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位商方法对我国旅游产业区域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辅助衡量指标与区位商共同作用判断我国各省市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也是区域分工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厦门旅游发展的现状,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业经济、旅游市场和旅游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分析制约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政策指引下,文化旅游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华东旅游资源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从研究内蒙古旅游资源种类出发,通过重点分析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建设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思路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是否需要继续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其"比较优势"的利弊之争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争论焦点。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的视角,立足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认识和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澄清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误解,拟对我国出口产业的战略调整提出一定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在经历转型的阵痛。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不同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有益的探索,中国药产业在上游阶段同农业生产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创新性地发展传统中药行业,建立中药产业比较优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值得考虑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脉表征与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子鹏  张薇 《经济管理》2003,(17):46-47
文脉是一个地区的背景,文脉不仅影响着旅游资源禀赋结构的生成,而且它还包融在每一旅游资源之中,这恰是一个地区遵循比较优势开发旅游产品,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文脉分析,一方面文脉能最恰当的表述在一个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是如何满足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另一方面,文脉牵引着一个地区由拥有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入到产生、形成和发展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陈懿赟 《经济地理》2008,28(2):327-329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随着1950年代企业竞争趋向于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等新特点而产生的。在技术内生的情况下,静态比较优势并不是永恒,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演进的,需要通过创新,加强政府监管和规划等措施来促进静态比较优势的初始模式发生转化,从而获得持久的动态比较优势。这对分析湖南花炮行业发展现状,通过利用既有产业优势、规划花炮产业长远发展、获取持久的动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培育我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恪守静态比较优势之下的分工锁定机制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内在机理,揭示了我国在分享全球化利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化分工的特征,得出了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被严重高估,导致企业效益差、收入增长缓慢、贸易摩擦增加、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矛盾的结论。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在正由中低收入国家向中上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快速变化的比较优势因素和比较优势行业的变化特征,结合不同类型行业比较优势的阶段性变化,提出了培育我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指导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的主流理论,但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受到了置疑和挑战,需要对指导产业发展的理论进行重新探讨。文章首先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以及各自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审视,并指出欠发达地区必须实现由资源导向战略向竞争优势导向战略转变,随后提出了增强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名俭  黄猛 《经济地理》2005,25(4):581-584
文章首先解析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等概念,归纳出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三个层面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最后将此体系应用于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的构成,分析了三峡工程给三峡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造成的影响和空间格局的演变,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产业战略布局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立明 《经济地理》2000,20(3):117-120
三峡工程的兴建使长江三峡地区宜昌-重庆成了长达660km的狭长库改变了三峡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和社会生态结构,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特色鲜明,尽管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毕竟服库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要想实现库区旅游产业的可持志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布局。文章在旅游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库区旅游产业布局的模式、思路,并指出了战略布局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3.
殷洁  张京祥 《经济地理》2008,28(4):631-635
随着三峡工程即将顺利竣工,三峡库区移民投资和建设规模逐步缩减,库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趋显化.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中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库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的分析,认为三峡库区正面临着"贫困恶性循环"的闲境,而破解恶性循环的方法在于减少人口、增加投资和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进而针对现阶段的工作提出了鼓励创业、促进劳动力转移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能否科学地确定主导产业群事关内蒙古能否在21世纪成为我国北方重要支点,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比较优势分析基础上。本文在建立评价产业优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得出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度,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与内蒙古在21世纪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稀土研究与开发基地的战略目标一致,从而为内蒙古组建主导产业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勇  王春雷 《经济地理》2000,20(5):103-107
研究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必须综合分析旅游发展条件、市场竞争态势、旅游产业定位、产业总体布局等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旅游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产业发展对策。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福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福建省旅游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明确了全省旅游业的战略布局,最后提出福建省应重点实施五大旅游发展战略,以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汪德根  陆林  刘昌雪 《经济地理》2004,24(1):124-128
将德国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国进行比较,从闲暇时间、经济基础、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消费支出、居民出游率、国际旅游者产生率和政策导向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德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比较优势;根据德国出境市场六大新发展趋势,以及德国旅华市场现状,阐述了进一步拓展德国旅华市场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新颖 《经济地理》2005,25(3):430-432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但其旅游资源往往很丰富。因此,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线。文章从分析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与贫困地区的适应性入手,研究总结了旅游业开发脱贫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以1991年、1999年、2007年3个年份为研究时间截面,以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源,运用SPSS和ArcGIS软件,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后发现:30年来,中国旅游业大体上可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不发达区等4类区;中国旅游业总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空间差异明显,且有拉大的趋势;发达区进一步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较发达区向东北沿海和中南部地区集中,欠发达区向北部地区集中,不发达区向西南地区集中;广东省和北京市旅游业发展最快,一直属于发达区,而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发展最慢,一直为不发达区。  相似文献   

19.
张可远  沈正平 《经济地理》2005,25(2):173-176,184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江苏省依托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分别制定、实施了沿江开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等战略部署,旨在加快苏中、苏北地区发展,缩小省域范围内南北发展差距。文章围绕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这一主题,通过优劣势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加快该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