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月     
《今日重庆》2013,(5):4-4
1926年5月今年是重庆合川人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87年前的5月,第一艘"民生"号下水交船。这艘"民生"号是由卢作孚发起筹组的民生公司筹备处用3.5万元在上海定购,为载重70吨的钢质客轮。1926年6月,"民生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卢作孚被推选为总经理。7月,"民生"号到达重庆,开始载客开往合川,开辟渝合定期航线。至1929年,民生公司已有"民生"、"民用"、"民望"三只轮船经营两条固定航线,使重庆、合川、涪陵三城间每天都有轮船往返。与此同时,民生公司采取"化整为零,统一川江航业"的战略,收买或合并其  相似文献   

2.
正1938年10月24日,一艘满载物资和人员的轮船鸣笛启航,驶出宜昌港。一场被称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在40天的川江航运里昼夜不息。这是中国抗战中最惊心动魄的悲壮航行。总指挥是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民生公司总经理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他的指挥下,民生公司的24只轮船,850多只木船,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将拥塞在宜昌的150余万人,100余万吨物资,15家兵器工业、航空工业、  相似文献   

3.
龙春雨 《中国西部》2013,(30):110-114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轮船公司(现民生集团的前身)的创办者。民生公司到1949年,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他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才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1938年秋天,民生公司用仅有的22艘轮船和征用的850只木船,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用40天时间,赶在枯水期前,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人员抢运入川。亲历这一壮举的著名学者晏阳初称,“这是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敦刻尔克是1940年5月,在德军闪电战攻击下,英法联军33万人从法国港口敦刻尔克经英吉利海峡撤回英国,为二战反攻保留下有生力量。宜昌大撤退,则保住了抗战中国的工业命脉。如果说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两个国家的力量和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那么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为此民生公司共牺牲116人,这一壮举在中外战争史上仅此一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回顾了自近代开埠以来至20世纪20年代列强在中国航运业发展的历程,重点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英日两国的航运网络:1.从航线的覆盖范围看,日本与上海以北的港口联系更为紧密,英国则与上海以南的港口更密切,在长江一线,英日两国虽都深入长江上游的重庆,但英国在长江挂靠的港口数量更多,日本集中在长三角发展内河航运,英国则在珠三角的内河航运上具有垄断地位。2.英国是以上海和香港为双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日本则形成了以上海为单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从三大航线看,两国的轮船公司都覆盖了最主要的港口,但在航线的内部结构中存在错位竞争的现象,英国航运网络中排名前十的航线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以南的南洋航线,日本则集中在上海以北的北洋航线和日本内部航线。3.英日两国在华航运网络的结构和特征与地理因素、制度安排等有较大关系,两国的轮船公司都依托殖民地或势力范围拓展航路,日本通过"命令航线"对轮船公司的航线进行资助和统一安排,英国则通过轮船公司之间的协调进行分工和配合。从甲午战争之后,至20世纪2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英日航运网络之间形成了既正面争夺又错位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回顾了自近代开埠以来至20世纪20年代列强在中国航运业发展的历程,重点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英日两国的航运网络:1.从航线的覆盖范围看,日本与上海以北的港口联系更为紧密,英国则与上海以南的港口更密切,在长江一线,英日两国虽都深入长江上游的重庆,但英国在长江挂靠的港口数量更多,日本集中在长三角发展内河航运,英国则在珠三角的内河航运上具有垄断地位。2.英国是以上海和香港为双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日本则形成了以上海为单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从三大航线看,两国的轮船公司都覆盖了最主要的港口,但在航线的内部结构中存在错位竞争的现象,英国航运网络中排名前十的航线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以南的南洋航线,日本则集中在上海以北的北洋航线和日本内部航线。3.英日两国在华航运网络的结构和特征与地理因素、制度安排等有较大关系,两国的轮船公司都依托殖民地或势力范围拓展航路,日本通过"命令航线"对轮船公司的航线进行资助和统一安排,英国则通过轮船公司之间的协调进行分工和配合。从甲午战争之后,至20世纪2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英日航运网络之间形成了既正面争夺又错位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卢作孚(1893—1952),重庆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编著有《卢思数学全解》《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等书籍。跨越"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各有成就。翻开中国近现代史,卢作孚是不能缺席的。2003年重庆市评选的"十大文化名人",给卢作孚的评语是,他留下的  相似文献   

8.
2004年7月和8月,达飞轮船、中海集运和中远集运都相继在太平洋航线上推出了自己的首艘8000TEU船。2004年9月,中远集运又引入了第2艘超大型集装TEU船——中远深圳号。紧接着,地中海航运的8000TEU“地中海Texas”号也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1927-1937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发展状况。这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一些变化;例如1、航运力量增长较快,1936年中国轮船吨位数比1927年增长一倍以上。2、中国航运公司有相当的发展,1936年时拥有5000吨以上的大中型轮船公司已达27家。3、出现了全国性的管理航运业的组织机构航政局。4、轮船和铁路的联运得到加强,新航线开辟,等等。本文对中外航运力量的对比、中国轮船公  相似文献   

10.
伊克昭盟煤炭集团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大中型煤矿10处,原煤年产能力达500万吨。在包头等地设有8个煤炭集装站,年发运能力为800万吨以上。拥有自备火车皮40列(1871节),2万吨级轮船1艘,载重汽车600多辆,形成了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航运一条龙运输系统的经营格局。在主营煤炭的同时,集团公司本着"一业为主、多元互补、综合发展"的方针,与韩国黄海贸易株式会社合资兴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