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明 《商场现代化》2005,(33):337-338
从2004年8月郎咸平在新浪财经首发<"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质疑顾雏军的一系列对国企的并购活动开始,到2005年7月顾雏军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中国证券报,2005年8月2日).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热烈的一次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似乎告一段落,尽管顾雏军被捕的原因不是因为在科龙公司收购中的侵吞国资行为,而是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罪.对他进行调查的是证监会而不是国资委.但随后国企MBO的事实上被叫停和很多国企产权出让被中止,倒也间接地说明了郎咸平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尽管在2000年之前,顾雏军就曾经成为媒体焦点,但直到格林柯尔上市,接下来又连续进行大规模收购,他才真正成为媒体主角.而顾雏军大概也没想到他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来的资本帝国,却在更短时间内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3.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6,55(9):6-6
寡助者顾雏军 古语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顾雏军的失败与其糟糕的人际关系固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他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致死.依然值得人们长久思考。顾雏军也曾有过反思如果能在收购科龙电器后便收手.一心一意去做冰箱产业就好了。可惜的是.这一反思来得太晚.而且也仅仅停留在反思的层面.并未由此改变其行事风格。  相似文献   

4.
陆玲 《中国市场》2012,(43):56-60
<正>9月6日顾雏军重获自由回到了北京。失去了七年一个月零九天的自由后,顾雏军换了副简洁的眼镜,昔日不羁的眼神也黯淡了很多,但怒气、怨气和岁月一起,已经把他的双鬓染白。与那些在改革大潮中风起云涌,而又落入牢狱的企业家隐退之路不同,性格决定了他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顾雏军,男,江苏扬州人,硕士,格林柯尔董事长,创始人。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下海经商,2005年7、8月间被拘捕。2008年1月30日,广东佛山市中院对顾雏军案做出一审判决,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们把顾雏军的“倒下”看成他个人的失败,那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悲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顾雏军闹了一声叹息:没钱上诉. 这位曾经把中国家电业搞得风起云涌,曾经拥有数家上市公司的"大人物",如今竟然穷得连打官司的钱都没有.如果放在三年半前,这恐怕是中国最黑最冷的笑话,但它今天变成了事实.  相似文献   

8.
阮奇 《浙商》2005,(10):31-31
8月2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就是“格林柯尔”系的掌门人顾雏军,因为涉嫌虚增利润、少计费用等违反证券法律行为而被逮捕。一时间,顾雏军的“嫡系部队”众叛亲离,他本人也从被媒体追逐的资本偶像,沦落到被人人唾弃的玩家标本,其中巨大的落差,既可让顾雏军自己回味,也会对浙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5,(11):6-6
《短命顾雏军》从唐氏兄弟到张海再到顾雏军.相似的案子.本质相同的案底.让你读来不禁掩卷长思。为什么这样漏洞百出的收购案能够在中国的股市上屡屡上演7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地方政府不顾一切地要把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亲手交到他们手中7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的故事和传奇要不断重复上演?读过《短命顾雏军》后.我认为在中国现阶段有个规律.  相似文献   

10.
唐茜 《商业文化》2005,(6):11-11
“我希望科技界、新闻界、投资界对企业家们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气氛,不要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去把他骂或狗屎,或功的时候又去把他捧得好像是天才。”5月15日,顾雏军在深圳亮相“民营企业家高峰论坛”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顾雏军攻略     
《财经界(学术)》2003,(7):20-23
顾雏军很兴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却是欲言又止.科龙内部的人士透露,自从2003年5月31日与美菱签订收购协议后顾老板心情一直不错.不错的主要原因是美菱在顾氏的战略棋盘中是极为重要的一子.除了这一点,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科龙ST摘帽.  相似文献   

12.
《商界名家》2005,(2):56-59
顾雏军非常不爽的是当他的名字和一个叫“郎成平”的人排在一起,且是以一种受拷问的身份;而更不堪的是来自香港联交所对他和他的格林柯尔的公开谴责……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叱咤于资本市场中的明星企业家沦落为难见天日的阶下之囚,人生的大起大落与大喜大悲远超顾雏军的想象,也不能不令这个昔日的资本枭扼腕长叹.但有所不同的是,走出监牢的顾雏军并没有像国内中场折戟的许多商界大佬们那样选择遁形匿迹或者归隐山林,而是声嘶力竭地扯起了喊冤翻案的大旗,其直指数位高官的犀利之剑令人愕然.同时,作为一个镌刻着时代标签的风云人物,顾雏军升腾与陨落的悲情故事也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留下了一串意味深长的注脚.  相似文献   

14.
《三联竞争力》2007,(5):80-80
近30年间,顾雏军在充满争议和质疑的道路上,从学者成为企业家。好斗喜辩的他不停地与各界进行口水大战,甚至屡屡将对手告上法庭。顾雏军一次次在口诛笔伐下脱身后,最终猝死于常识性错误,社会舆论几乎一面倒,只因树敌太多,积怨太深。  相似文献   

15.
伏昕 《华商》2012,(10):54-57
9月6日上午8点,广东省肇庆市四会监狱,三辆汽车早早停到大门前。不一会儿,一个身材略胖、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从高墙内走了出来。顾雏军,这位曾名噪一时的格林柯尔系创始人、原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度过了七年牢狱生活后,提前获释。这一天,只有少数知道消息的人前来迎接顾雏军出狱,其中包括部分格林柯尔旧部、科龙旧部,还有当年他为科龙培养的一批“后备军”,顾雏军称他们为科龙的MBA。  相似文献   

16.
顾雏军对科龙电器的收购是其搭建内地资本系的典型性案例有明显的迹象表示,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带头大哥”科龙电器(000921)这次也麻烦大了。5月10日,科龙电器公告证实,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有消息称,除派驻工作组进入科龙外,证监会还要求科龙主动提供一些违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间,顾雏军在充满争议和质疑的道路上,从学者成为企业家。好斗喜辩的他不停地与各界进行口水大战,甚至屡屡将对手告上法庭。顾雏军一次次在口诛笔伐下脱身后,最终猝死于常识性错误,社会舆论几乎一面倒,只因树敌太多,积怨太深  相似文献   

18.
汪波 《新财富》2003,(12):40-41
如果评选今年中国家电业风云人物的话.顾雏军恐怕是最耀眼的一个明星两年时间内,他从名不见经传,到闪电收购科龙、吉诺尔、美菱等国内家电知名品牌怀拥中国冰箱四大品牌中的半数,并奇迹般地将科龙从巨亏扭转为盈利。今年,他更是放出豪言.要冲刺世界冰箱产销第的宝座.让中国成为世界制冷业的盟主。顾雏军,一个地道的科技人员,却成功转型为商界名星,两年内在中国家电业中搅起一阵又一阵的巨浪  相似文献   

19.
曾长兴 《大经贸》2005,(9):36-37
顾雏军,或者说顾雏军们,注定要搅得风生水起,不管是当初活跃在资本市场时,还是在他们身陷囹圄后。他们的起起落落,反映了诸多问题,生发出很多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反思的,不仅是“资本家”,还包括政府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20.
6月1日,安徽合肥。格林柯尔成功击败美的,正式宣告受让美菱股份20.03%的国有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美菱保留9.8%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是格林柯尔老板顾雏军继两年前成功收购科龙后的又一次大“征伐”。 可顾雏军的胃口显然还远不止这些。他再次放言,要在几年内将全国所有的冰箱企业收归旗下,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冰箱帝国。 顾氏“野心”,已是路人皆知;顾氏征伐,也无疑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