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毅 《企业文化》2012,(12):79-82
有这样一段对话,员工甲:“早就知道按这样的设计加工,两个零件的对接肯定出问题。”员工乙:“那你为什么不告诉领导呢?”员工甲:“他们能听吗?再说了,出了问题,有他们顶着,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位员工拿着企业的工资,说着如此不咸不淡的话,着实令人气愤。但在感慨于职工对企业的责任与忠诚缺乏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管理到底要...  相似文献   

2.
就像他6.2英尺的高大身材一样,吴作栋是一位不可小瞧的人物。三年前我在新加坡采访李光耀时,就问过李光耀对新一代领导人有何评论?他先称赞他们“没有畏缩不前”,后来又补充道:“这些年轻人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来使新加坡获得成功。”我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采访“这些年轻人”中的核心人物吴作栋。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位学生仍然在做实验。他很不高兴地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这做什么?”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干什么呢?”“我也工作。”学生答道。“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卢瑟福问。“是的,教授。”学生自信地回答。卢瑟福更加不高兴了,皱了皱眉头,说:“你这样一天到晚地工作,有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4.
凌勇 《东南置业》2006,(7):114-115
名企业家克罗克在美国一所大学演讲后与同学聊天,他问“你们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哈哈大笑:“克罗克,你真会开玩笑,谁不知道你是卖汉堡包的?“克罗克告诉他们:“其实我真正的生意是房地产。”  相似文献   

5.
日前,我到某县一局机关办事,看到那里好几个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拿着剪刀在剪,有的拿着糨糊在贴,有的在复印。我大惑不解地问:这在做什么工作?工作人员“嘘”一声,小声对我说:“我们在招商!”  相似文献   

6.
“奇瑞发展最快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恐慌。曾请国外咨询公司帮助做一些梳理。我当时就问他们。我们的未来是什么?他们说,你们没有未来!”  相似文献   

7.
吴明 《企业文化》2012,(11):23-23
我去过一些公司的办公室,墙壁上往往贴着一些大字,最多的往往是这些词:严谨、求是、开放、创新、变革、追求卓越等,问那些公司的领导,贴这些标语是派什么用场呢?他们往往会自豪地告诉我:这是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是指导我们员工行为的规则。然后我再私底下问这个公司的员工,你们都遵守这些价值观么?他们往往会会心一笑:领导喜欢搞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8.
出了问题,不要总认为是因为员工的表现不够好, 而是要看到问题是否出在企业的系统上当员工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问:我有一个小型的软件公司,我的员工并没有超负荷工作,但我们总是超过规定的期限才完成任务。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总是在最后一分钟还在拼命干活,但我们有时还是逾期完成。为什么我的员工不能更好的规划他们的时间?或者,作为管理者, 我是不是需要做一些事情来改善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类询问:“他们什么时候才会解决问题?”“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反馈信息?”“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提供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当然,也会有另一种思考:“我能提供什么解决方法?”“我如何以更加合理高效的沟通方式获取信息?”“我该如何取得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记者:您认为中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和国外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有何不同?FRANK:在我的咨询经验中,西方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更多是从战略层面出发寻求顾问的帮助,比如说,他们会问:“我要做一个低成本供应商,在人力资源方面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好的实现公司的这一战略?”中国公司人事总监往往是从战术层面入手,他们常常问的问题是:“一个公司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公司的组织应该门的工作人员的水平。在西方,与我合作的客户方经理大多40多岁,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他们战术技术娴熟又具实力,他们请我做战略伙伴。在中国,我的客户…  相似文献   

11.
《企业研究》2003,(6):62-63
危机期间,企业身处困境,员工是企业的血液,供给企业正常运作所需的“氧气”。那么员工需要什么来支撑突然变得脆弱的神经呢?其实,企业领导人和HR也可以供给员工工作和生活的“营养”,这是一个相互关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过去,有个叫刘大的人,家里很富有。当时有钱可买官做,刘大就花钱买了个官当。上任以后,去谒见上司。上司问道:“你管辖的那个地方,风土怎样?”刘大说:“我们那儿并无大风,尘土就更少了。”上司问:“春花怎样?”刘大答:“今年春天的棉花每斤二百八。”上司问:“百姓怎样?”刘大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上司有些生气,说道:“我问的是黎庶。”刘大说:“梨树很多,结果子却是很少。”上司火了:“我不是问什么梨杏,我问的是小民!”刘大忙站起来说:“是,大人!我的小名叫狗子。”刘大谒见上司  相似文献   

13.
杨兆宇 《人力资源》2007,(4S):76-77
一天下午,到一位任董事长的同学家里聊天,我问他:我现在负责带6个大四学生搞实习,你们公司能接收不?为了事先打消他的顾虑,我接着说,他们的实习时间长达8周,实习期间不要工资,而且工作岗位不挑拣,干什么都行。他说:“我们公司的工作没有三个月时间熟悉情况,什么也干不了。”我说:“给你们打打杂,推销点什么也不行么?”没想到他一点面子也不留:“那也用不着。”  相似文献   

14.
每一期杂志新鲜出炉的时候,我们总要到采访对象那里,把杂志亲手送给他们。一次,恰巧那位采访对象不在,而她的同事接待了我,他翻了翻杂志后问我:“现在做记的也不容易,你送杂志过来一定是想让我们经理多订些杂志吧?”我反问他:“这有什么区别吗?”他把我的问话当成默许之后,竟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当然不一样了,作业务的现在谁瞧得起啊!”  相似文献   

15.
梦樵 《中外管理》2008,(10):128-128
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答:创办一家自己的企业,不在乎大小。 问:当了老板,你希望企业呈现怎样的工作状态? 答:我不会弄那么多口号、理念去让员工死记,我只要一条就够了:彻底砸碎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一些员工上班时间不按照职业发展规划的路径开展职业学习,而是大部分在阅读和他的职业方向无关的文章,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回答是:“公司给我指定的那个教材‘太枯燥’了,我‘喜欢’看这些网络上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伟人的经验     
每当商界人士问我他们应该阅读什么的时候,我总是回答:“伟人生平的并作、”没有某些特殊的品质,任何人都无法成为伟人,而传记作家可以将这些品质分离出来,供读者学习和仿效。耶么,我们,尤其是商界人士,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08,(4):57-57
对员工,激励不到位不可以,激励过度也不行,关键在于把握其中的度。而拿捏尺度的标准,在于管理者洞悉:我要的,究竟是什么?我做的,究竟会引发什么?而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必须拥有“明确自我”和“跳出自我”的系统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9.
董静 《活力》2009,(2):51-51
一、挖掘教材 创设问题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通过教学《配菜》一课(三年上)使我有很深的体会,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改革:因为我们学校有食堂,并有许多学生中午就餐,在开始上课时我先问学生“你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菜?”  相似文献   

20.
《中外管理》2006,(9):5-5
不能满足“世界工厂” 那是1980年,我还在国家科委工作的时候,偶然有机会听到杨振宁教授的演讲。当时我递了个纸条问他:什么是中国当前最需要的追求和目标?什么是中国集中力量要做的事?他毫不迟疑地说:“中国当今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把中国产品铺到世界各地。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有钱发展教育和科技,有了发达的教育与科技事业,中国就强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