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傅高义(EZRAF.VOGEL),1930年7月出生。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曾两度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权威机构之一)主任,被认为是美国惟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大学,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等著作。  相似文献   

2.
1月18日上午,回到故事的历史现场,三联书店出版的《邓小平时代》在中国内地正式首发。当天下午,样书被送给中央领导机关有关部门。首印的50万册全部被征订完毕。这本书起初是用英语写的,读者是西方人,2011年9月问世后,在英语社会引发巨大反响,销量居2012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各书之冠,并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击败基辛格的《论中国》荣获2012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书的作者傅高义是一位慈祥的老者,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出席了首  相似文献   

3.
悦读     
《中国报道》2013,(2):92-93
1月,两位中国伟人的传记作品几乎同时出版。一部是海内外公认的毛泽东研究权威李锐先生历经40年撰成的《毛泽东传》,一部是美国资深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先生倾十年心力完成的《邓小平时代》(中译本)。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今年又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两本"大部头"放在一起,值得期待。李锐以第一手原始材料为依据,以近身的观察分析为凭借,将毛泽东早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中提出:"邓小平在其一生中主要负责落实,而不是理论。"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是什么?季明:不能这样简单评价小平。我认为,小平作为一代伟人,既尽心尽职,真抓实干,抓好落实;又解放思想,探索真理,求真务实。比如大家对邓小平感受最深的三句话:第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确实是这样,小平同志一生所做的事情,根本上都是为了人民。不仅是治国的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傅高义教授 (EzraF·Vogel)是国际著名的社会学学者。 1989年 ,他以一本《先走一步———改革中的广东》首次向西方世界介绍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广东而闻名于世。十五年来 ,先走一步的广东和全中国一样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十五年中国的发展历史 ,与傅高义教授重谈“先走一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近 ,笔者在傅高义教授家中访问了他。笔者 :《先走一步———改革中的广东》这本书已经出版十五年了 ,先走一步的广东和全中国一样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十五年前 ,您是出于什么原因开始研究广东…  相似文献   

6.
薛涌 《中国报道》2013,(4):104-104
傅高义的《邓小平传》中记载了一段戏剧化的趣事。1978年,卡特总统的科学顾问FrankPress率领美国科学家代表团访华。虽然当时两国还在为关系正常化讨价还价,但邓小平立即提出美国接受700名中国留学生,并在未来几年接受数万名的要求。FrankPress震惊之余,在华盛顿时间半夜3点打电话叫醒了总统,仿佛是一桩生死攸关的国际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悦来 《上海国资》2011,(5):104-104
<正>围绕中国模式的讨论已经很多,但这本书引起的震动却出人意料,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内的全国几十家媒体均在版面显要位置,以较大篇幅刊登了专家学者的书评文章和对作者的采访报道,一时间好评如潮。《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曾任邓小平同志资深翻译,现为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这位走访过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学者,对文明的崛起有着深沉的思考,他在书中将"中国模式"归纳为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并作了深入阐释,不仅赋予"中国模式"以深刻涵义,还更深层次地提出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因此,《中国震撼》被认为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作者特别指出,通过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由上、  相似文献   

8.
离得越近,可能反而看得不那么清楚;离得越远,离得又有距离,可能看得更清晰和更准确. 不久前,王石先生在美国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预约时间拜访Vogel教授(中文名:傅高义),领教日本德川家康时代课题指导.老先生是学术圈著名汉学家,知道我来自深圳,详述广东80年代改革特征,85岁(实为82岁,编者注)的记忆仍很清晰.出版不久的《邓小平》花费了10年时间,令人佩服感叹.此外,老先生还是日本专家,30年前出版专著《日本第一》在美国引起震动.  相似文献   

9.
<正>1979年,日本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之时,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出版了《日本第一》这本书,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作者以实地采集的信息和材料,通过社会研究的手法,总结战后日本复兴之路的特质,肯定了日本拥有诸多社会模式方面的成功范例,并认为,对发展速度正在减缓的美国是一面可鉴之镜。2016年,这本世界畅销书在中国新版亮相,傅高义教授特别撰写了新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11日是一个注定要被中国当代文学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一时间,莫言和他的小说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书店里,原本囤积蒙尘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被抢购一空,以至于一些热情而性急的读者直接向出版社预订;各路媒体也一窝蜂地奔向"高密东北乡"那片"邮票般大小的地方".那里是莫言的文学根据地,他正在那里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开启了和平发展合作新时代."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开始转向"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何应对新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苏联解体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开始了他著名的南方视察谈话.邓小平站在时代前沿,敏锐地发现冷战结束后全球进入了和平与发展新时代,他准确地把握中国对外开放融人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时机.在他推动下,中国领导人抓住时代转变带来的机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在发展经济时去意识形态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成功地融人经济全球化,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2.
于光远,1915年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尤其在哲学、经济学领域著作甚丰,影响颇广。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他在批判右倾思潮的研究和宣传改革开放理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就提出要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张。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他在这方面又做了大量研究,于中共十四大前出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札记)》一书。他曾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等职。主要经济学著作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的中国出版业界,有一件引起轰动的大手笔--9月,由中国著名作家苏童书写的小说《碧奴》在国内一面市,就受到了各大媒体及读者的追捧.短短半年时间,如今,《碧奴》已热销11万多册,并向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版权.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今日重庆》2013,(8):95
《有可奉告①》凤凰网文化频道著新星出版社不甘沉默,有可奉告。本书作者涵盖各个文化领域,作家、戏剧家、艺术家、学者群贤毕至,畅所欲言。他们全从自身经验出发,讲述一个微观层面上的"内心浮世绘",又进而从多角度共同构筑出一个宏大意义上的"中国全透视"。《影像中的国》李玉霄沈洪编著中信出版社让镜头见证时代,用影像理解中国。一本用影像和文字记录当代中国无数瞬间细节的著作,也是中国纪实摄影  相似文献   

15.
王先谦晚年身体状况极差,总是在和病魔作斗争,却完成了三部外国史地著作《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其缘由主要有二:其一,王先谦认为,中国对于域外的研究,应有专书讨论,解释清楚模糊问题。其二,提倡学习日本,不支持盲目学习。这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学者的人生夙愿,所以即使在他身体状况非常差的情况下,也要完成外国史地著作,这也是王先谦由早年研究中国传统典籍到晚年撰写外国史地著作的学术转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美国学者莱斯特&#183;布朗出版了《谁将供应中国食物?》一书。他预测我国粮食产量将很快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当时,他的观点在我国受到严厉批判。几年后。他的预测成为事实。今年,他推出了《地球不堪重负:水位下降、气温上升时代的食物安全挑战》一书。书中对我国食物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看法。这一期,我们发表该书摘要,供读者朋友参阅。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日本学者日下公人在其著作《新文化产业论》中提出,"文化(包括文化符号)可以产生高利润"、"文化必将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日]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东方出版社,1998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1世纪的城市发展必然是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单纯地走经济型城市的道路显得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一个城市而言,综合竞争力将是  相似文献   

18.
中村哲是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他立足于对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历史研究, 着眼于把握现代世界结构变化的性质,在批判传统的理论学说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自成一理论体系,在日本史学界颇有影响,也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注意。他的著作《奴隶制与农奴制的理论》和《近代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中译本已于1994年分别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村哲的近著《中国前近代史理论的再构成》一文(载于中  相似文献   

19.
正类出《太平编览》在太平兴国年间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此改名为《太平御览》。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个成语对现代的中国人依然有警钟长鸣的意义。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发了一则重要新闻:江泽民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由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率领的美中协会代表团,傅高义博士就是基辛格北京之行的重要成员之一。1997年秋天江主席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同样有一个令人熟悉的身影——傅高义博士。 博高义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