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企业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企业的道德责任必须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说起。学术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包括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狭义的观点则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的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因为这两者属于自律的范畴,需要通过企业的自我约束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夏艳春 《中国经贸》2014,(15):133-133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效的危机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本文从企业自身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自身责任和社会责任与危机管理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企业自身责任和社会责任管理及危机管理,探讨出基于社会责任的危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责任会计是企业在相对经济稳定过程中建立发展的会计监督控制制度,所以传统责任会计有其特定的局限性,传统责任会计主要强调成本管理,维持市场份额和组织的稳定性,因此,在多变和激烈的竞争中,传统责任会计监督和控制作用的发挥就受到了限制。现代责任会计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企业内部的责任中心为基础,对企业责任中心的经济和责任进行核算,并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和责任分明并能影响责任中心的行为的责任会计信息,引导和控制责任中心的行为方式,以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的现代信息控制活动或方法。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党宁 《当代陕西》2005,(5):44-44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软化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主体不完整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国有企业,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应该是由企业党委和经营管理人员共同构成,其中,企业党委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它的内涵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个完整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方,责任主体就得支离破碎,各种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当然,第一责任不等同于责任主体,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责任主体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起步较晚,有学者认为,我国法律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首见于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还有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是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规定。但笔者认为,二者虽对缔约过失责任有所涉猎,但并未确立完备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合同法》的颁布才意味着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6.
郭艳玲 《魅力中国》2010,(26):140-140,144
推定作为一种证明方法,转移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已成为通说。证明责任转移会严重影响刑事被告人罪责刑的承担。根据证明责任分层理论,推定转移的是“提供征据责任”还是“说服责任”,学者争论不一。本文将从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和刑事诉讼基本理念出发,论证推定只能课以被告人“提供证据责任”。  相似文献   

7.
责任成本是指由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责任成本核算就是将这一耗费按企业的经营责任层层落实到各责任中心,并对各责任中心发生的耗费进行计算与分析,进而评价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即责任利润)。这种以责任中心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会计称之为责任成本会计。  相似文献   

8.
黄瑶 《宁波经济》2005,(6):13-14,8
政府责任与政府信用密切相关,政府责任的缺失必将对政府信用建设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增强政府责任对提高政府信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阐述了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承担的几种责任,提出落实政府责任必须建设完善政府责任的监督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艳 《辽宁经济》2000,(12):44-44
一、严格执行产品质量严格责任制度  我国产品质量法中,将产品质量责任规定为一种严格责任,也即无过错责任。加强对这一责任学说现实意义的认识,对正确行使行政职能、审判职能和刑事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品质量责任学说,也即产品质量的责任者应当承担一种什么样的责任。严格责任学说中一个重要的主张,即消费者不可能是所有方面的专家,他们大多数只能通过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说明书来认识产品,一旦发生诉讼,这将使消费者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上。因此,美国等法制比较发达的国家,为这一理论设计了许多具体的原则。在产品立…  相似文献   

10.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维度,建立了山西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民企进行问卷调研,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研究了山西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研究表明:山西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状况一般;政府责任对山西民企的社会责任影响力最大,环境责任影响力最小;山西各地市的民营企业除伙伴责任承担状况差异较小外,其它履责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1.
杨雅厦 《科技和产业》2012,12(3):127-130
大学生就业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政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也存在着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缺乏考核和问责、政府调控不力导致结构失衡、政府服务不到位、政府立法滞后、政府相关制度保障不健全等困境。因此,必须从转变政府发展战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强化政府服务责任和完善法制建设与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2.
范姣艳 《特区经济》2008,235(8):96-98
目前我国境外就业中介法律制度初步建立,但是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阐明我国涉外劳务中介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国际劳工组织及外国有关立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我国境外就业中介应厘清管理关系和职能,从有利于求职者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人权和政府权力的关系出发,认为政府权力是人权的特殊形式,人权的价值决定着政府权力的价值。认为我国建立服务政府应以保障和发展人权为价值取向,以人权的内容为服务内容,以法治为保障,尤其是建立政府“双向”的责任制度,是建立服务政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曹军新  胡峰松 《改革》2012,(4):16-22
"新国十条"首次将地方负总责制运用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房地产业领域。由于制度设计尚未触及这项制度的核心功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缺位,导致房地产调控地方负总责制运行效率低下。为此,要建立政府组织责任和领导者个人责任的双重追究机制,借助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促使地方政府积极履行政策法律义务。建立和完善垂直管理部门的房地产调控合作机制,形成中央政策在地方的执行合力。同时,加快财税、土地供应制度和相关金融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胡建刚 《特区经济》2009,(11):16-18
权力与责任是不能分离的,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行政问责制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出现言行不当或违反民意的行为而对其进行道德和政治责任追究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问责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索。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政务公开、完善行政问责立法、强化异体问责、营造"问责文化"等方面深化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28日修订的新《审计法》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把经济责任审计提升到法律层面。但如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正确评价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和如何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汪娟  高军 《特区经济》2012,(1):274-276
民营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细胞,它所承担的慈善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慈善责任缺失的状况,这背后有着企业自身、政府制度层面、慈善组织层面和慈善文化层面的原因。民营企业自觉承担慈善责任不仅需要企业的自我规制,还需要制度和慈善文化的规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2200家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得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6个价值观因子,基于此将企业分成7个价值观群体,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应该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淄博市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一些成功做法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认为在目前尚不能完全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条件下 ,资产经营责任制无疑是一种既能明确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责关系、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和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又能实现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20.
Exploiting annual information on the work status of female workers from the Japanese Panel Survey of Consumers (JPSC),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n individual’s job status immediately after graduation, referred to as “first job,” matters for his/her future job career. Using the ratio of regular employees in the labor force in the year preceding an individual’s graduation as an instrument for the first-job status (i.e., regular job or not), we confirm that even for women, whose retention rat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men because of marriage and childbirth, individuals’ first-job statu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job status in the future. We further find that the effect gradually declines over the years and effectively disappears around 10 years after graduation. Finally, we find that the first-job effect is reversible: no negative effect of failing to obtain a regular job at graduation is observed if an individual can secure regular employment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period after grad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