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萌 《今日重庆》2008,(7):71-73
回溯时光的长河,在上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大地正酝酿着推翻腐朽清王朝的革命风云。1904年2月的一天,重庆朝天门的江面,飘浮着冷冷的雾气,码头上一艘刚刚停靠的轮船上,走下来一批从上海来的旅客,其中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留着浓黑胡须的男子,他的行李是几个上了锁的手提箱,箱子里面装着当时的清朝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的“禁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庆市歌舞团推出了原创大型现代交响舞剧《邹容》。2011年7月25日,舞剧《邹容》在重庆大剧院举行了首场演出。虽然这台舞剧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和音乐,依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邹容是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最著名的理  相似文献   

3.
正两度"人民文学奖"获得者汗漫的最新散文集《南方云集》收录了13篇文章,共23万字。在《一枚钉子在宁夏路上奔跑》中,作者写他居住的小区周边的零零散散、人物百态。叙事的角度很刁钻,从宠物狗、公鸡、咖啡馆、小面馆、理发店等细微之处着手,透过人们习以为常的景象挖掘蕴含的深意。《一个人的上海地图》里有很多巧妙的见解,比如"外滩如同上海的露天阳台……也是一个舞台,舞台上的人都在不过分地表演自己"。  相似文献   

4.
正接到个贷经理的电话,周思源兴奋地狠灌了几口冰红茶。"没想到这么快就放款了,跟做梦似的。"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原本打算和贷款行打一场"硬仗",因为身边一些朋友等待放款的周期长达三个月甚至半年,没想到他月初才接到贷款审批通过的通知,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到账。7月28日,记者走访上海13家银行支行发现,顺应全国多地松绑房贷  相似文献   

5.
1949年9月1日,中国末代皇后老师、一代词人陈曾寿在上海马斯南路寓所辞世,享年72岁。去世前的3天,老词人强打着精神写下了一阕《浣溪沙》:"日课多年取次休,春来与病久绸缪,那堪梅雨更淹留;香篆消沉闲睡鸭,小窗屈曲上牵牛,看花随分待凉秋。"对曾经的梦想不再有什么期望了,或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有着"海内三陈"之称的苍虬词人还在念及他的女弟子——婉容。他的记忆摇回17年前的冬天——陈曾寿接到逊帝溥仪的电召,带着女婿周君适匆匆忙忙地离开天津,奔赴旅顺。  相似文献   

6.
关于山城往事,你还记得多少?革命军邹容、实业家卢作孚,斑驳的老城墙、陪都的旧公馆,拉船的纤夫,穿旗袍的摩登女郎……国内顶级管理咨询公司高管黄莹和王焕新,将百年山城往事首次注入重庆火锅,让重庆火锅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独显魅力,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也吸引了天津卫视创富节目《非你莫属之藏龙卧虎》,赢得了明星兼天使投资人曾志伟和张巍100万元天使投资。  相似文献   

7.
悦来 《上海国资》2011,(5):104-104
<正>围绕中国模式的讨论已经很多,但这本书引起的震动却出人意料,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内的全国几十家媒体均在版面显要位置,以较大篇幅刊登了专家学者的书评文章和对作者的采访报道,一时间好评如潮。《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曾任邓小平同志资深翻译,现为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这位走访过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学者,对文明的崛起有着深沉的思考,他在书中将"中国模式"归纳为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并作了深入阐释,不仅赋予"中国模式"以深刻涵义,还更深层次地提出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因此,《中国震撼》被认为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作者特别指出,通过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由上、  相似文献   

8.
正"小姐,您好!我想兑换泰铢。""抱歉,目前泰铢已经兑完,要等主管来补进。"田先生退后一步,将外币兑换窗口让给了后面排队的市民。仅过了10分钟左右,他就如愿以偿地兑到了1000泰铢。这一幕不是出现在银行和机场,而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地铁换乘"中枢"人民广场站。3月1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开业仅一周的这家外币兑换"便利店",它是首家入驻上海地铁系统的  相似文献   

9.
张仲 《重庆与世界》2011,(20):74-75
1840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攻破中国的大门,列强入侵,中国政府割地赔款、约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885年,邹容出生在重庆府(巴县)城内夫子池洪家院子的一个富商家庭,原名桂文,曾改名绍陶,又名威丹,蔚丹,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他从小天资聪颖,勤  相似文献   

10.
<正>陶冷月是20世纪初较为活跃的画家,他处于开发较早、洋风普及的苏州、上海一带,他对中国画革新的问题,对中国画融合中西的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1932年的秋天,以"新中国画"享誉当时中国画坛的陶冷月,乘船沿江而上入川来渝,除了画笔,他还携带相机,一路摄影写生并举。在重庆停留数月期间,他创作了《高松皓月》《源泉无尽》等画作;游览重庆及周边金佛山等地,趁兴展开拍摄,留下大批风景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