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96年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农业处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1996年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6.8亿亩,比上年增加3000多万亩,总产量突破4.8亿吨,成为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又一个增产高峰年。1996年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是:1夏粮...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信息,200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571亿t,比去年增产448万t,增产1%。200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04亿hm~2,比去年减少209万hm~2,减2%。粮食面积调减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粮食价格始终在低位运行,种粮效益相对较低,农民主动调减粮食面积,尤其是在粮食购销政策放开的地区,粮食面积调减幅度较大。另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商》2005,(4):14-16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此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迟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高效有机复合肥。本发明以有机质和腐植酸为主要载体,采用特殊发酵工艺,加入无污染的除臭剂、转化剂使其除臭发酵,再加入适量的营养素,经烘干粉碎造粒即可。本发明一是原料易得,成本低,无臭无毒无污染;二是营养全、肥效高,能养地,可使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同样地块及品种,施同样价格的此肥与施其它化肥相比,可使蔬菜增产50%,水果增产30%左右,粮食增产14%以上。产品的营养成份、口味都优。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刷新历史纪录,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7年增产。7年间,我国粮食产量从8614亿斤增加到10928亿斤,增加了2314亿斤,年均增长率接近3.3%,这是195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增产时间最长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总供给水平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谷贱伤农”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最大隐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粮食安全和粮食供需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受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多变、国内耕地和水资源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范围粮价迅速上涨,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粮食问题的关注。"谷贱伤农"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最大隐患。从粮食价格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增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七年增产,今年很可能实现八连增。虽然,我国粮食实现了七连增,粮食总产量达到10916亿斤。但是,与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相比,中国的粮食安全仍然最脆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虽然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是这种平衡非常脆弱。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条件非常有限;第二,这  相似文献   

8.
<正>2004年我国实现粮食增产9%,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连续5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局面。据国家粮食局预测,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预计48000万吨,比2004年略有增长,但粮食需求仍然在快速增长,估计2005年中国粮食缺口高达2000万吨。我认为,粮食供求趋紧很可能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常态,对粮食安全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制约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国有大型骨干粮食企业尤其是中央直属的企业是加快构建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主要载体的构想,介绍了中粮集团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战略规划,并向国家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发展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我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3-4倍的人口,那么,我国农业是靠什么力量提高粮食产量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呢?美国哈佛大学的珀金斯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从1400年到20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数量增长了7-9倍,人均粮食消费量在长时期或者保持不变,或者只是略有增加,而同期我国耕地总数只增长了4倍,粮食总产量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靠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其贡献各占50%左右。自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粮食总产量增产途径基本上只是依靠提高单产,并且还要补偿因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下降所造成的负贡献近20%,提高单产所做的贡献高达119%。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它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怎样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了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从2003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十连增”,2013年粮食年产量12038.7亿斤,增产247.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那么,粮食产量是如何统计的?有哪几种统计方法?不同的统计结果揭示了怎样的事实?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阐述,对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国家奖励全国种粮大户人手一台大马力拖拉机,体现国家对国产先进农业装备助力农业增产的肯定和期待。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的粮食工作和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去年,我国粮食总产比上年增产470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为了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稳定粮价,去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粮食收储工作及时进行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各级粮食部门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千方百计筹  相似文献   

14.
叶明华 《财贸研究》2012,23(3):15-21
为从定量视角检验中国粮食是否实现稳定增产,通过收集1978—2009年12个主要产粮省份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计算各省粮食单产,同时构建H-P滤波分解模型,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并对短期波动的收敛性进行Mann-Whitney检验。研究发现:就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自1978年以来保持持续、稳定增产,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粮食增产趋势趋于平缓;就短期波动来看,粮食生产波幅总体较为稳定,但自2004年以来粮食短期波动呈现收敛性,粮食增长强度弱于上世纪80年代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调总队:粮食丰收,粮价缘何反而上升?199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46500万吨(9300亿斤),比1994年增产1990万吨(398亿斤),比历史最高的1993年增产850万吨(170亿斤)。人们在高兴之余,对粮食产量有没有这么多心存疑虑。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成为粮食改革整体推进的阻碍,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粮食流通体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正确处理和兼顾国家、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做到有利于逐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减少财政补贴;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调动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粮食的基本需要(特别是低收人家庭的生活),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利于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第二:正确区分政府…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要一手抓粮食增产一手抓计划生育王国强(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政法司司长)W现我国经济社会和控制人口的战略目标,农业和农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九五”期间我国人口每年仍将以14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按现有人均占有粮食水平,新增人口再加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十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重要问题。粮食问题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各项改革才有宽松的经济环境。要解决粮食问题,实现粮食产需平衡,从我国国情和粮食的实际出发,一要增产粮食,二要节约消费,三要搞活流通。粮食商品流通搞活了,可以促进粮食生产,满足粮食消费。本文仅就当前粮食流通中的几个问题,作些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致富天地》2005,(2):4-5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渊,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力争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2005年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目标,有许多新的政策因素和上作措施的支持,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有三个“不可低估”:一是2004年粮食生产足恢复性增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的空间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气候怎样、市场如何,都属不确定因素,会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不可低估。二是农民增收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收入持续增长的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促进农民增收的因素较为脆弱,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打破,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世界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夏粮今年又明显增产,国内粮食供给充裕,价格相对平稳。虽然本轮世界粮荒没有波及到中国,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将始终存在。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需要以财政政策为重点,继续深化改革,配套使用金融、法律和行政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