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作用与核心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变量,其中,目标变量主要体现在处理好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介变量包括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工具变量则包括中央银行操纵货币政策使用的基础货币、存款准备率与货币结构比三个指标。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尚未进入货币政策变量系统,而是实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数量型间接调控,其传导机制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历了从利率到货币供应量再回到利率的过程.下面本文分别分析金融创新与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然后探讨其对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历了从利率到货币供应量再回到利率的过程。下面本分别分析金融创新与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然后探讨其对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的发挥,首先是在货币市场调节金融机构的资金供求,进而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总需求。利率是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但是,在我国货币调控框架中,利率只能发挥十分有限的作用。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角度看,通过利率影响总需求、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利率机制仍然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中期目标主要是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贷款量;操作目标主要有短期利率、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自2010年以来,国家出于对通货膨胀、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担忧,多次出台收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从2010年1月18日起至今,12次上调准备金,5次上调贷款利率,这一切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不可否认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正是由于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凯恩斯正式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建立了IS-LM模型,将利率作为联系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枢纽以来,利率便成了许多国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的市场化工具。利率的传导途经也成了各个经济流派的争论焦点,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就从不同的经济条件出发,建立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来揭示这一问题,形成不同流派的利率传播途径理论,以揭示货币政策的调控措施怎样通过利率这个特定的中间变量传导,以引起社会总支出变化,从而实现政府的调控意图。从传导机制的角度看,宏…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三类: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各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货币供给在中长期是中性的,即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变化只能影响价格,而对实体经济的产出和就业无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货膨胀无论是对资源配置还是对长期产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三是由于货币政策难以避免的存在滞后效应,使得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容易造成实体经济的频繁波动,使得菜单成本和鞋底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体制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就从未来目标看,仍需努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政府,即中国人民银行。它的目标就是保卫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并在此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使用的工具是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此来完成宏观经济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是建立中央银行间接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前提,没有利率的市场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间接货币控制。利率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1.是否有完全竞争的市场?2.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工具是否能够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边际成本?发展各种市场工具操作货币市场,稳定和影响利率是保证利率市场化,避免利率大起大落的重要手段。货币市场的利率是银行信贷资金边际成本的调控器。3.本国市场决定的借贷利率对本国的货币政策和国际利率、汇率反应是否迅速?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和经济开放度的扩大,货币政策的工具操作和国外利率和汇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纲要》的要求,"九五"时期金融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第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促进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是货币政策的目标适当,即促使物价涨幅低于经济增长率。二是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三是改进金融调控方式,防止经济增长起伏过大。第二,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运行,促使金融秩序根本好转。一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与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战略性行动。一般讲,它应包括:(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应分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等层次);(二)货币政策的工具;(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作用;(四)货币政策的指标;(五)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反馈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三类: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由市场供应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利率改革必将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实施的以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为突破口的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既给农村信用社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给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防范风…  相似文献   

15.
10月29日,央行宣布9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下浮。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说预示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同时也预示着货币政策传导由货币供应量渠道逐渐向利率渠道的转化。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即中央银行,而且也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对象,即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能否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做出反应和理性抉择。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西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根据现阶段我国微观经济主体持币动机的变化,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由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使得相应的货币供给不能达到政策预定的目标,从而找出货币政策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筹资     
2004年前,农发行资金90%以上来源于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管理仅局限于向人民银行借还款和系统内资金调拨.但是,作为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主要投放渠道之一的再贷款,一般只是用于解决金融机构临时流动性短缺,其规模与利率水平要服从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从国内看,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攻坚战,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的压力在增大。从国外看,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构成不利影响。为促使经济回升,我国政府决定实行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围绕着扩大内需这一总体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控措施,继1996年、1997年三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之后,又于1998年3月21日、7月1日、12月7日三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促进货币供应量适度增加。1998年全年金融系统积极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预计1998年年初预定的国家银行贷款全年增加9000-10000亿元的调控目标可以实现,全年M2增长16-18%的目标也可以实现。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包括货币政策措施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正逐步显现,全年预定的8%的增长目标有望基本实现。金融系统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