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白露是一年中夏秋交替换季季节,是每年养殖生产中,第二次鱼病发病高峰期,水温昼夜温差大,水中各种理化因子会随之变化,鱼类因生理因素适应不了水环境急剧变化而容易得病。如果不及时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极易出现"白露瘟"现象。一、加强水质调控水质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水体  相似文献   

2.
<正>"白露到,塘口管理很重要,渔家难睡整夜觉"。处暑已过,白露来临。渔农们大都清楚:"白露"这个季节是水产品养殖病害的多发季节,防不胜防。原因有三:一是经历了盛夏酷暑和"秋老虎"的闷热天气后,气温渐降,气候转凉。  相似文献   

3.
<正>"白露"季节正值夏秋交替换季之季,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类新陈代谢减弱、对病菌、病害抵抗能力变差,加之,这时由于白天、夜晚温差大,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也随之发生变化,很容易引起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病以及暴发流行性鱼病的发生,若管理不当,给养殖户造成  相似文献   

4.
<正>鱼类养殖发病两大高峰期——"大麦黄"和"白露心"。"大麦黄"即每年4、5月份谷雨至立夏时期(春夏之交);"白露节"即每年8、9月份处暑至白露时期(夏秋之交)。随着季节的脚步,我们聊聊白露"劫"那些事。一、描述白露"劫"白露"劫"一般发生在白露节后,因7、8月持续高温、少雨,8月份中下旬白露"劫"就开始浮现。到8月底到9月份,白露"劫"基本大暴发了,华中持续到10月中旬,华南稍晚而华北则稍早结束。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4~5月是寄生虫、细菌容易繁殖的季节,很多大水面养殖户都注重在这个阶段对水体进行杀虫和消毒,但往往因为用药时间、药物种类、剂量掌握不好,会造成杀虫消毒不彻底,给后期的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隐  相似文献   

6.
<正>其次,杀虫药物是不能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药物的。这是因为水产养殖用杀虫药物绝大多数都是由农药转化而来,而杀虫药物的使用途径主要是依靠全池泼洒,在养殖水体中多次泼洒杀虫药极容易导致对水体和水产动物的药物污染。此外,关于预防用杀虫药物的依据不清楚,有宣传资料中介绍:"在疾病流行季节,每间隔10~15天用药1次",这种说法是缺少科学依据的。也有人认为如果能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9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预计病害发生情况总体趋好,但仍不能放松预防工作。另外由于正值白露节气前后,昼夜温差较大,为常说的"白露瘟"高发季节,更要注意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9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预计病害发生情况总体趋好,但仍不能放松预防工作。另外由于正值白露节气前后,昼夜温差较大,为常说的"白露瘟"高发季节,更要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9.
<正>鱼类网箱养殖进入秋、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预计病害发生情况总体趋好,但仍不能放松预防工作,特别是在白露节气前后,昼夜温差较大,为常说"白露瘟"高发季节,秋季又是台风多发期,因台风发生鱼体擦伤而  相似文献   

10.
<正> 每年的“白露心”季节,是鱼类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时正值秋季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类新陈代谢减弱,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差,若管理不当,容易引起鱼病流行,并造成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希望养鱼专业户在“白露心”  相似文献   

11.
<正> 秋季水温逐渐下降,水质稳定,鱼体生长最快。但秋季又是鱼病高发季节。俗话说:白露心、防鱼病。鱼池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生,极易引起鱼病。鱼病综合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要对水体饵料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死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有效地抑制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12.
<正>白露是一年中夏秋交替换季季节,是每年养殖生产中,第二次鱼病发病高峰期,水温昼夜温差大,水中各种物理因子也会随之变化,而鱼类因生理因素适应不了水环境急剧变化而容易得病。白露季节鱼病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细菌性鱼病;二是寄生虫病;三是泛塘综合症。  相似文献   

13.
正水作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鱼类等水生动物成活和生长。进入金秋季节,水温适宜,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摄食旺、生长快,鱼类的代谢产物在水体中也越来越多,池塘的生物耗氧量大增,水体中的氨氮等有毒物质随之增加,水质较难控制,对鱼的生长影响较大。常言道"要养好一池鱼,首先要养好一池水",因此抓好秋季水质管理显得极为重要,应突出一个"勤"字。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时期及病因 从九月份进入白露季节直到鳝鱼起箱前均会发生此病,主要是大鱼容易发生危害较大。大头病主要是由于高温季节食量大、排泄物多及网箱内残饵大量积累而引起水质恶化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又因此时箱内水草生长茂密随气温降低时箱内水草开始老化腐烂,池底残饵、粪便等进行无氧化解产生氨气、硫化氢和沼气等有害气体;引起鳝鱼慢性中毒所致。网箱设备过密,鳝苗放养密度过大或水体自净能力差的池塘也易发此病。  相似文献   

15.
绿色无公害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是在传统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选用抗病性强、品质优的品种,使用物理手段杀虫灭菌的一项栽培技术。具体要点如下:1.及时深翻晒土,杀虫灭菌。豌豆、小麦等夏粮作物收割后,及时深翻晒土,利用3伏天日照强度大的特点,晒死土壤中的蛴螬等地下害虫,杀死土壤中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河蟹塘水体日常维护管理1.定期消毒,维持水体生态平衡高温季节外源水发黑发红,水体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再加之蟹塘内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很多,水质易变坏,极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应防患于未然。在蟹病流行季节,每隔10-15天使用强碘或二氧化氯泡腾片对蟹池进行池水消毒,用来防止疾病的暴发,当  相似文献   

17.
<正>三、药物预防1.药物预防着重于对寄生虫的驱杀、水体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以及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塘的水生动物保肝与护肝。2.华中地区一般在4月份选择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杀虫预防1次,以后每20~30天杀虫预防一次;在5月份选用"鳃虫净"或"新车指净"(配合硫酸铜)预防单殖吸虫(指环虫、三代虫等)一次、选用铜铁合剂或"新杀车灵"预防杀灭原生动物纤毛虫(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等)一次,  相似文献   

18.
<正>白露过后,水温适宜,一般在20~30℃,鱼类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期,也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生长的黄金季节。因此,抓好秋季管理,对促进渔业增产增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适时轮捕成鱼减轻池塘载鱼量  相似文献   

19.
春季是渔业生产的起始季节,也是全年渔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因此做好鱼塘早春放养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做好以下五点养殖措施也是全年渔业高产稳产的关键保障。一、做好清塘、水体消毒工作首先要做好清塘、晒塘、翻耕、耙底工作,其中底质改良最重要,是保证好水质的重要因素。放养鱼种前15-20天注入5-10cm池水,对鱼塘进行清塘、杀虫、消毒,早春每亩平均1m水深用上一年茶子饼45kg左右,捣碎后浸泡二昼夜,加水稀释搅匀,全池均匀泼洒,除掉野鱼。  相似文献   

20.
<正>白露前后水温变化较大,鱼类进入全年第二个易发病季节。笔者近日入户指导过程中,已发现部分塘口开始发病,如何科学防治,对广大科技示范户来说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