持平;合成纤维进口161.85万吨,较去年减少10万吨。  相似文献   

11.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原油进口达到3014万吨,依此进度,全年原油进口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有关专家认为,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在高价位持续大幅增加,对我国贸易平衡、工业、运输成本和国民经济运行都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固体废弃物拆解业对环境影响评估及整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位于浙江中部沿海,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路桥峰江镇就开始废电机、废旧变压器的拆解,为乡镇工业发展提供铜、铝、硅钢片等基本原材料。上世纪90年代初,路桥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从日本、美国、西欧、俄罗斯进口废五金电器进行拆解,固体废物拆解量逐步增长。以路桥峰江镇为主,包括周边的三个乡镇,集中了第7类废物进口、利用单位28家,区域内建有拆解企业30个,相关市场7个,个体拆解户1500户,直接从业人员1.3万人。1999年海关统计进口量67.8万吨,2000年实际拆解各种废五金电器80…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石油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急剧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2年进口石油6941万吨,2003年为9102万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攀升至1.2272亿吨。据美国能源部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日均740万桶,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日进口量。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吨至6.1亿吨,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8~2亿吨,缺口达2.5~4.3亿吨。可以说,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14.
<正>河北省石家庄市虽然原生资源相对匮乏,但是再生资源相当丰富。在人们的印象中,或许更多的废品的最终归宿是废品收购站。但是随着人们对于再生资源的重视,和资源的短缺,政府也在逐渐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高效利用体系,培养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据悉,石家庄全市每年淘汰可回收废钢铁180万吨,废有色金属5万吨,废纸板20万吨,废塑料8万吨,废玻璃8万吨,废棉15万吨;旧家电约111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取消实行了多年的进口汽车配额许可证管理,同时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此前许多人担心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将受到严重生存威胁。然而事实却是:据海关统计,2002年,中国汽车出口2万辆,随后几年高速增长,到2005年增至17.3万辆,出口金额也相当可观,2005  相似文献   

16.
孙斌 《中国经贸》2006,(8):34-35
据海关最新统计,6月份中国出口钢材同比增长102%;进口钢材较2005年同期下降33.46%。1-6月份累计净出口钢坯、钢材共计1057万吨,折合成粗钢为1106万吨。7月初,负责中国事务的美国贸易代表助理斯特拉特福德还曾发出警告称,目前中国大陆钢铁产量翻倍增长,美国钢铁工业面临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产生的边角料,报废的旧设备及旧家电等这些原本让人头疼的废旧物品,在浙江省宁海县变成了富含价值的"城市矿藏"。通过建立回收站、分拣加工中心、集散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宁海每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总量超过30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已成为撬动当地循环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随着工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宁海每年都有大量的旧机械、旧设备及旧家具、旧日用品、旧家电等产生,其中包含了废铜、铝、铅、锌等废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废塑料、废纸、废金属)的数量同比下降43.4%,其中废塑料的进口量降幅达99.1%,仅剩5万吨进口量。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对"洋垃圾"说"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能够倒逼国内再生资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强有力推动我国垃圾回收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废旧物资分类回收社会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物资分类回收的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生产的日益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由于分类回收能力的限制,大部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白白流失了有价资源,而且污染了生存环境。1 废旧物资分类回收的社会效益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六类可回收的废物量分别为:废钢铁4 300万吨,废有色金属120万吨,废橡胶92万吨,废塑料250万吨,废玻璃1040万吨,废纸1500万吨。这样一笔可观的再生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废纸的价值:回收利用1吨废纸…  相似文献   

20.
铜和铝是两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重要有色金属。我国经过多年充分证论后,制订了“优先发展铝,有条件地发展铜”的方针。我国铜资源不算丰富,有些含铜较富的矿处在边远地区,因外部条件(交通电力)跟不上,短时间难于开采。我国铜矿平均开采品位不到1%,选矿回收率88%左右。江西铜基地—贵溪冶炼厂的投产,使我国铜产量增加到近40万吨(电介铜不到30万吨),但铜资源仍然短缺,供不应求,需要进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