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认识的发展“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一个运行机制。所谓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相互推动关系。在这些要素中,最大的要素莫过于国家、市场和企业。所以经济运行机制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市场和企业三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国家、市场和企业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机制不是个主观政策,而是个客观规律。这个客观机制是近来才发现和认识的,是在赵紫阳的十三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这个机制的提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国家的财政分配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和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如何满足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不断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的现实需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财政经济工作和财政体制改革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八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实践,我认为在财政分配方面需要实现以下的三个“退出”和五个转变。所谓三个“退出”,就是指: 一是使财政分配彻底退出社会简单再生产领域。即是说,国家财政所进行的集中性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市场是宏观计划实现的中介,也是国家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桥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则可以概括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发展,在实践上也是一个长足进步和飞跃。按照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规则,国家管理经济就是通过市场这一中介进  相似文献   

4.
所谓企业活力,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内在的存活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创造力的具体标志。我国经济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大中型企业,极大地增强企业活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影响企业活力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二是企业内部素质。就企业的外部环境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增强企业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是由许许多多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组成的,企业充满活力,国民经济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缺乏活力,国民经济就难于发展,更谈不上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秩序。而企业分配问题则是影响企业活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分配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企业和职工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创造出适  相似文献   

6.
完善企业行为机制,使企业成为自行增殖、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有机体,不仅是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 改革中的企业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改革企业的外部环境,弱化国家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完善市场体系,放大市场功能开始,进入又转向改革企业的内部条件,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实行两权分离。然而,迄今为止,无论是企业的外部环境,还是企业内部条件,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进展,在相当程度上仍保留旧体制的框架。因而,改革虽然促使企业经营环境的相对松动,增强了市场意识,企业开始从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和速度转为追求利润和销售额。但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尚未真正确立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当经济环境松动以后,企业在自身利益的驱使和攀比机制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国家实施治理、整顿的政策中,有的企业经营者在这种经营环境下显得束手无策;而有的企业经营者却能在这种经营环境中勇于进取。这实质上反映出他们在企业经营与外部环境方面的认识问题。众所周知,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然与外部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企业活动是外部环境输入各种资源,通过生产过程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后再输出给外部环境,并经过交换使消耗得到补偿的连续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不仅要研究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而且首先要研究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命题;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目标模式。这就从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和它的运行格局两个方面,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构想和思路选择提供了基本的规定性。正如现代商品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市场经济一样,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质上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以社会经济生活转入市场运行轨道为基本要求的“市场化”改革思路,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来。“市场化”改革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本文着重就其中的财税体制变革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十分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一批城市正在崛起,它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规划组织城市经济科技社会综合发展方面,都表现出虎虎有生气,对外界事物十分敏锐,生产不断增长,效益显著提高,市场相当活跃,城市的综合功能大大加强,对于外部经济活动的影响也逐渐扩大。但也有一些城市却死气沉沉,反应迟缓,安于现状,经济社会的发展未见明显变化,对外部经济活动的影响日趋减弱。在同样的国度里,城市群体中的各个城市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截然不同的行为和行动能力呢?本文拟就城市活力,城市活力与企业活力的关系,城市活力的主要机制等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为了找准企业改革的基点,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吸取已经取得的经验教训。1.改革起步隐含逻辑的深刻启示。12年前,在不允许、也不可能对改革制定全面系统行动方案和理论准备的情况下,我们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入手,开始了企业改革。从恢复厂长基金、实行利润留成,到两步利改税,搞全面承包。企业普遍地感受到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的存在,由此启动了作为社会生产和流通的基本经济单位或“经济细胞”的活力的复苏。以此为起点,逐渐冲破了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的种种樊篱,生成了由企业自身活动确定产供销的“市场”,使企业有了自我施展才能的舞台。这样,抓住国家与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来启动改革,较之以往历次体制变动有着本质的区别,蕴含着改革走向纵深的逻辑展开的深刻启示。2.《决定》提出的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十分正确的。经济生活的实践证明,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了目前农村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对策,认为:围绕逐步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共存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法制,深入搞好农村内部和外部的改革,继续发展农村经营主体和市场机制,提高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进一步增强农村内部的活力,理顺外部关系,是实现深化农村改革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紧紧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绩。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使企业迸发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如对其稍作分析,就会认识到,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的行为短期化。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人的活动来进行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这个人首先就是以企业为单元的集体的联合的人。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因此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不是某个环节的特有现象,而是覆盖了一切工业部门的。我们必须对这种经济现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第六部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力量深深融炼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和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而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规范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逐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的经营活动绝不是就经济而经济,它是集生产经…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具有自我启动、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活力,才能求得生存发展。而企业外在表现出来的活力,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它的内在动力,也就是驱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劳动者积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这一基本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内在动力,那末即使它有再好的设备厂房、市场环境,也没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从企业兼并、重组、收敛等角度提出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沿着内部资本市场产生的原因,其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及作用,包括解决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的磨擦、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缺乏激励等方面进行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充分肯定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减少磨擦成本等方面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及作用,这一理论对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里,邓小平同志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转换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素质,已成为建立和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基于这一点,本文拟就转换物资企业经营机制举措谈几点看法和设想。或如何走出目前物资企业内部、外部存在的认识误区;或如何冲破目前物资企业所处的重重困境;或如何消除目前物资企业体制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从而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企业预算约束是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经济运行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运转过程的关键环节。企业预算约束的状况,鲜明地反映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立起合理的企业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而使整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活而不乱,稳而不滞,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因此,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一、理性思考源出于对实际生活体悟与判断中国改革在城市经济活动中的最初选择是增强企业活力。十年后的今天尽管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但尚不尽人意,以致于时下增强企业活力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旋律。从本质上讲这个主旋律能否贯穿始终,企业活力是否能最终再现,取决于企业对二个基本条件的创造和满足,一是企业内部动力。企业内部动力是指企业运行驱动的基本力量,它源于企业在主体(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巨浪,正冲击着旧的计划体制。在改革中,建立新计划体制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其目标模式如何?实现的步骤和条件又怎样?这些都是经济改革亟待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新计划体制的目标模式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基础上计划商品经济的计划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包括四个含义:必须是完全开放的,而不是封闭半封闭半开放式的体制;必须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为支柱,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体制;必须纳入社会主义市场运行轨道,以社会主义市场为中心运转,为社会主义市场服务的体制;必须是抓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全新的竞争环境,必须迫使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塑造企业灵活应变的新机制。 一、改革传统体制积弊、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辽宁省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省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国有企业严重缺乏活力也是改革的难题。我省原有的企业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国家直接经营,盈亏由国家统一负责,企业没有任何经营自主权。在这种企业制度下,企业既没有经营自主权,也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完全丧失了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地位,失去了其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的本来含义,因而也就不承担经济责任和经营风险,企业内部就不会有激励机制所产生的经济动力;既然不承担经济责任和经营风险,企业外部就不会有竞争机制所产生的压力,造成企业不可能有生存与发展的活力。近年来,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取得许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