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子 《福建税务》2002,(1):42-42
目前有一些企业对经营试行年薪制,企业经营平时按规定领取基本收入,年度结束后,根据其经营业绩的考核结果确定其效益收入。有些年薪制企业经营在年终取得较高收入后,会拿出一部分钱损赠,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计算他们损赠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呢?  相似文献   

2.
咨询服务台     
<正>纳税人如何申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答:纳税人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号)规定的加计抵减政策,仅需在年度首次确认适用时,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办税服务厅提交一份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适用5%加计抵减政策,  相似文献   

3.
税事文摘     
《税收征纳》2007,(9):40-43
对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机关服务中心恢复征税,明年起税务机关向每个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盐增值貌税率下调至13%,科技成果转化为股权暂免个税不需审核,两岸直航金马澎业务免收两税,向第八届民运会损赠可获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4.
《税收征纳》2023,(12):46-47
<正>【问题1】纳税人享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以下简称三项加计抵减政策),是否要向税务部门提交声明?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有关征管事项的公告》(2023年第1号)规定,符合规定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应在年度首次确认适用加计抵减政策时,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办税服务厅提交《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  相似文献   

5.
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人应纳增值税义务的发生时间有可能在应税行为发生前和应税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或者应税行为完成后这几种情况.如果纳税人应当确认而不确认收入,对企业的影响将会非常大,企业将会因此无心之举而付出额外的代价.纳税人将预收账款转为收入的时间,要根据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来确定.纳税人的应税行为一旦发生,纳税人就要及时确认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些纳税人当时不确认收入,而是要等到企业开具发票时才予以确认收入.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给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脱险,早日重建家园,社会各界人士及企业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税收历来鼓励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善举,规定纳税人捐赠可在纳税时按一定比例税前扣除。为此,广大纳税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税收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7.
论逃避追缴欠税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缴欠税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一种税收强制职能,该项权力的行使经常会受到纳税人的破坏,刑法为了杜绝该类行为的发生,规定了逃避追缴欠税罪,只有当纳税人非法拖欠税款并实施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时,才能依法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相似文献   

8.
王志辉 《税收征纳》2010,(4):34-36,41
一、填报依据及注意事项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填报纳税人本纳税年度发生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减免所得、减免税、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抵免税额以及减免税附列资料。  相似文献   

9.
咨询服务台     
《税收征纳》2013,(3):25-26
某单位以前购买的报税盘发生损毁,重新购买的费用,是否可以抵减增值税?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5号)第一条规定:"增值税纳税人非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由其自行负担,不得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因此,企业再次购买报税盘的费用不可以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纳税在往往会涉及应税项目,对不同的应税项目应有不同的税务处理,而税法中规定的多种情形下的多种税务处理方式,为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兼营或混合销售行为进行筹划设计,既贯彻了国家税收政策,又可减轻税负,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隋发  顾波 《哈尔滨税务》2000,(12):15-16
税收法定时效是纳税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然而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发生了多少纳税人因不按税收法定时限办理税收事宜而受到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这些税收法定时效的规定散见于多部税收法规之中,有的纳税人因业务繁忙而没有时间完全熟记这些税收法规。为了方便纳税人,笔将有关税收法定时效的规定归纳如下,您在办理有关税收事宜时,只要阅读相关标题下面的内容便会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价内税的消费税.可以在计算所得税时进行扣除,从而对企业的税后利润和所有权益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对应纳消费税进行合理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而对应税消费品不同的加工方式会使纳税人消费税税负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3.
《草原税务》1994,(4):48-48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专用发票。此项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专用发票的管理,堵塞偷税漏洞。但是,由于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不能取得专用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额,此项规定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小规模纳税人中的企业及企业性单位(以下简称小规模企业),  相似文献   

14.
章建良 《财会学习》2009,(12):52-54
一直以来企业清算业务所得税处理存在税收法规不完善的问题。现行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中都仅规定纳税人注销时注销登记的义务,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也仅有清算所得的概念,而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给企业清算的具体操作带来了困难,也给纳税人留下了空子,造成企业在注销环节清算业务所得税的大量流失。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三条、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增值税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张之庚 《草原税务》1998,(11):35-35
报载:现在到江苏省南京市地税局浦口分局,纳税人再也会因找不到人而犯愁了。该分局推行的AB角补位服务,使纳税户感到极大的方便。AB角补位服务规定,以项目负责人为A角,辅以工作性质相近的B角。当A角外出或有其他事时,由B角临时顶替这项工作,井保证为纳税人服务到位。谈分局还把AB角补位服务纳入岗位考核,如果出现工作失误.A角负主要责任,B角负连带责任。这条消息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给人以税务部门是在想方设法方便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行增值税筹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筹划的法律依据。增值税纳税人依法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身份的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不同,税收优惠政策也不同,而且差异较大。现行税法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有明确的界定: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纳增值税销售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且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经申请审批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符合一般纳税人标准而不申请认定的纳税人以上17%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并直接以销项税额作为应纳税额,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个人、非企业性单位和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也划归为小规划纳税人。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标准规定如下: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为主(具体规定为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其年总销售额50%以上),同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为小规模纳税人,100万以上为一般纳税人;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纳增部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为小规模纳税人,180万元以上为一般纳税人。  相似文献   

18.
视点     
《中国金融家》2013,(9):140-141
小微时代银行当有所作为国务院日前发文规定,从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预计此举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将年减税收近300亿元。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比以往增长6%以上。  相似文献   

19.
周翼 《税收征纳》2014,(7):37-38
一、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纳税筹划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不属于一般纳税人。筹划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彭保红  陶俊霞 《税收征纳》2010,(5):41-41,44
某企业财务人员反映,他们是一家油气田企业,公司在2009年列支了一些资产损失,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损失,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想在今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税务机关竟然认为他们列支的部分资产损失,不符合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不允许在税前列支这些损失。纳税人应当如何准确申报扣除有关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